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超声学科建设与规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学科发展方向、策略和目标

一、学科发展的方向

学科发展必须有明晰的发展方向,并为此做好前瞻性的规划和布局,这是保证学科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7]。介入超声学科发展的方向应在把握微创诊疗的前沿理念和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始终坚持以超声引导下的介入诊疗为基本方向,以医院或科室具有的特色技术为切入点,针对性地选择1~2个主攻研究方向,坚持不懈,深入扎实,不断进取。一个学科的发展必须有主线,所有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均应围绕主线针对性地开拓发展,时日俱增,学科的领先优势就会凸显。在此,我们可以用树干、树枝和树叶来比喻一个学科的发展与规划(图1-2-3-1)。树干为学科发展的主线,树枝代表主线基础上分出的多个(≤5个)不同的亚专业,树叶则代表在亚专业上开展的各种新技术和新业务。由此把握学科发展脉络,经过10年左右的发展即会以主干为中心,枝繁叶茂,水到渠成,收获丰硕果实。

图1-2-3-1 学科发展方向示意图

以解放军总医院介入超声发展的历程为例。第一个十年,自1994年开始将研究发展方向聚焦到影像引导下肿瘤微波消融治疗。整个十年,学科围绕着微波球形凝固热场调控、热场规律揭示和临床肝脏肿瘤治疗三个亚专科技术发展方向,相继研发了我国首个微波消融设备,开展了功率和时间与形态相关性、微波热场计算机三维热场模拟调控和肝脏肿瘤原位灭活的创新技术研究,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挺拔树干,“十年磨一剑”,于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个十年,学科围绕着扩大微波消融范围、智能精准调控和多脏器肿瘤应用开创三个亚专科方向研究,开展了降低微波频率扩大消融范围、温控水冷微波消融设备的研发以及肾脏、脾脏、甲状腺、肾上腺、子宫等多脏器肿瘤的开拓应用,十年后的2014年再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而今的第三个十年,解放军总医院介入超声科前进的步伐更加紧密,注重深入开展多学科交叉、医工“跨界”合作以及国内外交流,将消融技术从经验治疗向量化、精准、智能治疗迈进,疾病治疗从局部消融向消融联合靶向、化疗、免疫、基因等综合治疗方向发展,基础研究从热场规律向三维导航、复发机制揭示、热场增敏、影像组学领域突破。因此,相信只要学科建设把握主线不变,思路清晰,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持之以恒,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学科成绩就一定能“明年春色倍还人”,十年又是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