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项目经济学评价方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章 传染性疾病防控投入-产出的经济学评价

第一节 传染性疾病防控概述

一、传染性疾病流行现状

伴随着人类的发展,传染性疾病(communicable diseases)(以下简称“传染病”)一直都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因其突发性强、传播速度快、危害面广,给人类抗击传染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染病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传染病的防控能力和防控效果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卫生保健服务与利用水平的重要指标。

随着人类知识的进步,医学研究与治疗水平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较好地控制了历史上许多难以治疗且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的传染病,如天花、小儿麻痹症、血丝虫病、新生儿破伤风等。1967年美国外科总会宣布:在与传染病的战争中人类已经站在胜利的一方。然而,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新的病原性微生物层出不穷、生物恐怖事件的不断发生、加之某些经典病原性微生物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全球新发或再发传染病问题再次凸现在人类面前,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呈现出种类增多(已超过40种)、波及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危害大等特点。美国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在其发表的《健康防护目标》中指出:美国新千年面临的健康安全威胁中排在首位的就是新发传染病,新发传染病并不单单是美国新千年的首位威胁因素,也是全球健康的重要威胁因素。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不断加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力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健康,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2015年)》,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通过接种牛痘消灭了天花,2000年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目标,2008年实现了消除丝虫病的目标,2012年消除了新生儿破伤风。2004年以来,我国传染病疫情形势总体平稳,甲乙类传染病年报告发病率、死亡率分别控制在272/10万和1.25/10万以下。有效遏制艾滋病疫情的上升(艾滋病病死率由2005年的17.9%下降到2013年的6.6%,母婴传播率由采取干预措施前的34.8%下降到2014年的6.1%,参加戒毒药物维持治疗人员的新发感染率从2006年的0.95%下降到2014年的0.12%);血吸虫病疫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由10%降至1%以下,提前实现了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乙肝控制目标。另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2015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2015年(2015年1月1日零时至12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港澳台)共报告法定传染病发病6 408 429例,死亡16 744人,报告发病率为470.35/10万,报告死亡率为1.23/10万。

二、传染病防控的投入

传染病不仅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而且还严重影响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繁荣稳定,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均不断加大传染病防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2014年,由美国发起和主导的全球防控传染病计划“全球卫生安全议程”(Global Health Security Agenda)在美国华盛顿正式启动。来自美国、中国、俄罗斯等27个国家以及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的代表出席启动仪式,旨在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各国对传染病的防范、检测和快速反应能力,共同促进全球卫生安全。美国宣布2014年投入4000万美元,之后5年内逐渐加大投入并扩大与世界各国的合作。

自2003年以来,我国加大了对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投入,目前已完成以下设施的建设:①建设2448个县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设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法定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②设立3486个国家级监测点;③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疾病控制机构实验室检测网络,其中中国疾病与预防控制中心流感、脊髓灰质炎、麻疹、乙脑等实验室已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参比实验室。据统计,2014年我国公共卫生补助资金达1304亿,与2003年相比增长了12倍,其中中央财政投入466亿元,是2003年的47倍。

本研究以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的防控项目为例,阐述经济学研究方法在传染病领域投入-产出评价中的具体运用及其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