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六金中医儿科经验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发热早期防惊风

感冒发热早期易兼夹急惊风,多因小儿感受风热时邪,郁于肌表,化热化火,热极生风,风助火旺,风火相煽,引动肝风,出现发热、项强、神昏、抽搐等症,西医学称热性惊厥。它的发作多与发热性疾病中体温骤然升高有关,70%以上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儿童患病率3%~4%,首发年龄为6个月到3岁,男孩多于女孩。在一次发热疾病过程中只发作一次,惊厥持续时间不超过10分钟,属于单纯型热性惊厥。如惊厥发作形式局限或不对称,持续时间≥15分钟,24小时内反复多次发作或复发总数≥5次,就符合复杂型热厥的诊断标准,是癫痫的危险因素之一。我国元代医家曾世荣早在1294年就注意到惊后成痫的可能性,《活幼心书·卷中》云“所谓惊风三发便为痫”。

在防治小儿惊风方面,古代医籍颇多记载,《幼科证治准绳》仅关于小儿惊风的方剂就汇集了300余首。关于惊风的先兆,早在唐代已有详细观察,唐·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记载了二十余条,如“手白肉鱼际脉黑、鼻孔干燥,大小便不利,眼不明上视喜阳”等惊风先兆。王清任亦总结了二十种惊风先兆症状,如“顶门下陷,昏睡露睛,口中摇舌,不能啼哭,哭无眼泪,但见一二症,则知将来必抽”。在王清任看来,治惊风“古方不效”,医者无策,“将欲抽风之前,必见抽风之症”告知病家,也是一种责任。

相比上述孙思邈和王清任两位医家对惊风先兆的总结,清·沈金鳌在《幼科释谜》中所述“凡乳儿欲发惊风者,先神志不足,恍惚惧人,劄目上视,左顾右盼,伸手握拳,闷郁努气,情志不如寻常,皆惊风先兆”较切合临床实际。

如有惊风既往史的小儿,家中常留一些药品如中成药安宫牛黄丸,西药地西泮、丙戊酸钠片和苯巴比妥片等以应急也是很好的措施。发作即刻,针刺人中、合谷、涌泉、百会等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