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连锁血液透析中心临床实践指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4章 互联网+在血液透析建设中的应用

互联网 +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联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系统。医学是研究人类自身的一门科学,医学科学所含的信息量远远超过其他学科,占据自然科学各门学科之首。互联网以其巨大的信息传递功能和遍布世界的网上医学信息数据库为医学工作者提供了基础性网络环境,多种专业查询工具及大量的医学信息资源,为医学信息的查询和获取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互联网+医疗”面对的服务群体不一样,分为三大市场:以医院为入口的连接各方的移动服务平台,实现医院与外部的全流程连接;以患者为入口的挂号、问诊、医患沟通、远程诊疗等功能平台;以医生为入口的服务医生学习、职业发展、临床辅助等相关功能的知识库与社区。而“互联网+血液透析”专业面对血液透析患者、从业的医护人员、工程师以及家属,实现管理、质量控制、人机交互、人人交互等功能(图14-1)。
图14-1 完整肾病管理系统

【院内网】

(一)设施
1.服务器、电子血压计、电子体重秤、PAD等,特别是血压计和体重秤能够自动获取数据。
2.建立局域网:有线和无线局域网,有线局域网主要和医院信息系统互联。
3.充分利用医院的信息资源:如医院信息系统(HI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实验室(检验科)信息系统(LIS)、企业资源计划(ERP)和办公自动化(OA)系统等。
(二)血液净化管理系统(HDMS)
含医疗管理、护理、人员、设备、药品和耗材管理等系统,具有简单的统计图表功能。赋予患者唯一识别码,工作人员赋予用户名和密码。记录适宜的医嘱和透析过程。
(三)实现互联网+的功能
1.自动获取患者的血压、体重等指标,在医院内的所有检查、检验的数据结果。自动化收集数据既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又可以节省劳动力。
2.住院患者能够获得病历资料,特别是大病历等。
3.自动获取机器的参数。
4.医生、护士可以利用无线终端查看患者的资料、血液净化管理系统的各项内容或有一定权限进行修改,可以实现远程管理。
5.可以视频观察或者视频交互。
6.可以根据质控要求直接打包数据上报到省、市、国家的数据登记系统。

【院外网】

(一)设施
1.可以进行院内外网的数据交换,外网服务器等。
2.互联网终端,如电脑、智能手机或PAD均可,最好能开发手机应用软件。
3.可以有家用自动血压计和体重计,能够自动上传,或者手动输入。
(二)血液净化管理系统—专业网站和客户端(含移动终端应用软件,分医生、护士和患者)
1.终端软件开设用户名和密码。
2.终端可以进行检验结果输入,如直接输入和识别输入(拍照或者扫描)。
3.终端能够进行数据回看、数据分析结果,并提供建议。
4.具有饮食指导系统。
5.可以提出问题。
(三)实现互联网+的功能
1.数据上传 如体重、血压等,以及在其他医院的检查化验结果可以通过拍照,直接识别上传。
2.数据共享 治疗数据、护理数据,提供给患者直接回看既往的各项指标结果,能够标出是否达到靶目标。
3.患者和医生、护士互动,医生和护士提供建议,可以提供视频。
4.查看透析排班情况。
5.具有具体的饮食指导功能。
6.医护版增加继续医学教育、文献搜索等功能。
7.其他 发送通知、专业知识指导等。
总之,互联网 +为血液净化提供了新的理念,对于提高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表示,新的《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有望今年出台,目前正在征求第三方健康服务平台及相关企业和机构的建议。此前公布的《全国医疗卫生服务规划纲要(2015—2020)》提出,开展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要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全民健康信息服务。当然,国外已经进入新硬件时代,比如手术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和飞机等加互联网技术,可为医学发展提供新天地。

(邢昌赢)

【参考文献】

1.吴兵,羡秋盛.Internet网上医学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1,14(3):161-162.
2.褚乐玮.网上医学信息查新途径.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9):1072.
3.李永友、符霞、卜建明,等.互联网实时交互技术在远程血透质控系统中的应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3254-3257.
4.Liu FX,P Rutherford,K Smoyer,et al.A global overview of renal registries:a systematic Review.BMC Nephrology,2015,16(1):31-40.
5.Dong Chan Jin.Current Status of Dialysis Therapy in Korea.Korean J Intern Med,2011,26:12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