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症状的精神科管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抑郁对肿瘤患者的危害

抑郁增加患者心理痛苦、降低生活质量、降低抗肿瘤治疗依从性、增加自杀风险、增加家属的心理负担、延长住院时间,并发抑郁的肿瘤患者死亡风险也成倍增加。既往有情绪问题或身体功能受限的肿瘤患者在诊断恶性肿瘤之后的19个月内,面临的死亡风险是其他人的2.6倍,而既往有情绪问题同时伴有身体功能受限的患者这一风险将增加到其他人的7.6倍。如果膀胱癌患者的端粒长度较短,且同时出现了抑郁症状,那么他的死亡风险是其他人的4倍,无病生存期也大大缩短。挪威的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达到诊断级别的抑郁症患者患癌后死亡风险增加33%。另外一项大样本的队列研究显示,1/10的恶性肿瘤患者在得到诊断时正在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这些人的死亡率要高于其他患者,并且开始使用抗抑郁药物到得到恶性肿瘤诊断的时间越短死亡率越高,这一趋势与恶性肿瘤的种类并无确切相关。在新近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中,年轻(≤45)并伴有抑郁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另有明确的证据显示,抑郁可以增加疼痛敏感性,加重不良反应,抑制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生活质量,加重营养不良,甚至影响患者生存。另外,肿瘤伴发抑郁的患者治疗依从性下降,自杀风险增加(多发生在治疗早期,多与治疗带来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相关)。

五、临床表现与诊断

1.抑郁的临床表现
(1)核心症状心境:
情绪低落(depressed mood)、兴趣缺乏(loss of interest)及乐趣丧失(loss of pleasure),这是抑郁的关键症状,诊断抑郁状态时至少应包括此三种症状中的1个或2个。情绪低落指患者体验到情绪低,悲伤。患者常常诉说自己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在低沉、灰暗的情绪基调下,患者常会感到绝望(hopelessness)、无助(helplessness)和无价值(worthlessness)。兴趣缺乏指患者对各种以前喜爱的活动缺乏兴趣,如业余爱好、体育活动等。乐趣丧失,即快感缺失(anhedonia),指患者无法从生活中体验到乐趣。
(2)心理症状群:
焦虑,自责自罪,精神病性症状(妄想或幻觉),认知症状(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自杀观念和行为,精神运动迟滞或激越。
(3)躯体症状群:
睡眠障碍,食欲紊乱,性欲缺乏,精力丧失,晨重夜轻,非特异躯体症状如全身疼痛、周身不适、胃肠功能紊乱、头痛、肌肉紧张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很多躯体症状是由于肿瘤及其治疗本身引起的,而不是抑郁伴随的躯体症状。
2.诊断标准
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10,ICD-10)中,抑郁发作不包括发生于双相情感障碍中的抑郁状态。因此,抑郁发作只包括首次发作抑郁症或复发性抑郁症。ICD-10规定的抑郁发作一般标准有3条:
G1:
抑郁发作须持续至少2周。
G2:
在既往生活中,不存在足以符合轻躁狂或躁狂(F30.-)标准的轻躁狂或躁狂发作。
G3:
需除外的最常见情况:此种发作不是由于精神活性物质使用(F10-F19)或任何器质性精神障碍(F00-F09)所致。抑郁发作的症状分为两大类,可以粗略地将之分别称为核心症状和附加症状。
抑郁发作的核心症状有3条:
(1)抑郁心境,对个体来讲肯定异常,存在于一天中大多数时间里,且几乎每天如此,基本不受环境影响,持续至少2周。
(2)对平日感兴趣的活动丧失兴趣或愉快感。
(3)精力不足或过度疲劳。
抑郁发作的附加症状有7条:
(1)自信心丧失和自卑。
(2)无理由的自责或过分和不适当的罪恶感。
(3)反复出现死或自杀想法,或任何一种自杀行为。
(4)主诉或有证据表明存在思维或注意能力降低,例如犹豫不决或踌躇。
(5)精神运动性活动改变,表现为激越或迟滞(主观感受或客观证据均可)。
(6)任何类型的睡眠障碍。
(7)食欲改变(减少或增加),伴有相应的体重变化。
轻度抑郁发作(F32.0):具有核心症状中的至少2条,核心与附加症状共计至少4条。
中度抑郁发作(F32.1):具有核心症状中的至少2条,核心与附加症状共计至少6条。ICD-10中还列举了一系列所谓躯体综合征症状,在含义上与DSM-IV的伴忧郁或经典分类中的内源性抑郁症类似。这些症状包括:
(1)对平日感兴趣的活动丧失兴趣或失去乐趣。
(2)对正常时能产生情感反应的事件或活动缺乏反应。
(3)比平时早醒2小时以上。
(4)早晨抑郁加重。
(5)具有明显的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的客观证据(他人的观察或报告)。
(6)食欲明显下降。
(7)体重减轻(上月体重的5%以上)。
(8)性欲明显降低。要符合躯体性综合征的条件,上述症状必须有其四。
重度抑郁发作分为不伴精神病性症状(F32.2)和伴有精神病性症状(F32.3)两型。其抑郁表现需具有全部3条核心症状,核心与附加症状共计8条。伴有精神病性症状者需存在:
妄想和幻觉,但不应有典型精神分裂症性的幻觉和妄想(即:不应有完全不可能与文化不相适应的妄想,不应有对进行跟踪性评论的幻听或第三人称的幻听)。常见的情况为带有抑郁、自罪、虚无、自我援引及被害内容的妄想;或抑郁性木僵。伴有精神病性症状者又分为与心境相协调的和与心境不协调的两类。与心境相协调的精神病性症状包括罪恶妄想、无价值妄想、躯体疾病或大祸临头(灾难)妄想、嘲弄性或谴责性的听幻觉;与心境不协调的精神病性症状包括被害或自我援引妄想,没有情感色彩的幻听。
3.评估工具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尚无统一的肿瘤相关性抑郁的诊断标准,大多沿用ICD-10或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5,DSM-5)的诊断标准,研究中有人采用了Endicott的Research Diagnostic Criteria。临床或科研中常采用的筛查工具包括最常用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患者健康问卷-9(PHQ-9)、流调用抑郁量表(CES-D)、Beck抑郁量表(BDI)等。Zuraida等的分析中,CES-D与BDI得出的抑郁发病率相近,二者都高于HAMD得出的结果。但较少的研究采用诊断性访谈来识别抑郁,仅凭自评量表来筛查可能会带来方法上的偏差,临床和科研中筛查抑郁时可以同时选用两种以上的量表或问卷。
近年来在诊断工具上并无明显突破,但研究者发现,在所有的发病率筛查中,自评问卷得出的发病率可能高于专家(精神科医生或临床心理师)诊断的发病率,使用DSM相关障碍的结构性临床访谈(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ⅣDisordersdisorders)进行诊断的发病率更低于其他诊断性访谈(5%~9% VS. 8%~16%)。另一方面,由于现行的诊断流程不规范,使得转诊和治疗也相对困难。
除了常规的诊断性访谈和问卷量表测评外,有研究使用了生理指标来预测抑郁的发生,比如血清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以及IGF-1结合蛋白(IGFBP-3)。
(1)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HADS):
该问卷有14个条目,评分为0~3分,用于测查患者在过去一周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是较完整的评估工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至少可以推荐用于晚期恶性肿瘤或接受缓和医疗的患者。其抑郁分量表有7个条目,临界值为9分。
(2)贝克抑郁问卷(beck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BDI):
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它更适用于不同类型及不同分期的恶性肿瘤患者,能更好地用于筛查患者的抑郁症状。但因为该问卷有21个条目,相对较多,在中国临床应用不多。
(3)患者健康问卷-9(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 PHQ-9):
内容简单且操作性强,被广泛用于精神疾病的筛查和评估。该量表用于国内恶性肿瘤患者的抑郁筛查,证实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是可操作性强,简单方便的抑郁筛查量表。该量表临界值为10分。
(4)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由 Zung于1965年编制,用于衡量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问卷由20个条目构成;其中10个条目为正性词陈述,反向计分;另10个条目为负性词陈述,正向计分。每个条目根据最近一周内的感受分1~4级评定,累积各条目分为总分,总分越高,抑郁情绪越严重。该量表在中国的应用也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5)流调用抑郁量表(Center center Epidemiologicalepidemiological Studies studies Depression depression Scalescale, CED-S):
由美国国立精神研究所Sirodff编制于1977年,原名为流行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量表主要用于流行病学调查,用以筛查出有抑郁症状的对象,以便进一步检查确诊,也有人用作临床检查,评定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本量表共有20道题目,分别调查20项症状。量表评定按过去一周内出现相应情况或感觉的频度评定;不足一天者为“没有或基本没有”;1~2天为“少有”,3~4天为“常有”,5~7天为“几乎一直有”。总分≤15分为无抑郁症状,16~19分可能有抑郁症状,≥20分为肯定有抑郁症状。

六、鉴别诊断

1.躯体疾病
在缓和医疗中常见的脑转移可能会引起脑功能变化,表现出抑郁等症状;其他脑部疾病,如脑血管病、癫痫(尤其是颞叶癫痫或者右侧大脑癫痫)、帕金森病、痴呆性疾病也都可以引起抑郁症状或者恶劣心境,且抑郁严重程度多不与躯体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比例。该类患者一般会有明确的躯体疾病诊断或脑实质、脑电图变化,可进行鉴别。
2.痴呆
当抑郁伴有认知功能改变时,需与痴呆进行鉴别,抑郁引起的认知功能改变一般起病急,有一定的求治要求和自知力,有时会有自责,有可能有晨重夜轻的变化等;心理测试时抑郁患者多不愿回答问题,而痴呆患者则尽可能地编造答案。
3.失志综合征(demoralization syndrome)
失志症候群是近年来被提出的一类症状,是指一种持续的痛苦、无望、无助及失去生活意义与目标的临床综合征,在肿瘤或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中较常见。失志的主要表现是失去生命意义和生活动力,其情绪低落的症状很容易被误认为抑郁症,自杀风险高,但不符合抑郁的诊断标准。失志综合征的治疗以心理干预为主,抗抑郁剂效果不明显。
4.低活动性谵妄
谵妄在肿瘤患者中发生率也较高,尤其是手术麻醉的患者、晚期患者。谵妄的活动低下亚型常表现为精神运动迟钝、嗜睡、唤醒减低,甚至出现亚木僵或木僵状态,可能会被误诊为抑郁。谵妄一般为急性、亚急性起病,可以从意识状态与抑郁进行鉴别,谵妄患者的意识可以从模糊到昏迷,往往会伴有认知功能的改变,定向力障碍和幻觉会帮助鉴别。而抑郁性木僵患者在反复劝导或追问时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如点头、低声回答等,患者的情感活动、表情、姿势和内心体验都是与抑郁相符合的。
5.精神分裂症
约有5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急性发作后6个月内出现抑郁,且可能贯穿整个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方面受损、阴性症状与抑郁有本质区别,前者思维活动贫乏、情感活动迟钝、淡漠或不协调,意志行为活动显著缺乏等,而抑郁患者的思维活动缓慢,处于欲说不能的状态,情感低落或低沉,负性情感增强。此外,抑郁性木僵须与精神分裂症的紧张型木僵鉴别,二者活动减少、反应迟滞、动作缓慢、情感低沉,但精神分裂症木僵表情呆板、情感淡漠与周围协调性较差,二者的情感障碍和与环境的接触困难有本质的区别,抑郁性木僵不带有被动型服从、蜡样屈曲、违拗等特点。
6.急性应激反应(acute stress reaction)
急性应激反应又称急性心因性反应,这是由于突然而来且异乎寻常的强烈应激性生活事件所引起的一过性精神障碍。急性应激反应常表现为精神运动性抑制或精神运动性兴奋,表现为抑制时常有“茫然”状态或“麻木”、意识范围缩小、定向力障碍,甚至缄默不语、木僵状态等表现,与抑郁相似。但急性应激反应起病急,一般在应激事件后几分钟至几小时内发病,病程较短,在经受冲击,经历混乱之后,转而进行心理重建和再度平衡。
7.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PTSD是对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时间的延迟和(或)持久的反应。常见的事件有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如战争、严重事故、目睹他人惨死、深受酷刑等。抑郁障碍的兴趣下降、与他人疏离、感到前途渺茫等表现与PTSD相似,但抑郁障碍不存在与创伤事件相关联的闯入性回忆与梦境,也没有针对特定主体或场景的回避。
8.适应性障碍(adjustment disorder)
适应性障碍是一种短期的和轻度的烦恼状态及情绪失调,常影响到社会功能,但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常发生在明显的处境变化和应激性生活事件之后。发病多在应激性事件发生后1~3个月之内。患者表现变化较大,也会有较严重的症状,如兴趣索然、无动力、快感缺失和食欲缺乏等,容易与抑郁症相混淆,鉴别起来比较困难,需注意观察抑郁的特征表现,如严重的情绪异常,经常出现的消极念头,甚至自杀的企图或行为,以及早晚变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