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学科管理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自1846年乙醚麻醉临床应用成功揭开近代麻醉学序幕,迄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与探索,麻醉学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汲取并集中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以及多种边缘学科中有关麻醉学的基本理论和工程技术,形成了麻醉学自身特有的理论与技术体系。迄今为止,麻醉学已发展成为一门研究临床麻醉、生命机能调控、重症监测治疗和疼痛诊疗的科学,是临床医学中重要的二级学科。

1989年国家卫生部发布12号文件,决定将医院麻醉科从医技科室改为临床科室,在[89]12号文件的推动下,在经历了近30年艰难的发展历程后,我国医院麻醉科的现状已不可同日而语。现今麻醉科已成为医院中重要的一级临床诊疗科室,更是一个涉及医院运转效率的枢纽科室、舒适医疗的主导科室和医疗安全的保障科室。

当今,我国麻醉学科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历史变革,这个历史变革的任务首先是要真正把我国医院麻醉科从医技科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级临床科室,并以此为基点,将麻醉学拓展为围手术期医学;二是要把我国从一个麻醉大国发展成为麻醉强国。古人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遵循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按照纲举目张的思维原则,为实现上述两个历史变革,我国麻醉学科的发展战略理应以学科的组织结构为前提、内涵建设为根本、人才队伍为关键。缺乏完善的一级临床科室的结构就难有一级临床科室的内涵建设,学科内涵建设乏力就难有强大的学科核心竞争力,而没有人才队伍就没有一切。

医疗安全与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永恒的主题,医疗质量的管理至今仍以“三维”管理为基础,即结构管理、过程管理与终末管理,我们在落实“三维”管理时,必须理清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没有结构管理就没有内涵建设与过程管理,没有严密的过程管理就没有优秀的结果,没有结果就没有科学的评估与改进。

学科的核心竞争力应以技术为核心,资源为根本,管理为关键,因此,核心竞争力也可理解为“技术+管理”,关键是人才。这正是我们撰写《麻醉学科管理学》(Discipline Management of Anesthesiology)的初心。我们将本书定位为我国麻醉学科建设与管理的大型、规范性参考书。本书的重点一是学科建设、二是学科管理,学科建设主要涉及组织结构、设施条件及资源配置,其中最关键的是人才资源;学科管理主要涉及流程、路径、规范与核心制度,其中最关键的是执行力。就学科管理学而言,至今在国内外尚无此等专著,因此我们在做前人未做过的事,正因为如此,使得本书具有鲜明的原创性,而这也是撰写本书的难度所在。为此,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和医管中心的领导下,在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全国范围遴选编委共26人,遍及全国22个单位,除知名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外,还包括专科医院、县级医院及非公立医院。编委们都是资深麻醉科主任,具有丰富的科室管理经验,其中有9位担任院长或副院长等行政管理职务。但是,随着撰写时间的推进,撰写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撰写此书的实际难度比预计的更难,我们的编委绝大多数来自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未经系统的管理学培训,与其说是在“写书”,不如说是在总结自己的经验与学习新知。此外,虽然我们天天在做行政管理,但“做”是一回事,要在国内外无参考专著的情况下著书立作、撰写成供全国通用的规范性大型参考书并非易事,再加上受主编的思维、调控能力与水平限制,因此,本书不尽人意之处将在所难免。

万事开头难,但最难也必须“开头”、必须迈出第一步。经过近24个月的反复审理与修改,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今天本专著终于要与大家见面了,在此重要的时刻,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本书出版之时应是再版修订开始之时,我们将因势而谋,及时安排下一阶段工作,既要“老马识途”,又要吸取新生力量,既要有整体布局,又要做到分工明确,以利编委们专注于某章,认真收集资料,深入调查研究,为再版作好准备,同时我们热情地期盼全国同仁从各个方面对本书提出意见与建议,以使本书能对我国麻醉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起到积极的引领与推进作用。

谨对人民卫生出版社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理解与支持表示感谢。

敬启

2017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