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五体针法诠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五体针法的选穴组方规律及特点

一、五体针法的选穴方法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病的基本法则。通过针刺、艾灸等治疗方法施行于患者自身的经脉腧穴来防治疾病,是针灸医学自身特点而与方药内治所迥异之处。针灸临床辨证论治方法可以归纳为“理、法、方、穴、术”,针灸处方中腧穴组合关系可归纳为以“主、客、辅、应”四者为基本组合,根据脏腑经脉等不同病症选取“俞”、“募”、“奇”穴组合,从而形成理法方穴一以贯之、规范有序的处方。

(一)根据脏腑辨证选取主穴

五体针法主穴的选取根据脏腑、经络的功能及病候辨证选穴,即看患者病情与哪一脏腑、经络的功能失常有关,或符合哪一脏腑、经络的病候,根据五脏与五体的对应关系,便选用与五脏相对应的五体穴进行治疗的一种选穴方法。五体针法主穴的选取:如脾经病、脾胃病、肉分病,根据“脾主肌肉”的理论,首选脾经的分肉穴;肾经病、肾病、骨关节病,根据“肾主骨,生髓”的理论,首选肾经的骨边穴;肝经病、肝胆病、经筋病,根据“肝主风,主筋”的理论,首选肝经的筋部穴位;肺经病、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疾病,根据“肺主皮毛”理论,首选肺经的皮部穴位;心经病、脉络病,根据“心主血脉”的理论,主穴首选心经的脉边穴。

(二)根据表里经选穴选取客穴

五体针法客穴的选取根据表里经选穴,在与患病处相表里的经脉上选,如皮毛病取肺之表里大肠经之曲池穴,胃病取脾经之公孙等;也可采取同名经来选取客穴,如太阳头痛选手太阳小肠经之后溪穴为主穴,根据同名经选取客穴法,可选取足太阳膀胱经之申脉穴作为该病的客穴。

(三)根据局部选穴原则选取应穴

五体针法应穴的选取参考局部选穴原则,就是在其局部选取有关经穴或阿是穴进行治疗。例如眼病取睛明、攒竹,胃病取中脘、梁门等皆是局部选穴,若患部有明显压痛点又不在正经穴之上,则“以痛为腧”运用毫针针刺,都有较好的效果。

(四)根据随症选穴原则选取辅穴

五体针法辅穴的选取根据随症选穴的原则,即所选穴位不是专治某一局部或某一经脉的病症,而是治疗全身性疾患。因此,这种选穴法,并不属于局部脏腑、表里关系,而是根据所患“病”或“症”选择临床相应穴位的治疗。《难经》谓气会膻中、血会膈俞、脉会太渊等八会穴。以上穴位都对某方面疾病有一定疗效,故称为随症选穴。如发热可加曲池、合谷;如咳嗽取太渊、肺俞,痰多刺丰隆,喉痒刺天突,咳血刺尺泽等。

二、五体针法的配方规律

根据经脉所过与腧穴功能,互相配合斟酌使用,故配方大小,根据当时病情,小则选用一二穴,大则可数十穴,一般遵循几种配穴方法。

1.表里相配

根据十二经脉之阴经与阳经有明确的脏腑属络和表里关系,皮毛病取肺之表里经大肠经之曲池,胃病取脾经之公孙等。

2.左右相配

左右两侧同时取对称的两个同名穴,如头疼取双太阳,胃痛取两侧足三里,腰痛取两侧委中等。

3.上下相配

上肢与下肢的腧穴,同时配合选取进行治疗。如内关配合公孙治胃病,神门配合三阴交治失眠,支沟配阴陵泉治胁痛等。

4.远近相配

病灶附近与远隔腧穴同时配合,选取进行治疗最为常用,如胃病取中脘、内关、足三里,尿闭取中极、照海等。此外急症先取远端之穴,而后近取;慢性疾患可取局部,由近而远,顺穴进行。

5.原络相配

原穴主要用于治疗相关脏腑的疾病,络穴是本经别出部位的腧穴,除可治疗其络脉的病症外,又可治疗表里两经的病症。如肺经先病,先取其经的原穴太渊,大肠后病,再取该经络穴偏历。

三、五体针法的特色

1.取穴少而精,以肢体穴位为主

主要选取四肢腧穴,四肢部位的穴位肌肉较丰厚,可施行不同的针刺手法,与其他部位穴位比较起来相对安全,且每一条经脉的四肢部腧穴均可据针法之要而斟酌选取。

2.易操作性原则

五体针法的穴位位于四肢部位,操作安全又简便。如在同一经脉中选取“骨边穴”。根据同一经脉腧穴有其共性的一面,取主治作用相同的骨边穴,如以治牙痛为例,手阳明大肠经的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等穴均有治牙痛的作用,但商阳宜于点刺取血,二间较浅,阳溪骨空均较不易掌握针感,故取三间或合谷,便于针向骨边,故每用之。其他如治颈项痛,取手太阳经阳谷胜于养老,治脘腹胀痛商丘优于阴陵泉等。

举例:患者半月前因郁怒,随后出现头顶及双上肢抽动摇摆不停,吃饭不能端碗用筷,伴睡眠不宁,因“肝主风、主筋”,根据脏腑辨证,首选肝经筋部穴位,选取太冲穴作为主穴,以疏肝解郁,息风舒筋;客穴选取肝经表里穴胆经之阳陵泉穴;患者心情不快、睡眠不宁,选取辅穴肝俞、内关,以疏肝解郁、宁心安神;患者头顶及双上肢抽动选取应穴百会、曲池以增强其息风舒筋之功效。全方共奏疏肝解郁、息风通络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