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影像案例解析宝典:腹部分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案例6 女性,48岁右上腹胀痛伴低热

病例介绍

女性,48岁。右上腹胀痛伴低热、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腹泻7天。查体:肝区触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高(15.0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8.4%,淋巴细胞百分比5.5%。AFP 2.14μg/L(正常值<8μg/L),CEA 1.03μg/L(正常值<3.4μg/L),CA19-9 11.89U/ml(正常值<22U/ml)。既往无特殊病史。

影像学检查

图1-6-1

A:CT平扫;B:CT动脉期;C:CT门脉期

最终结果

手术切除病理结果:化脓性炎(肝脓肿)。

诊断思路

本病例的特点为中年女性患者,右上腹胀痛伴低热、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腹泻7天。查体肝区触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数目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CT表现为肝左右叶交界区巨大异常密度团块,边界尚清,其内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持续强化,其内可见网格状强化分隔,呈多房状改变。结合其实验室检查与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首先考虑肝脓肿。CT对其定位诊断较准确,结合临床病史,可作出定性诊断。

鉴别诊断

(1)原发性肝癌:

好发于30~60岁,男性多见。发病与乙型、丙型肝炎及肝硬化密切相关,多数合并肝硬化,AFP呈阳性。CT上表现为肝实质内结节、肿块,边缘清楚或不清楚,平扫主要呈低密度,其内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呈明显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其强化程度减低,低于正常肝实质的强化程度,整个强化过程呈“快进快出”的强化特征,延迟期可见略高强化的假包膜(图1-6-2)。结合临床病史及实验室检查,与肝脓肿较易鉴别。

图1-6-2 肝细胞肝癌

A:CT平扫;B:CT动脉期;C:CT门脉期

(2)肝内胆管细胞癌:

指发生在肝内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为上腹痛及腹部包块,胆管梗阻可出现黄疸,AFP检查阴性。好发于肝左叶外侧段,可引起肿瘤区域胆管阻塞、变窄及肿瘤远侧胆管扩张。CT表现为边界不清楚的低密度肿块,肿块内或肿块周围可见不规则扩张的胆管,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强化不明显或表现为不均匀轻度强化,随时间的延长多数肿瘤强化程度增加。部分病例可伴有邻近肝叶萎缩和肝门及腹腔淋巴结转移肿大(图1-6-3)。

图1-6-3 胆管细胞癌

A:CT平扫;B:CT动脉期;C:CT门脉期

(3)肝细胞腺瘤:

起源于肝细胞的良性肿瘤,多见于15~45岁妇女,可与口服避孕药相关。多数病例CT表现为肝内边界清楚的低密度肿块,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然后逐渐下降为等密度,平衡期恢复为低密度,肿瘤内易出血,部分肿瘤周围出现脂肪变性,形成肿瘤周围低密度环,具有特征性。

专家点评

肝脓肿以细菌性最常见,且常为多种细菌混合感染。一般具有较典型临床症状,如寒战、高热、肝区持续性疼痛等,实验室检查多有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肝脓肿从化脓性感染炎症到多灶状坏死到脓肿形成,为一动态过程,不同时间的脓肿影像表现不同。典型亚急性期或慢性早期肝脓肿CT表现:①平扫可见肝内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占位,密度不均匀,其中心区域CT 值略高于水,病灶边缘多不清楚,可见单环、双环、甚至三环表现,载病肝段多轻度密度减低,代表炎性水肿;②增强扫描动脉期载病肝段常可见晕状高强化,反映了炎症引起的充血,病灶中心液化坏死区不强化,周围脓肿壁均有不同程度的环形强化,有的病例强化程度明显高于正常肝实质。“环靶征”为肝脓肿的特征性表现,对诊断很有价值。不典型肝脓肿CT表现:①平扫为肝内不规则低密度,密度多不均匀,边界不清;②增强扫描,病变呈多房及多分隔表现。增强扫描病灶边缘和其内的分隔均有明显强化,分隔主要由尚未完全液化坏死的肝组织形成;可能反映了不同时期病变的不同病理改变。

(病例提供: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陈天武)

(点评专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