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医学节肢动物标本采集与制作的基本原则
在医学节肢动物的标本采集和标本制作过程中,应当注意科学性、完整性、规范性、实用性、最优性、简便性和创新性等几个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在医学节肢动物标本采集与制作中,首先应遵循科学性原则。标本的采集方案和具体采集方法应当结合拟采集医学节肢动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来进行设计和选择。蚊、蝇、白蛉、虻、蠓、蚋等双翅目昆虫和蚤目昆虫成虫、幼虫的生活场所及行为生态习性差异很大,由此导致其采集方案、采集方法和标本制作方法也很不相同,如:双翅目昆虫成虫多制成“针插标本”,而幼虫多制成“玻片标本”。不同类群(或种类)医学节肢动物的行为生态习性的差异很大,其采集方案和具体采集方法也很不相同,如蚊虫成虫(成蚊)多选择在夜间采集,而蝇类成虫采集多选择白天采集;蚤类成虫(成蚤)采集可选择宿主体表或宿主窝巢进行采集,但幼虫采集则选择宿主窝巢进行采集;恙螨幼虫采集选择宿主体表(耳廓及外耳道等)进行采集,但从宿主动物体表却根本不可能采集到恙螨成虫和若虫。在命名、描述和发表医学节肢动物新种时,如果标本数量较多,要尽量选择形态结构最完整和最具有代表性的标本作为模式标本,特别是正模标本,所选择出来的模式标本的形态特征要能够体现所命名新种的主要或全部形态特征,特别是关键形态特征,以确保模式标本的科学性。
二、完整性原则
在医学节肢动物标本采集与制作中,要注意现场采集完整、标本结构完整和信息记录完整等,这就是完整性原则。
(1)现场采集完整:
在医学节肢动物的现场采集中,有时候要对某一类(或某一种)节肢动物的生活史各期都进行全面采集是比较困难的,如在恙螨的采集中,幼虫相对容易采集,但成虫和若虫就很难做到全面和完整采集。这里所说的“完整性原则”主要是指在一次具体采集中,要尽量做到对所确定的具体采集对象(如某一生活史时期)的全面和完整采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对某一类(或某一种)节肢动物的生活史各期都进行全面采集显然是很好的,但应根据具体工作需要和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来决定,而不能千篇一律地都要求采集所有生活史时期。在多数情况下,医学节肢动物的标本采集应选择重点生活史时期,重点采集对象视具体工作和具体情况决定,如对蚊、白蛉、虻、蚋、蠓、蚤等采集主要选择成虫时期,对恙螨采集主要选择幼虫时期。在对重点生活史时期采集的过程中,只要条件允许,应尽量用“全捕法”将所选择的采集地点、生境或宿主体表的全部虫体完整采集,如在采集鼠类体表的寄生蚤时,应将所捕获宿主(鼠)体表的全部蚤都采集干净,以确保采集的完整性。标本采集的“完整性原则”还包括了采集场所的全面和完整,只要条件允许,应对某类(或某种)医学节肢动物可能存在的各种场所进行全面采集,如各种孳生地和栖息地等。在制订医学节肢动物采集方案时,首先应确定采集对象或重点采集对象,然后再决定对所确定对象的全面和完整采集,而不能盲目采集。如果所采集的标本是为了满足教学需要,则要求尽可能采集到生活史的各个时期(卵、幼虫、蛹和成虫等),而不应片面要求采集地点、采集场所和采集数量的全面和完整。有的节肢动物生活史时期采集比较困难(如虻和蚋的幼虫、恙螨的成虫和若虫等),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选择最容易采集的生活史时期作为采集重点,如恙螨的幼虫等。在医学节肢动物的现场研究中,有些研究不需要采集所有的生活史时期(如区系和分类研究),这时候就应当选择能够满足研究需要的主要生活史时期进行标本采集,以提高研究效率。
(2)标本结构完整:
在医学节肢动物标本采集与制作中,应尽量保持其“原貌”,尽量确保节肢动物的形态结构不被破坏,如在蚊虫等有翅类昆虫的采集、运输、标本制作和保存中,一定要注意其翅、足、触角、触须等结构完整,还要注意保护其躯体、翅、足上各种鳞片和体毛等特殊结构不要脱落,因为在分类鉴定中这些结构都很重要。在采集恙螨幼虫时,动作一定要轻柔,不要损坏其形态结构,因为恙螨幼虫细小、柔弱,稍不注意就会损坏其形态结构,进而影响其分类鉴定的准确性。在命名、描述和发表医学节肢动物新种时,要尽量选择完整无损的标本作为模式标本,以确保模式标本的完整性。值得注意的是,强调标本结构的完整性,并不是说标本只要有一点残缺就不要了。对于某些少见和稀有的医学节肢动物种类,即使残缺不全也要尽可能保留,不要随便丢弃。在标本采集与制作中不能当场决定取舍的标本要尽量保留,待完全鉴定准确后再决定取舍。
(3)信息记录完整:
在医学节肢动物标本采集和制作过程中,一定要做好详细、准确、完整的信息记录。在标本采集中需要记录的信息一般是:采集日期(年、月、日),采集地点(省、县、乡、村等),采集场所(孳生场所、栖息场所),采集场所的地理景观或生境类型(山区、平原、森林、草原等),采集地的地理方位(经纬度)及海拔,采集地的气候情况(温度、相对湿度、晴、雨、阴等)。对于体表寄生性节肢动物(蚤、虱、蜱、革螨、恙螨等),还需要全面和准确记录所采集的宿主动物信息,如宿主动物的种类(中文学名+拉丁文学名)、性别、年龄等,必要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记录所采集的部位(体表各部、腹股沟、肛门周围、耳廓、外耳道等)。在标本制作中,对每一份标本都应附上标签,在标签上写明节肢动物的学名(中文学名+拉丁文学名)、采集地点及生境、海拔、宿主(寄主)、采集时间、采集人姓名、鉴定人姓名、鉴定时间等信息。标签信息应打印,尽量做到防水。
三、规范性原则
医学节肢动物标本采集与制作的大多数方法都是经过老一辈专家反复实践和验证了的传统、经典和成熟方法,因此,在标本采集和制作中,应尽量按照这些方法的基本步骤进行,遵循标本采集和制作中的规范性原则。如果随意更改这些成熟方法或方法中的某些操作步骤,就可能导致标本采集困难、标本制作质量欠佳、标本损坏甚至丢失等。例如,恙螨幼虫微小,肉眼难以识别,主要寄生在鼠类等小型哺乳动物(小型兽类、小兽)的耳廓和外耳道等皮肤薄嫩处,在采集恙螨时,通常不主张用“刷毛法”采集(该法主要适合蚤和吸虱的采集),而主张用柳叶刀或耳挖等刮取耳廓和外耳道等部位的恙螨幼虫或疑似幼虫的“恙螨疑似物”。在制作恙螨幼虫玻片标本时,通常不主张对其进行氢氧化钾的“消化”和逐级梯度乙醇脱水,而主张用阿拉伯胶直接封片,因为恙螨幼虫细小、柔弱、结构细微,“消化”和逐级梯度乙醇脱水不但会造成其身体皱缩而影响后续鉴定的准确性,而且会因为操作步骤过多导致微小幼虫的结构损坏甚至整个幼虫的丢失。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强调的规范性原则与后面所说的创新性原则并不矛盾,对于十分成熟的传统方法,我们应当尽量遵循规范性原则,但对于一些不成熟甚至有明显缺陷的方法,我们应当本着创新性的原则,大胆改良和创新。
四、实用性原则
在医学节肢动物标本采集与制作中,还要结合教学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普宣传和科普教育等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比较实用的方法,即实用性原则。用于教学、科普宣传和科普教育的标本,要尽量选择常见种类和医学重要种类,标本的形态结构要尽量典型、清晰和易于识别。用于命名、描述和发表新种的模式标本,要尽量选择最能够代表该新种特征的代表性标本。展示标本(姿态标本)要尽量做到特征明显、姿态美观、形象生动和视觉效果好。用于博物馆藏和历史考证的标本,要尽量做到能够永久保存。
五、最优性原则
针对同一类群(或同一种类)的医学节肢动物,可能存在几种不同的标本采集和制作方法,每一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各有优缺点。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根据具体工作需要和当时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标本采集和制作方法,所选择的方法应当是能够较好满足工作需要和最能适应当时当地具体实际的最佳方法,而不能千篇一律、生搬硬套地选择某种固定方法。
六、简便性原则
在选择不同的标本采集和制作方法时,在能够满足具体工作需要的基本前提下,要尽量选择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和操作快速的方法。在医学节肢动物标本的固定和保存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用70%乙醇进行标本的直接固定和保存,因为这一方法最简便且行之有效。在革螨和恙螨的标本制作中,最简便的方法是用氯醛胶(水溶性胶)直接封片,而不需要经过乙醇逐级梯度脱水和专门的二甲苯透明等繁琐过程。
七、创新性原则
在标本采集和制作的具体实践中,在遵循科学性原则的基础上,还要善于发现部分传统方法的缺陷或不足,并对存在明显缺陷或不足的方法加以改进,敢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