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内科学(第15版)(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作者简介

陈灏珠 名誉主编

中国工程院院士。1924年生,广东新会人。1949年毕业于前国立中正医学院本科。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名誉所长。世界卫生组织心血管病研究和培训合作中心主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委员会资深委员,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心脏监护专业委员会总顾问,全国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心血管病杂志》顾问,上海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名誉会长。历任《实用内科学》第10~14版主编。

从事内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68年,对内科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病的流行病学、介入性诊断和治疗、电起搏和电复律治疗危重心律失常、我国居民血脂水平、冠心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和急性期血栓形成与溶栓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有甚深造诣。为我国心血管病介入性诊断和治疗的奠基人之一。在国内率先安置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治疗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968年),在国内率先做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1973年),在国内外首先用超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滴注抢救“奎尼丁晕厥”成功(1976年),在国内率先做血管腔内超声检查的研究(1991年)。历年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和学术性文章700余篇,编著和主编著作12部,参编著作30余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全国科学大会重大贡献奖2项,省部级科技和教学重大成果或一等奖8项,其他等级奖15项。医疗工作立功2次。2003年获上海市医学荣誉奖,2004年获上海市优秀科研院所长奖。2006年获中华医学会中国介入心脏病学终身成就奖,2010年获上海市科技功臣奖。2015年获中华医学会百年纪念荣誉状。2016年获“敬佑生命·2016荣耀医者”公益评选“生命之尊”奖。

林果为 主 编

1936年生,浙江杭州人。1959年毕业于原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本科。毕业后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科教研室和血液科工作,历任内科教研室副主任、诊断教研室主任和临床流行病学培训中心主任。现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内科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华山医院终身教授。1982—1983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内科进修临床流行病学,取得硕士学位(MSC.)。曾任中华医学会第二届全国临床流行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务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血液学专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上海医学》《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委等职。现任《中国循证医学杂志》《内科理论与实践》等杂志编委,历任《实用内科学》第13~15版主编。

从事临床血液学工作已58年,特别在血液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面有很深造诣。在铁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方面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项目共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七项。主编专著10部,其中2015年主编《现代临床血液病学》获全国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现代临床流行病学》第3版获上海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参编著作22部,发表论文近200篇。并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奖3项,以及1997年、1998年度“宝钢和普康优秀教师”奖。

王吉耀 主 编

1944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原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系,1981年和1986年分别获得原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硕士和加拿大McMaster大学医学中心临床流行病学科学硕士学位。复旦大学内科学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消化病、肝病和临床流行病学专家。我国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创始人之一。曾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高校教学名师、上海市卫生系统高尚医德奖。曾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消化科主任,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兼肝胆协作组副组长。现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内科学系主任、复旦大学临床流行病学中心/循证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肝病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临床流行病学工作网主席、国际临床流行病学工作网(INCLEN)常务理事、美国消化病学会资深委员(AGAF)、美国肝病学会会员,以及《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现代医学卷副主编。

长期从事胃肠病及肝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在诊治慢性肝病、肝硬化及其并发症与常见的胃肠病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发表论文200余篇,SCI收录60余篇,包括发表在LancetHepatologyJournal of Hepatology等国际著名杂志上。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等10余项。获得发明专利3项。主编全国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国家级规划教材《内科学》(2005年获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全国“十五”“十一五”全国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专业7/8年制国家级规划教材《内科学》(2008年获上海市优秀教材一等奖)和《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2015年获上海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负责的“内科学”和“循证医学”课程列入国家级和上海市精品课程。

葛均波 主 编

1962年出生于山东省五莲县。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93年毕业于德国美因茨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泛血管医学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干细胞和组织工程中心主任。教育部“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与器械”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候任会长,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学会理事会理事,美国心脏病学会国际顾问。

1987年起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优化。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了2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86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973子项目(2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985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建设项目、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等。作为通信作者发表SCI-E收录论文300余篇,主编英文专著1部、中文专著19部。任全国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内科学》(第8版)主编,Cardio logy Plus主编,H erz副主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教育部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奖项。

潘孝彰 常务副主编

1962年毕业于原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现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病学教研室主任医师、教授。长期从事医学教育及感染性疾病和疑难病的诊治。代表性科研成果有:领衔并双获部级二等奖的“囊虫病治疗”和“肠杆菌科细菌快速诊断”,二者皆填补了20世纪80年代的国内空白,前者和国际同步,至今该疗法仍在应用;90年代在美国的实验研究证实,三药联合可增强对HIV的抑制作用。主编著作中具代表性的是《现代感染病学》《艾滋病防治学》和《新发传染病》等。1984年起参与《实用内科学》组织和编写工作,历任学术秘书、副主编和常务副主编等,协助过三任主编,共组织过八次重大修订再版。

翁心华 副主编

1962年毕业于原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现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13年白求恩奖章获得者。曾担任第八届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第九届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在SARS流行期间,担任上海市SARS防治专家组组长。曾任《中华传染病杂志》主编、《中华内科杂志》等副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0~15版)副主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传染病学》主编、《现代感染病学》主编,2012年起主编《翁心华疑难发热病例精选与临床思维》系列丛书。作为主编、副主编、编委参与编写著作20余部。

王卫平 副主编

1988年毕业于原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获儿科学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教授,复旦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临床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历任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院长,原上海医科大学副校长、常务副校长,复旦大学副校长、常务副校长并兼任上海医学院院长等职务。2008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自然科学一等奖,2009年获教育部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14年获“中国儿科医师奖”。主编儿科学全国规划教材3部,其他医学专著3部。主要从事儿童保健专业工作,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高 鑫 副主编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内分泌科前任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复旦大学慢性代谢疾病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西医结合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肝病与代谢学组前任组长,上海市医学会内分泌专科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上海市药学会药物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国糖尿病杂志》《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复旦学报(医学版)》《上海医学》《临床杂志》编委,柳叶刀糖尿病内分泌子刊中文版编委。承担和参加国家“十五”“十一五”课题,国家“973”课题,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大课题、重点课题,上海市卫生计生委重大课题16项。先后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上海医学科技二等奖和上海医学科技成果推广奖等。

邹和建 副主编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风湿免疫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复旦大学风湿、免疫、过敏性疾病研究中心主任,硬皮病临床与研究国际协作网(InSCAR)副主席;上海市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副会长。曾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第七、第八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痛风、高尿酸血症、系统性硬化。近5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上海市医学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2011年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2012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白春学 副主编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教授,上海市领军人才,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导师,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医学院呼吸病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主席,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物联网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副会长,亚太呼吸学会(APSR)科研委员会主席。《国际呼吸杂志》主编,IJCOPD杂志副主编,AJRCCMAJRCMBCHEST编委。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等48项科研课题,发表论著520余篇,SCI论文170篇,总SCI影响因子累计800余分。主编《物联网医学》《实用物联网医学》《现代呼吸病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E-Health 4.0(Springer出版)等专著8部,获得专利42项。

丁小强 副主编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主任、上海市肾病与透析研究所所长、上海市肾脏疾病与血液净化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血液透析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国际血液透析学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分会副会长、上海市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在肾小球疾病、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脏病和血液净化等方面开展系列研究,取得创新性成果。获得科技部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资助,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6项。

胡仁明 副主编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科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内分泌糖尿病研究所所长,亚洲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研究学会主席,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理事,兼任整合医学分会内分泌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席,上海市医师协会理事,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常务理事兼内分泌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席。兼任《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编委,《中国糖尿病杂志》副主编。历年承担国家科技部“863”“973”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2项)及面上项目(10项)。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其中第一完成人2项。主编《内分泌代谢病临床新技术》《内分泌代谢疾病诊治策略》,主译《哈里森内分泌学》。

郝传明 副主编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肾病科主任、教授,复旦大学肾脏病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上海特聘专家。兼任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常务理事、副干事长,中国生理学会肾脏生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候任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上海市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Am J Physiol Renal编委。研究方向包括高血压、肾脏水盐代谢和糖尿病肾病的基础和临床。目前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及数项面上项目,国家卫生计生委行业基金子课题,“973”子课题等。近年来发表SCI收录论文80余篇,包括JCIJASNK IH ypertension等。担任《中华医学百科全书:肾脏病学》《现代肾脏生理与临床》副主编;参编专著Brenner & Rectors The K idney

林兆耆 第1~7版主编

林兆耆(1907—1992)是我国著名的临床医学教育家,内科消化病学主要奠基人之一。1907年生于上海。1931年毕业于前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1933年被录取作为庚子赔款的第一批留学生赴英国利物浦热带病医院研修。1945年任前国立上海医学院教授,历任原中国红十字会第一医院副院长,上海中山医院副院长、院长,原上海第一医学院内科学系主任和医疗系主任。曾参加抗美援朝。早年从事热带病研究,1940年首创用骨髓培养法诊断伤寒、副伤寒和葡萄球菌败血症。20世纪50年代深入血吸虫病疫区重点研究血吸虫病性肝硬化,同时在其他肝脏疾病及胃肠道疾病中做了大量工作。1959年组织有关医院和基础学科,并与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协作,率先对原发性肝癌进行基础和临床的研究,为原发性肝癌研究的发展奠定基础。1952年组织《实用内科学》编辑委员会编写《实用内科学》,并连任第1~7版主编。1964年主编我国第一本高等医学院校用的《内科学》教科书。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林教授处境十分困难,但仍以坚强的毅力组织编写出版了《实用内科学》第6版。

我们编辑委员会全体人员作为林兆耆教授的同事和学生,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谨以出版《实用内科学》第15版来纪念第一任主编林兆耆教授,同时也纪念《实用内科学》出版65周年。

《实用内科学》编委会

2017年7月于上海

戴自英 第7~9版主编

戴自英(1914—2009),浙江宁波人。1938年毕业于前国立上海医学院本科,1947—1949年于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获博士(PhD.)学位。

1938年曾任北京协和医院住院医师,1939年起历任前国立上海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医师、主治医师、讲师、副院长、副教授;1953年任内科学教授,1963年任抗生素研究室主任。曾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终身教授、抗生素研究所名誉所长。曾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抗生素组”和“医疗器械组”成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高等教育内科学教授评审组组员。曾任《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英文版)、《中华传染病杂志》等10余种医学杂志的编委、副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编委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

20世纪50年代就致力于抗生素临床应用的研究,1971年参加燃化部、商业部、卫生部组织的“抗生素与磺胺药调查组”,1972年写成“对抗生素和磺胺的正确评价”,为我国抗生素研制和生产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因数十年来对感染性疾病和抗菌药物的临床研究所作的贡献而被称为“我国临床抗菌药物学的奠基人”。“头孢硫脒研究”获卫生部1980年重大研究成果奖,获奖项目还包括国家级、卫生部级、市级集体奖20余项。主编医学专著8部,包括《实用内科学》《临床抗菌药物学》《实用抗菌药物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临床医学》等。

《实用内科学》编委会

2017年7月于上海

名誉主编

陈灏珠(左起第七)

主  编

林果为(右起第六) 王吉耀(左起第六) 葛均波(左起第五)

常务副主编

潘孝彰(右起第五)

副 主 编

翁心华(左起第四) 王卫平(右起第四) 高 鑫(左起第三)

邹和建(右起第三) 白春学(右起第二) 丁小强(左起第二)

胡仁明(左起第一) 郝传明(右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