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展望
一、落实垂直化管理组织结构
(一)垂直化管理的内涵
“垂直管理”这一概念缘于国内行政管理体制,它是中国人民政府管理中的一大特色。垂直管理是与属地化管理相对而言的。属地化管理中政府职能部门通常实行地方政府和上级部门的“双重领导”,上级主管部门负责管理业务“事权”,地方政府负责管理“人、财、物”,且纳入同级纪检部门和人大监督。而垂直管理意味着脱离地方政府管理序列,不受地方政府监督机制约束,直接由省级或者中央主管部门统筹管理“人、财、物、事”。这是一种由上到下的管理模式,是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监督的一种有效形式。一个部门的管理需要有机制、有条理的运行,那么采用垂直管理模式就可以起到上传下达,层层落实,级级把关,提高效益和质量。
垂直管理的好处在于:其一,有效避免了地方政府的干扰,保证“上传下达、政令畅通”。其二,有利于资源配置。人员的调动、资金的配备、设施的增加等,都可以在省这个大的范围内统筹安排。
垂直管理体制的不足在于:首先,垂直管理不能完全摆脱地方干扰。其次,垂直管理使监督部门减少,容易滋生腐败行为。第三,存在架空地方管理,弱化地方政府职能的问题。
护理垂直管理是将原有的块状型护理管理改革为条状型垂直管理,实行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护理管理体制。建立责、权、利统一的护理管理体系,将护理人、财、物管理与责、权、利的职能统一起来,实现集监、管、控和指导职能为一体,使护理系统得到最优的运转,并以此保障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二)建立护理垂直管理组织结构的意义
第一,护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必须保证其独立的管理体制。垂直化管理体系理顺管理流程,克服了以往护理人员多头管理体制下“都在管,都管不好”的矛盾。第二,落实护理垂直管理能有效强化护理部的指挥职能,通过垂直管理,使得护理管理者拥有更多自主权,如干部选拔、人力调配及考核分配等,改变以往护理的从属地位,更有力的推动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第三,垂直管理体系促进层级管理的实施。实施垂直管理后,各管理层级的定位得到明确,从而各层级的权责也得以明晰。各层级的管理者依据既定的岗位管理职责落实各项工作,层层监督、指导、负责,全院护理实现有序、有力的管理。第四,垂直管理能提高管理者的指挥效率及反应速度,特别是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有显著优越性。在垂直管理体系下,护理部主任拥有对全院护士的调动权,科(总)护士长具有片区内的调动权,在紧急情况下能快速调集人力、物力进行攻坚。
(三)落实垂直管理的关键环节
1.构建护理垂直管理的组织架构(图7-1)
图7-1 护理垂直管理的组织架构
切实加强护理工作的领导,理顺管理体制,强调护理工作必须由本专业的管理者按照专业的分工、特点、规律、自成体系进行管理。护理垂直化管理的组织结构改变原块状型为条状型,建立护理管理者责、权、利统一的管理体系。体系中实行层级管理,由上一级护理管理者考评下一级,并完全有权决定下属的级别、工资、晋升、纪律处分等。人事部门及科主任通过向护理管理体系提供反馈和调整建议与垂直化护理管理体系发生横向联系。
2.明确各层级管理者岗位职责
(1)护理主任:
在分管院长领导下全面负责医院护理管理工作。负责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全院护理规章制度、疾病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范等。建立质量控制组织网络,确立质量控制方法,全面负责全院护理质量的监控。制定护理组织系统及各级护理人员的量化考核标准。负责护理人员调动、任免、晋升、奖惩、考核等工作。合理调配全院护理人员。任命、指导并考评科护士长工作,协助处理突发事件。授权各护理委员会展开相应工作,并督导检查工作的开展效果。
(2)科护士长:
在护理部主任领导和科主任业务指导下全面负责本科护理管理,其人事关系隶属于护理部,由护理部直接领导。在本科范围内合理调配护理人力,完成各项护理工作。根据护理部的工作计划,结合实际制订本科护理工作计划,并指导、组织实施。按护理部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及各病区专科护理质量标准督导本科护理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向护理部报告。督导组织落实本科教学和科研任务,负责本科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与考核工作。评价病区护士长能力水平,绩效考核与奖金分配。落实护士待遇,提拔学习进修等。
(3)护士长:
在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领导和专业主任的业务指导下负责本病区护理行政和业务管理工作,负责护士排班及工作分配。制定各班工作流程、本专科疾病护理常规、技术操作流程、疾病护理质量标准,督导本病区护理人员认真执行医嘱和各项规章制度,负责评定护士的工作业绩。科主任侧重于对本部门护士的服务态度、劳动纪律等工作行为进行考评。
3.实施要点
(1)首先,改变管理模式。强化护理部对护理人员管理的自主权。护理部作为医院的职能部门,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和管理医院的护理工作,管理全院与护理有关的人和事,即从护士的录用、培训、使用、考核、晋级、升迁到护理质量管理,以及护理业务指导、护理学科发展均由护理部统一规划,垂直管理。
(2)其次,改变分配方式。护理人员奖金由过去以所在科室为分配单位改为由护理部分配全院护理人员奖金,也就是说护理人员奖金发放由“科室发”改为“护理部发”,分配的主体发生了变化,医护分开考核。
(3)另外,改变分配办法。由以经济指标和职称为主考核护理人员改为以工作量、工作效率、护理质量、满意度等指标的综合考核,考核的内容发生了根本变化。医院根据全院奖金分配方案确定当月护理奖金总额;护理部根据工作量、收支结余、满意度、护理质量等不同权重进行核算,对科室进行奖金分配。其中,护理工作量是计算科室奖金的主要依据。当月全院护理奖金总额由护理部根据全院护理工作总量计算出单位分值,然后根据各科护理工作量计算出各科护理奖金金额。
二、成立护理委员会
(一)成立护理委员会的意义
第一,护理委员会制度加强了护理管理的科学性。它改变了传统的护理事务由护理部领导凭借自身经验单独决定的管理模式,使得各项护理工作的设想、计划、实施、评价都是遵循一定的程序,由护理执行委员会主席或委员提出,通过全体委员充分讨论、权衡利弊后制定的。而且由于各护理委员会的组成成员来自不同的护理岗位及护理单元,他们了解不同岗位及不同护理单元的实际情况,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时,能站在不同的角度、从不同的利益出发,在进行了多次、多方面的论证后再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使有关决策更合理。第二,委员会制度能更好调动广大护士的积极性。不同护理委员会根据其职责不同,选择不同角色的护士参与委员会工作,使得许多护士长、带教护士及临床普通护士能参与护理部的决策,让广大护士更深切体会到自我管理的实质。而经此制定的各项决议由于是小组成员自己提出,在付诸实施中更能理解决议的内涵,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与实践,将委员会做出的决议迅速落实到相关科室人员去执行,因而执行效力更高,工作更具主动性。
护理委员会集合了全院优质护理人才的优势,通过集体决策管理模式克服垂直管理体系下信息通路相对单一、决策权利过于集中、官僚腐败不易监管等制度缺陷。
(二)护理委员会运行注意事项
1.成员组成
委员会可由护理部主任或副主任担任组长,科护士长担任副组长,从体制设计上对委员会提供资源保障,组员则根据委员会的工作职责、目标选择相关的科室骨干护士长、专科护士等组成,以确保委员会做出的决策不脱离具体实际。各委员会的成员一般不宜过多,以5~7人为宜,一般最多不超过10人,以免讨论时意见过于分散,难以形成一致的结果而降低工作效率,特殊情况例外。委员会的成员组成应相对固定,不宜频繁更换,以确保各项工作的连续性、一致性。同时各委员会可设置秘书1名,以协助委员会主席做好通知、联络、会议记录及文件存档工作。
2.会议召开
各委员会召开会议前,由委员会主席根据会议主题拟定会议议程,并事先发放给每位成员,以便使各委员们对会议的议题有足够多的时间去思考和准备,同时也可协助委员会主席确保会议紧紧围绕着会议主题进行,不离题、偏题,避免会议时间拖得过长,以提高会议的效率。
3.及时反馈
各委员会应及时对各项决策的实施进行评估、反馈,不断改进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陷,确保护理工作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三、设立护理副院长
(一)设立护理副院长的意义
在美国,护理部主任属于医院高层管理人员,他们用其工作业绩提高了护理团队在医院质量管理中的影响力,提升了护理团队在医院管理和医疗质量改进中的话语权。中国以往护理工作一直是由医疗副院长分管的,而医疗副院长本身的工作特点对护理人员往往偏重于使用,容易满足于一般的完成任务,而对于护理工作的基本建设,则容易被忽视,以致影响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护理事业的发展。因此,中国卫生部多次提出设护理副院长。通过专职护理副院长对全院护理工作进行垂直领导,有利于全院护理工作的统一,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护理专业培训的全面规划与科研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合理调配护理人员,选拔各级护理骨干,调动广大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有利于更好的协调医疗、护理、后勤各方面的工作与配合,促进全院工作的协调运转。另外,设立护理副院长,让护理管理者进入医院高层管理层,充分发挥护理人员在医院管理中的参政、议政作用,提高护理工作地位,稳定护理队伍,有利于护理专业的发展。因此,在医院设立护理副院长,是发展中国护理事业的需要。
(二)护理副院长的职责
在院长的领导下分管全院护理工作。根据医院工作任务制订护理工作长期规划和近期计划。负责全院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审批护理部提出的护理人员晋升、任免、奖惩意见。负责全院护理服务质量,审批护理部提交的全院护理工作常规、工作职责、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根据国内外护理进展及医院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协调护理部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工作。定期召集护理部主任及科护士长分析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并提出改进措施,严防发生护理缺陷和事故。审批护理部提出的物品、仪器、设备等的请购计划。联系有关部门改善护理人员福利,保障护士群体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