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医疗与慢病管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基本概念

(一)远程医疗
1996年,美国医学科学院将远程医疗定义为“应用电子信息和通讯技术为相隔较远的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医疗卫生系的托马斯·内斯比特博士在一次研讨会的主题演讲中阐述:“远程医疗(telemedicine)和远程公共卫生服务(telehealth)都是指使用技术来交换信息,从而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这两个术语通常是可以互换使用的”。托马斯博士强调:远程医疗更多地用于指直接的临床医疗服务,而远程公共卫生服务更多地是用于指与医疗相关的更广泛的服务(譬如:患者教育、疾病和健康的远程监控等)。同样,美国远程医疗协会关于远程医疗的表述是:“远程医疗和远程公共卫生服务都是描述通过电子通讯技术而实现不同地方的医疗信息交流,从而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虽然两者都在不断发展,但远程医疗是与患者的直接临床服务相关联,而远程公共卫生服务则与更广义的远程医疗服务相关联”。关于远程医疗的定义,各权威机构都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内容,如表1-1所示。
表1-1 远程医疗定义
远程医疗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需求是显而易见的,其应用范围发展迅速,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在偏远地区医院的诊断治疗,扩充整合至医院手术部门、家庭保健部门、私人医生办公室以及患者家庭或患者办公室等地点。实施远程医疗项目的国家和地区,也从最初欧美等发达国家,逐渐拓展到了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远程医疗因其更高的可及性、质量、效率和成本效益,而在减少诊断差异、改进临床管理以及在全球范围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0.32%,农村居民往往有着年龄高、收入水平低、慢性疾病患病率较高的特点。我国基层包括城市社区的卫生服务能力相对较弱,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农村人口获得及时和优质的医疗服务资源,而远程医疗的应用可以改善农村地区医疗服务供给不足的窘境。我国现有的医疗服务问题突出地体现在优质医疗资源地域分布过于集中,以医院为中心的疾病诊疗模式越来越无法满足社会各阶层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需求。作为提高和改善当前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远程医疗服务模式使优质医疗资源普及到基层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小远散等边疆边防医疗机构成为可能。
(二)远程监测
包括收集有关临床数据,并通过远程数据接口实现处于较远位置的患者传输所收集的数据给医疗服务人员,从而能够使医疗服务人员对此类临床数据进行临床检验,或对此类数据做出相关答复。远程监测的硬件包括了自动化实验室或其他的医疗监控设备,以及人工输入数据所使用的设备等。
(三)自我监测
患者自己通过有关辅助设备的周期性和计划性应用,获取能够供患者自己应用的临床数据,并且用来进行自我测量和监测健康状况。常见的自我测量数据包括血压、血氧饱和度、血糖和尿糖、体重和体温等,心电监测也已成为现实。
(四)接诊
接诊的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发生变化,传统的面对面或一对一的接诊和交流已不再是接诊方式的全部,它不仅局限于医生与患者的交流。家庭远程医疗服务可以涉及患者的接诊服务。接诊是患者与提供医疗服务专业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交流,这种形式的交流确立了诊疗计划和护理计划的实施。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视频交流可以作为对患者的接诊。从与患者的交流到医护人员获得患者生命体征数据而决策医疗服务的互动式沟通交流也视为对患者接诊。同样,接诊还包括实施护理计划的治疗方法等。
(五)慢性疾病
慢性疾病包括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慢性传染性疾病(如艾滋病、乙型肝炎等),目前在各种政策规定和实验研究中,慢性疾病的管理对象是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又称慢病,是一组起病隐匿、潜伏期长、病程长且缓慢、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生物病因证据的疾病总称。影响我国民众身体健康的常见慢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
(六)慢病管理
慢病管理是指组织慢病专科医生、药师及护理人员等,为慢病患者提供全面、连续、主动的管理,以达到促进健康、延缓慢病进程、减少并发症、降低伤残率、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医药费用目的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
在慢病管理中,最常见的可干预的慢病危险因素主要有4类:吸烟、有害饮酒、缺少运动、不健康饮食。
(七)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和行业,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也是实践先行于理论;健康管理又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涉及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社会科学等领域,其中,循证医学、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生物信息学、健康促进学(包括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等)、运动学、营养学都是与健康管理密切相关的重要学科。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达成共识的健康管理定义。为了更好地理解管理的含义,首先给出“健康”的定义。根据WHO 1948年给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是一种身体、精神与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健康包括三个层次,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良好,体现出积极和多维的健康观。
综合国内外关于健康管理的内容和实践,将健康管理定义为:健康管理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和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并对慢病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管理的全过程。其核心是对慢病危险因素的管理,具体地说,就是对危险因素的识别、评估与预测以及干预。
健康管理分三步实施。第一步了解健康状况,收集健康信息,找出慢病危险因素。具体来说就是收集服务对象的个人健康信息,包括个人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等)、目前健康状况和疾病家族史、生活方式(膳食、体力活动、吸烟、饮酒等)、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血压等)和血、尿、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血脂、血糖等血生化)、超声波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片等。第二步是进行健康及疾病风险性评估,即根据所收集的个人健康信息,对个人的目前健康状况开展评估,包括健康状况的好坏,存在的慢病危险因素及其危害程度、与疾病的关联程度,以便找出主要慢病危险因素,并对未来患病或死亡的危险性进行预测。第三步是开展健康咨询与指导,并且有计划地干预、管理健康。与一般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不同,健康管理中的健康干预是个性化的,即根据个体的慢病危险因素,由健康管理师进行个体指导,设定个题目标,并动态追踪效果。
上述健康管理的三个步骤可以通过互联网服务平台及相应的用户端计算机系统来帮助实施,也可以通过手机等现代通讯手段来互动。应该强调的是,健康管理是一个长期、连续不断、周而复始的过程,在实施健康干预措施一定时间后,需要评价效果、调整计划和干预措施,只有长期、连续,才能达到健康管理的预期效果。
(八)慢病健康管理
慢病已成为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成人的最主要死因。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危险因素增加等问题的日趋严重化,我国居民的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和糖尿病等慢病的患病人数一直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我国慢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不健康的饮食、体力活动的减少、长期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以及吸烟、过量饮酒。其危险因素背后是复杂的社会、文化、经济、环境和个人原因。慢病各种危险因素之间与慢病之间的内在关系往往是“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互为因果”。
慢病的发生、发展呈现正常健康人-低危人群-高危人群(亚临床状态)-疾病-并发症的自然规律。从任何一个阶段进行干预,都将产生明显的健康效果,干预越早,效果越好。健康管理工作者所面对的可能是健康人,也可能是有一些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更多是面对亚临床状态的人群,可能有一项或几项健康指标异常但还没有明确诊断为疾病,也可能面对的是患者,如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等。临床医生是用临床手段开展诊断和治疗,而健康管理工作者主要是用非临床的手段,主要是生活方式管理,饮食、运动的管理以及心理调适。对于患者来说,健康管理应该将就医和治疗纳入管理,同时管理生活方式,配合临床治疗,提高患者依从性,加强治疗效果。因此慢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就包括疾病管理和生活方式管理,即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
(九)健康管理师
从事健康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被称为健康管理师。根据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原卫生部共同组织制定的《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中对健康管理师的定义,是指“从事健康的监测、分析、评估以及健康咨询、指导和健康干预等工作的专业人员。包括三个等级,分别为:助理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其职业能力为身体健康,具备一定的观察和理解、资料收集和处理、计算和分析、信息获取和使用、表达和交流、协调、管理及学习的能力。医学、心理学或营养健康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均可申请报考。”详细内容将在第五章阐述。
(十)从事慢病管理的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是指依据原卫生部颁发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经登记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疗养院;综合门诊部、专科门诊部、中医门诊部、中西医结合门诊部、民族医门诊部;诊所、中医诊所、民族医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卫生保健所、卫生站;村卫生室(所);急救中心、急救站;临床检验中心;专科疾病防治院、专科疾病防治所、专科疾病防治站;护理院、护理站;其他诊疗机构。
与慢病管理相关的医疗机构主要是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随着国家医改分级诊疗的实施,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将成为慢病管理的主要单位。
(十一)从事慢病管理的医疗卫生人员
指持有职业资格证书并在医疗机构内从业的医务人员,包括医疗人员、护理人员等。健康管理师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医务人员,却是广义上的卫生保健人员。与慢病管理相关的医疗卫生包括医疗人员、护理人员、健康管理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