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耕耘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蔡连香

一、名家简介

蔡连香(1937—),女,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中医管理局第二、三、五批“全国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全国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蔡连香传承工作室指导教师,曾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妇科副主任、主任、中国中医研究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北京军区人才培养“云梯计划”带徒专家,北京电视台电视门诊医学顾问,新加坡中华医学会国外专家咨询委员、新加坡中华医学会国外专家咨询委员等职。

二、治学之路

蔡连香教授出生于浙江黄岩的一个普通家庭,她天资聪颖,自幼体弱多病,长至青少年仍身体柔弱易病,由于家父喜欢中医,常常请中医调治而愈。由于蔡连香教授在自己年幼成长的过程中亲身体验了中医的神奇,因此她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志未来要学习中医,成为一名医生。

(一)院校学习,工作后仍坚持不懈

1957年高中毕业后,她如愿考入上海中医学院(现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医疗系。她热爱自己的专业,经过6年的寒窗苦读,以优异的成绩于1963年毕业。在校实习期间(上海闸北区医院),曾跟随上海名医张耀卿先生在妇科查房工作,亲历张耀卿先生诊病的细心严谨,每个病情都做仔细分析讲解,治疗中取得很好的疗效,感受张先生的魅力,从此蔡连香教授对中医更加喜爱,同时在心里也埋下了中医妇科的种子。这段实习工作对蔡连香教授未来的影响很大,她的毕业论文即为:论妇科“温阳益气止血”。毕业时她毅然放弃了留校任教的机会,坚决要求到医院做一名临床医生,实现自己的理想。

1963年毕业分配到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工作,蔡连香教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妇科专业。她参加工作后,仍刻苦努力,继续抓住各种学习机会深造,1979年在上海妇产医院举办的全国首届内分泌学习班学习3个月,1981年10月~1982年2月脱产学习英语,1984年~1985年脱产1年,在中医研究生院研究生班代培,学习中医“四大经典”,学习刻苦,成绩优异。蔡教授常说学习要锲而不舍,精益求精,一生中最好的学习时期是青壮年,要有计划循序渐进,不要好高骛远,要善于思考,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做到精益求精。

(二)拜名师学习,向前辈求教

蔡连香教授说:我是医学院毕业生,虽然学到了理论知识,但对疾病的认识是初步的,缺乏自己的临床经验,所以进入工作岗位,实际上是重新学习的开始。因此,到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妇科工作的当年,蔡连香教授拜名医郑守谦老先生为师,继续跟师学习3年。郑老生平好学不倦,博览群书,要求徒弟应在全盘掌握整个中医思想体系和一般治疗规律下,重点学习专科,要在熟能生巧中灵活运用,不断提高,切忌急躁取巧,只学临床处方,而不钻透全部中医理论。蔡连香教授铭记郑老的教诲并付之行动。在郑老的指导和影响之下,蔡连香教授阅读了大量的中医妇科经典古籍,认真学习古今医家的诊疗经验,使自己对中医妇科各家学派及其理论有了系统地认识,为今后从事妇科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系统学习郑老的宝贵经验,对郑老在望诊、刚柔理论观点在疾病诊断中分型的运用以及气血理论等经验进行了系统的学习、总结和传承。

蔡连香教授虚心好学,她说前辈、良师的指导是自己成长的必要条件,她向当时妇科各位老前辈、老专家、上级医师等不断求教,受益匪浅。她曾跟随名医钱伯煊前辈出诊,学习钱老擅长温补法(偏于补肝肾、气血)治疗妇科功血,学习名医付方珍老前辈的化湿特点治疗妇科疾病。蔡连香教授在学习中医的同时,也非常重视西医理论的学习,蔡教授认为,中医可以借鉴现代医学的长处、相互弥补,同时发挥中医独特的优势,最大限度地解除患者的痛苦。她除刻苦学习西医知识外,还向西医赵树仪主任求教西医临床问题,她提倡衷中参西,提高临床疗效。

蔡教授常教导学生:医学不断发展,作为医师要做好传承、创新,必须学习中医的经典著作及专科的重要著作,还要经常学习本专业的前沿知识,包括现代医学知识等。

蔡连香教授从医50余年,扎根于临床,勤奋学习,注重汲取名医经验,博采众长,不断实践,不断积累,临证经验不断丰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术观点。

(三)深入基层,下乡历练,理论联系实际

参加工作后,蔡连香教授5次参加医疗队(河南、河北、山西、江西、北京郊区),下乡到基层为百姓治病,虽然基层条件艰苦,但病人很多,见到了丰富的病种,蔡连香教授凭借着医者仁心和扎实的中医功底,在那里认真工作,针药并用,诊治了大量的病人,理论联系实际,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临床诊治水平有了全面提升。蔡连香教授也常说她很感激自己有过下乡工作的经历,不仅为当地基层百姓提供了中医服务,还可以净化心灵,历练充实了自己,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她常说:医生要有优良的医风医德,作为一名好医师,牢记《大医精诚》,要有仁心仁术,尽力为患者解除病痛。

三、学术思想与经验

1.突出精、血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蔡连香教授非常强调《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肾气的盛衰主宰女子一生的生理生殖,月经的来潮与闭止,生育子女无不与肾气密切相关。肾气盛,天癸至,冲任两脉盛通,才能有月经而生育。蔡教授临证中突出精、血理论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肾气是肾精所化之气,肾精蕴藏先天之精并依赖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后天脾胃化生水谷精微为气血的来源,血是月经的物质基础,精血同源。只有肾精足、血气旺,月经、生育才能正常。她结合现代医学认识:卵巢具有产生内分泌与卵子的功能,卵巢功能低下,就会出现月经失调如月经过少,提前闭经(40岁以前闭经称早衰),造成生育困难,备受医学界的重视。西医采用的是内分泌激素治疗,而蔡连香教授根据中医精、血在生理生殖中的作用,采用补肾填精、养血活血、健脾疏肝等治法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2.赞同并发挥肾轴理论,重视胞宫藏泻功能

蔡连香教授赞同并发挥肾轴理论,强调肾轴理论与胞宫藏泻功能的关系,指出肾轴理论必须通过胞宫藏泻功能来体现完成。

所谓肾轴,即以肾为主导,以肾—天癸—冲任为轴,调节着女子一生的生殖生理活动,肾轴理论的产生,是依据《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的论述以及有关肾的生理功能为基础而创立的。肾脑相通,《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肾生骨髓”,《素问·五脏生成》曰:“诸髓者,皆生于脑。”《灵枢·海论》又曰:“脑为髓之海。”综上,说明肾生髓、脑为髓海、脑髓相通。古人脑髓相通的理论,近代人把它与现代医学的性腺轴相联系。即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与中医脑—肾—天癸—冲任的相互关系联系在一起。中西医两者的理论虽然不能等同,但在月经的生成和调节上有相似的含义。并可把肾—天癸—冲任轴,简化为肾轴,认为是女性的生理轴,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蔡连香教授利用肾轴理论,对因性腺轴功能失调所致的妇科疾病(如不孕症、月经失调等)的治疗,以肾主生殖的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医学的检测方法,了解现代医学性腺轴中卵泡发育的不同阶段,在结合人体肾阴阳消长与转化关系,采用以补肾治疗为基本法则,在不同时期,因人而异的采用补肝肾(促进卵泡发育)—补肾加活血(促排卵)—补肾佐以温阳药(促黄体)—活血调经等方法,来调节肾轴。蔡教授认为调经种子毋忘肝、脾及气血。强调求子之道,重在调经,调经的实质,是通过调节肾轴、使卵巢功能逐渐恢复正常。蔡教授认为月经周期是肾阴阳转化的一种生理表现。月经失调往往是由于肾阴阳失调,致无排卵或黄体功能不全。经后至排卵前为冲任、胞宫气血复常、肾中阴阳转化时期,只有在肾阴充实的基础上方能发挥肾阳的功能。即现代医学卵泡发育良好的基础上才能排卵。

蔡教授具体提出对功能失调所致的月经病、不孕症诊治的同时,要根据胞宫的盛与衰、虚与实、藏与泻的关系,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融入现代医学的理论与检查手段,如基础体温测定;B超下监测卵泡发育、排卵、子宫内膜的厚薄;阴道脱落细胞的水平与宫颈黏液的周期性变化;以及血清内分泌激素水平及妇科检查,了解卵巢功能,掌握胞宫的状态,指导临床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胞宫又称女子胞,即子宫,属奇恒之府。它既有藏精气而不泻的功能,又有转化物而不藏的作用,是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蔡连香教授指出肾轴理论必须通过胞宫来体现、完成。胞宫藏泻功能失职,在月经方面出现崩漏、先期、闭经、后期,在孕育上,艰于怀孕或胎停流产等。

蔡教授根据胞宫的“藏”“泻”理论,指导于临床实践,按藏泻规律用药:①经行泻后要蓄积精血、培育卵泡以补肾填精养血为主;②经中期增加活血、疏肝通络药助排卵;③经前期适当增加补肾阳健脾药以维持整体功能不使其提前泻溢;④经期以疏通为主,泻尽余血,使胞宫有规律藏泻,而月经和孕育正常进行。现代医学的子宫内膜容受性问题困扰着不少不孕、流产的患者,西医用激素,而蔡连香教授认为与精血不足,胞宫虚弱有关,精足血旺才能子嗣,血足子宫易于容物,精血同源。蔡连香教授采用补肾养血活血,调补冲任,使胞宫滋盛,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收到较好疗效。

蔡连香教授结合胞宫的藏泻理论,对临证以失血为主症的,视为胞宫的“藏泻”紊乱,治疗应以止血为先,目的在于尽快恢复胞宫正常的“藏”的功能。塞流是治疗本病的当务之急,然而在大出血时,采用补益固涩之法以塞流止血,广为应用。而蔡教授在塞流时尤重辨证施治,强调不能一味补益固涩,以免欲塞流而流不止,或血止成瘀,徒劳而伤正。如出血量多,应辨气血虚实,此时子宫内膜逐渐剥脱,应补益气血与化瘀止血药并用为宜,蔡教授以坤宝止血汤(颗粒)主之(该药是蔡教授的经验方:生黄芪30g,党参20g,白术15g,益母草30g,马齿苋30g,炒蒲黄10g,枳壳12g,茜草根15g,三七末3g等),临床治疗气虚血瘀的崩漏、月经过多急性出血性疾病,效果突出。蔡教授强调止血当避留瘀,在出血不同的阶段,灵活运用“益气摄血”、“化瘀止血”、“固涩止血”之法,尽快使胞宫的“藏”“泻”功能恢复正常。

蔡连香教授根据胞宫的藏泻理论,对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功血的闭经期等,视为胞宫“泻”之功能紊乱,属应泻未泻。治疗应使其从藏转为泻。蔡教授认为此类疾病多虚、多瘀,使胞宫不能充盈、满溢,依据肾气盛、天癸至、肾主生殖等,其病机多是肾虚、血瘀,以养血补肾汤加减治疗。还应结合BBT测定、B超检查了解子宫内膜厚薄、妇科检查、血清内分泌水平检测等,指导临床用药。如子宫内膜厚度薄,基础体温单相,宫颈黏液量少,无结晶,或为少量不典型结晶,提示雌激素水平低者,常用补肾养肝、补气养血等法,补肾常用:养精种玉汤、毓麟珠、左归丸、养血补肾片等;疏肝时常用:当归芍药散、开郁种玉汤。补气养血常用:八珍汤、归脾汤、滋血汤;活血调经常用: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化痰通经时蔡教授常用方剂:苍附导痰汤、启官丸、二陈丸等。

3.提倡“治未病”的学术观点

“治未病”的思想源于《内经》,早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素问·玉机真脏论》言:“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等,而《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言:“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以及《难经》等均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于脾,故先实其脾也,无令得受肝之邪”。综上所述,“治未病”的概念包含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目前卵巢功能低下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西医激素治疗存在局限性、病人依从性差。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卵巢早衰。

蔡连香教授根据中医“治未病”思想,结合肾轴理论,精、血理论,以及胞宫藏泻功能,针对卵巢功能低下等病症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蔡教授认为卵巢功能低下,病机以肾精亏虚为基础,而肝脾各脏腑功能的失调,影响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功能紊乱,各种因素最终导致卵巢功能低下的发生,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卵巢早衰。她认为“填精补肾、调气血强冲任”是基本法则。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及《景岳全书·妇人规》指出:“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滋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知斯二者,则尽善矣”,蔡连香教授抓住卵巢功能低下病机特点,以补肾填精为调治本病的基础,临证根据肾阴、阳虚之偏重分别治以滋补肾阴、肾阳,或补益肾气,使肾精充实、肾气充沛、肾中阴阳平衡,以调固冲任之本;结合调补气血、养血疏肝治法,精源于血,补气养血强冲任是治疗本病培元之法,治疗卵巢功能低下,防止其发展传变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四、学术传承

蔡连香教授师承郑守谦先生,在担任国家中医管理局第二、三、五批“全国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期间,培养学术继承人5名:王少玲、李亚俐、谢京红、黄欲晓(在读)、杨智杰(在读);担任北京军区“云梯计划”带徒专家,培养学术继承人2名;培养传承博士后3名:周佩云、张翠珍(在读)、黄玉华(在读);博士生研究生4名:夏誉薇、谢京红、杨智杰、胥丽霞;培养硕士研究生12名:魏袁琳、卢金玉、夏誉薇、吴伍香、魏亚楠、林纯慧、董立薇、李厚仪、陈付伊、黄海涛、黄欲晓、胡景琨。

五、学术成就

(一)承担的主要研究项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功能失调性继发闭经、稀发月经肾虚证型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

2.中国中医研究院课题:“妇科七号片临床研究(附347例临床分析)”。

3.中国中医研究院课题:“养血补肾汤治疗月经失调68例”。

4.中国中医科学院第一批优势病种课题“中医中药治疗女性不孕症优势的临床研究”。

(二)获奖情况

1.“功能失调性继发闭经、稀发月经肾虚证型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等奖、中国中医研究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2.“妇科七号片临床研究(附347例临床分析)”,获中国中医研究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3.“养血补肾汤治疗月经失调68例”的研究,获中国中医研究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三)论著

主编:《中医妇科手册》,2001年,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合著:《中医论母乳喂养》。

(四)论文

1.养血补肾汤治疗月经失调28例,198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养血补肾汤治疗月经失调68例,1982年,湖北中医杂志。

3.养血补肾汤女性激素样作用的观察,1984年,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4.郑守谦学术经验,1984年,中医年鉴。

5.40味调经中药锌、铜、铁含量及其临床表现,198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6.“当归芍药散”安胎浅析,1986年,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7.养血补肾汤的实验研究,1987年,上海中医药杂志。

8.发生先兆流产是否该保胎,1991年台湾明通医药。

9.止血补血话阿胶,1991年,台湾复旦临床中药。

10.女性不孕症门诊,1991年,台湾复旦临床中药。

11.调经汤治疗月经先期的体会,1992年,中医杂志。

12.妇人癥瘕如何掌握用药尺度,1993年,中医杂志。

13.水蛭在妇科临床运用的经验和体会,1993年,中医杂志。

14.调经种子81例,1995年,中国医药学报。

15.妇科急腹痛之剖析与治疗,1996年,新加坡同济医学院季刊。

16.虚证与微量元素发锌铜铁的关系,1996年,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17.养血补肾片对阳虚证动物模型卵巢功能的影响,1998年,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8.功能失调性继发闭经、稀发月经肾虚证型的临床与试验研究,1999年,医学研究通讯。

19.养血补肾片治疗肾虚型闭经、月经后期162例临床研究,2003年,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女贞孕育汤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模型血清药理学研究,2003年,中医药学刊。

21.古今对不孕症的认识及其现代研究,2004年,中医药学刊。

22.中医治疗女性不孕症重在调经探源,2004年,中医药学刊。

23.养血补肾中药治疗肾虚型无排卵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卵巢、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2004年,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4.妇科七号片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附347例临床分析,2006年,中国中医药杂志。

25.填精补肾、养血疏肝法治疗卵巢早衰的经验,2007年,世界中医药。

26.中药内服外用法对卵巢储备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2008年,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7.从中医学“治未病”角度探讨防治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和卵巢早衰,2009年,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8.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2010年,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9.134例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总结,1979年,全国中医学会大会学术报告。

30.古代崩漏文献综述,1981年,全国中医学会大会学术报告。

(供稿人:李亚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