中国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监测报告(2014—2015)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部分 主要发现与建议

一、主要发现

(一)慢阻肺患病率水平增加,患者气流受限程度严重
1.我国40岁及以上居民慢阻肺患病率为13.6%,与10年前相比增长明显

2014年,我国40岁及以上居民慢阻肺患病率达13.6%,男性慢阻肺患病率约为女性的2.3倍(19.0%vs.8.1%)。约1/4的老年人群患有慢阻肺(60~69岁21.2%、70岁及以上29.9%),其中男性老年人群的患病率超过了1/3(60~69岁30.4%、70岁及以上42.3%)。农村地区居民慢阻肺患病水平高于城市,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

肺功能检查是慢阻肺诊断的金标准,临床上通常结合危险因素暴露史、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检查结果进行慢阻肺诊断。本次监测采用GOLD推荐的慢阻肺流行病学定义,该定义是国际上相关流行病学调查通用定义,即支气管舒张试验后肺功能测试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0.7则确定存在持续的气流受限,诊断为慢阻肺,肺功能检查严格按照美国胸科协会(The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ATS)肺功能测试流程与质量控制标准进行。在疾病定义相同的情况下,本次监测结果显示,4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13.6%)与2012—2015年成人肺部健康研究结果接近,与2002—2004年7省市慢阻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8.2%)相比明显增加,增加幅度超过60%。与十年前相比,男性与女性的慢阻肺患病率增长均超过50%,而农村地区增长了近70%,较城市地区增长更快。慢阻肺综合防控工作亟待关注与加强。

2.超过四成慢阻肺患者气流受限程度为中、重、极重度,慢阻肺患者早期发现及控制环节薄弱

2014年,我国所有慢阻肺患者中,超过四成患者(43.6%)气流受限程度已处于中、重度阶段(含极重度),其中女性(44.4%)略高于男性(43.3%),高年龄组中、重、极重度比例高于低年龄组。慢阻肺患者气流受限严重程度的分级构成情况在城乡之间略有差异,而中部地区慢阻肺患者的气流受限严重程度较东部和西部地区更重。

慢阻肺患者的气流受限严重程度能够反映慢阻肺的疾病进展情况和患者的健康状态,气流受限严重程度越高,发生急性加重、住院或死亡的风险越大,疾病进展速度越快,用药的效果降低,生活质量差,疾病负担重。据研究报道,中度(GOLD2)、重度(GOLD3)和极重度(GOLD4)慢阻肺患者在3年内发生死亡的概率分别约为11%、15%和24%;约20%的中度(GOLD2)慢阻肺患者频繁发生急性加重,而重度(GOLD3)和极重度(GOLD4)患者发生频繁急性加重的几率更高。本次监测结果显示,我国40岁及以上慢阻肺患者中、重、极重度气流受限的比例较高,反映了我国慢阻肺防控工作中慢阻肺早期发现和控制环节非常薄弱,大众缺乏相关认识,社会环境支持不足,各级医疗机构相关意识和能力亟待提高等问题。

(二)慢阻肺相关危险因素普遍流行
1.我国40岁及以上居民吸烟率达40%,现在吸烟率达31%,男性吸烟者超过七成且现在吸烟者超过一半,居民烟草烟雾暴露严重

2014年,我国40岁及以上居民吸烟率为40.0%,现在吸烟率为31.0%。男性中,吸烟率高达74.1%,现在吸烟率高达57.6%。虽然女性吸烟率较低,为5.4%,但仍有4.0%的女性现在吸烟。

吸烟是目前公认的、最重要的慢阻肺致病危险因素,烟草燃烧过程产生的化学物质和细颗粒物是造成慢性支气管炎症和气道阻塞的主要原因。本次监测显示的人群吸烟结果与《全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报告(2013)》《2015全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中的人群吸烟率接近,反映出吸烟行为在我国人群中的高流行态势。已有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显示,既往吸烟人群慢阻肺患病水平明显高于正在吸烟人群和非吸烟人群,即使戒烟,该人群的慢阻肺流行率仍然很高。我国居民的烟草烟雾暴露状况严重,从慢阻肺人群防控的角度来看,烟草烟雾暴露对我国人群中慢阻肺发生及流行状况的影响不仅严重而且广泛、持久,烟草控制和避免烟草烟雾暴露是慢阻肺防控领域最应重视的、最重要的干预措施之一。

2.近1/2的40岁及以上居民曾经有过一年以上的职业粉尘和(或)有害气体暴露,而其中只有1/4 的职业暴露人群使用防护设备

2014年,我国40岁及以上居民中,46.3%在工作中有超过一年的职业粉尘和(或)有害气体接触,这一比例在西部地区则高达59.0%,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别较大。仅26.7%的职业粉尘和(或)有害气体暴露者在工作中曾经使用防护设备,这一比例在不同性别中基本一致,在西部地区最低。

职业粉尘和(或)有害气体暴露是慢阻肺患病常见的危险因素,其所导致的慢阻肺发生风险通常被低估。欧美发达国家的很多研究表明,职业暴露造成慢阻肺相关呼吸道症状与肺功能损害的数量占所有慢阻肺患者的10%~20%,而这一比例在职业防护管理欠缺的地区可能会更高。根据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中,从事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热力燃气水生产与供应、建筑业等行业的就业人员约占50%,这些行业可能存在职业粉尘和(或)有害气体暴露。尽管本次监测无法对暴露剂量、防护效果、暴露种类等进行精确测量和分类,但是监测数据能够反映出职业暴露人群规模庞大以及职业防护不足的状况。加强职业暴露防护是慢阻肺防控的重要措施。

3.我国40岁及以上居民中,近1/2的家庭仍然使用污染燃料进行烹饪,1/3强的家庭使用污染燃料取暖,家庭污染燃料燃烧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仍需关注

2014年监测结果显示,40岁及以上居民的家庭在烹饪和取暖时使用污染燃料的比例较高,48.8%的居民家庭烹饪时还在使用污染燃料,36.3%的居民家庭主要使用污染燃料取暖。烹饪时使用的污染燃料类型主要是生物燃料,约55.2%的农村居民家庭烹饪时使用生物燃料,远高于城市(20.4%)。取暖污染燃料的类型主要是煤,城市和农村居民其家庭主要使用污染燃料取暖的比例分别为23.3%和48.3%。

污染燃料是指生物燃料(木头、动物粪便、木炭、柴草、农作物废料)、煤和煤油燃料等。家庭使用生物燃料、煤燃料等污染燃料烹饪和取暖,尤其在通风条件差的室内使用生物燃料,增加慢阻肺发生风险。2016年WHO估计中低收入国家大约有31亿人仍然使用污染燃料烹饪,每年导致约430万人过早死亡,相当于全球死亡的7.7%,并导致中低收入国家1/3的慢阻肺死亡。2014年WHO发布《室内空气质量指南——家庭燃料燃烧执行概要》提出家庭燃料燃烧产生的细颗粒物和一氧化碳在通风和不通风状态下的目标排放率,提出向低排放过渡期间应优先考虑过渡燃料和技术,并强烈建议未处理的煤不应作为家庭燃料使用,不鼓励家庭使用煤油。本次监测结果发现,我国居民家庭使用污染燃料烹饪和取暖的状况仍然非常普遍,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半数居民的家庭依然使用煤等污染燃料取暖,使用柴草等生物燃料烹饪,而城市居民家庭使用污染燃料烹饪取暖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因此,在慢阻肺防控工作中,应对家庭使用生物燃料等污染燃料所造成的室内污染问题引起足够重视。

(三)大众对慢阻肺认知不足,人群肺功能检查水平极低
1.慢阻肺患病知晓率不足1%,居民的慢阻肺疾病名称知晓率仅9.2%,大众对慢阻肺的认知程度亟待提高

2014年,我国40岁及以上慢阻肺患者的疾病知晓率仅为0.9%,无论是男性或女性、城市或农村,还是在东、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均在1%左右。40岁及以上居民的慢阻肺疾病名称知晓率也仅为9.2%,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区,即使是在东部城市地区,居民的慢阻肺疾病名称知晓率也不足15%。

尽管慢阻肺是我国居民第3、第4位死亡原因,且患病水平持续上升,但大众对慢阻肺的了解和认识却远远不够。监测结果显示,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对慢阻肺的认识程度很低,即便只是疾病名称,人群知晓率也不足10%;而在慢阻肺患者中,即使有44%的患者的气流受限程度已处于中、重度阶段,也仅有极少数的患者(不足1%)知道自己患有慢阻肺,说明人群中肺功能已经损伤并出现持续气流受限的慢阻肺患者被临床诊断发现的水平极低,绝大多数慢阻肺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干预、治疗。居民慢阻肺认知水平低,一方面反映了整个社会对慢阻肺的认识不足,我国居民普遍缺乏慢阻肺相关知识和防治意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慢阻肺预防、诊断、治疗、控制等的意识、能力和措施严重不足。因此提高慢阻肺患者的疾病知晓率,提高全社会对慢阻肺认知水平,提高大众和医疗机构慢阻肺防治认识,是慢阻肺防控的重要内容。

2.40岁及以上居民中肺功能检查率不足5%,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检查率仅为6%,我国肺功能检查和慢阻肺诊断能力明显不足,绝大多数慢阻肺患者没有得到诊治

2014年,我国40岁及以上居民肺功能检查率仅为4.5%,而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检查率也只有5.9%,均为城市高于农村、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即使在情况较好的东部城市地区,居民的肺功能检查率也仅为6.7%,而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检查率为8.4%。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患者的必要手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GOLD 2015)推荐在人群中采取积极的发现病例策略,而医护人员应该能在日常诊疗中接触并使用肺功能仪。美国胸科协会(ATS)推荐有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和(或)有危险因素接触史者应考虑慢阻肺诊断,进行肺功能检查,有危险因素接触史包括烟草烟雾暴露史,家庭烹饪或取暖产生的烟雾暴露史、职业污染物(如职业粉尘、蒸气、烟雾、气体及其他化学物质等)暴露史、反复的下呼吸道感染史、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家族史等。在我国40岁及以上居民中,13.6%存在持续性气流受限,40%正在或曾经吸烟,半数居民家庭还在使用污染型燃料烹饪或采暖,接近50%的人群有过职业粉尘和(或)有害气体暴露。这反映出我国慢阻肺及其高危人群的规模非常庞大,而现有的人群肺功能检查率不足5%,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检查率不足6%,高危人群和患者肺功能检查率极低,说明我国慢阻肺防控工作尚在起步阶段,一、二级预防没有广泛开展,因此,提高40岁及以上居民,特别是慢阻肺高危人群的肺功能检查率,对于提高慢阻肺诊断水平、早期发现慢阻肺并提供预防和规范治疗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