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教你正确防治糖尿病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糖尿病的检查与监测

1.糖尿病患者为什么要监测血糖

糖尿病患者需要经常检查血糖,以防止血糖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发生。每一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规律都是有差别的,即使是非常有经验的医生也只能通过检查血糖来了解患者的血糖情况,医生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选择相对适宜的药物进行治疗。规律的血糖检测用于了解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特别是了解用药后的血糖变化情况,对医生来说非常重要。一方面,若药物等手段降糖效果不佳,患者还是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导致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另一方面,因为糖尿病本身的病理特点以及药物和生活方式的干预控制等因素的影响,糖尿病患者易出现低血糖。低血糖对人体的损伤很大,严重者甚至可以致死。通过检测血糖及时发现低血糖情况,非常重要。因此,在糖尿病人规律地监测血糖是糖尿病控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医生了解病人病情,调整药物品种和剂量的依据。

2.糖尿病患者需要做哪些评估

在确诊2型糖尿病时,应立即对患者整体健康状况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的评估。特别是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β细胞功能,肝、肾功能,血压和心脏,眼底微血管情况和神经传导情况及四肢微循环等情况进行评估,并在确诊后每年至少重新评估一次。相应的检查、检验项目有血压、心律、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尿微量白蛋白、眼底照相、神经传导速度、四肢微循环等。糖尿病的检查和监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预测及评估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状况,便于糖尿病治疗方案的及时调整,其最终目的是更好地控制血糖,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3.什么是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是指在抽血前一天晚上10:00后至次日晨8小时以上未进食及未饮含糖饮品(期间可以根据受检者个人需求,适量饮用白开水、纯净水或矿泉水),空腹8~10小时左右采血所测的血糖值。

4.什么是餐后血糖

餐后血糖指进餐后的血糖浓度。任何人进餐后血糖浓度都会升高,但正常人餐后0.5~1小时血糖浓度会达到高峰,且峰值<11.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7.8mmol/L),3小时基本恢复至空腹水平。胰岛素是我们人体内的唯一降糖激素,糖尿病病人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分泌延迟,导致糖尿病病人餐后血糖处于高位。进行OGTT试验的餐后2小时血糖也是区分糖代谢正常,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的重要指标。

5.什么是随机血糖

随机血糖是指不考虑进餐与取血时间,随机采集血液测定的血糖,正常情况下随机血糖在3.9~11.1mmol/L之间。随机血糖测定多用于患者不适原因的查找,如:患者自述经常在晚餐前或夜间感觉心慌,出虚汗,头晕等不适状况,此时检查的血糖为随机血糖,目的是查找一下是不是低血糖引发的患者不适,若是低血糖引发的可通过治疗方案调整避免。在取血时间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随机血糖也可发现一些血糖比较高的糖尿病人。如患者有 “三多一少”症状,尿糖也高,随机血糖也很高,可以按糖尿病治疗流程进行。

6.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筛查糖尿病哪个更敏感

我们知道判断一个人有无糖尿病的指标是血糖,而血糖又分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当空腹血糖和(或)餐后血糖超过一定数值时,可以诊断糖尿病。既然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都是诊断糖尿病的指标,就存在哪一个更敏感的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餐后2小时血糖对诊断糖尿病,特别是病情较轻的早期发现的糖尿病病人,餐后2小时血糖更敏感。而早期发现和治疗糖尿病可以有效地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所以,要注重餐后血糖的检测,这一点对以碳水化合物饮食为主的我国糖尿病防治尤其重要,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病人,及时进行非药物干预和药物治疗,避免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7.能用手指血糖诊断糖尿病吗

按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的建议,应采用静脉抽血并应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浆血糖,根据其测定值诊断糖尿病。不建议用手指末梢血糖测定值诊断糖尿病。但手指血糖测定值可以作为糖尿病病情及疗效监测的指标。

8.什么是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也叫口服葡萄糖负荷试验(OGTT),其目的是在给予一定量的葡萄糖(糖负荷)的情况下,了解受试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和机体对糖代谢的自我调节能力。是国内目前用来诊断糖尿病的 “金标准”。正常人服用一定量的葡萄糖后,血糖有一定幅度的升高,同时自行启动将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储存的功能,血糖在服糖后2~3个小时内恢复至空腹血糖水平,当人体在4小时左右未进食及体力消耗大等情况导致血糖浓度偏低时,人体会自行启动将糖原转变为葡萄糖的功能,以维持人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的相对稳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了解受试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和机体对糖代谢的自我调节能力的重要试验。

9.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怎么做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受试者空腹8~10小时后,于早晨7~9时,口服溶解于250~300m l水内的75克无水葡萄糖(市面及很多医院的葡萄糖一般含一分子水,这种葡萄糖应为82.5g)。儿童按每公斤体重1.75g葡萄糖计算,但总量不超过75克。在5分钟内喝完,从喝糖的第一口开始计算时间,于服糖前、服糖后半小时、1小时、2小时和3小时采集静脉血,测定血糖(糖耐量试验)、胰岛素和C肽释放(胰岛功能试验)。上述试验也可采用空腹和2小时时点抽血,检测上述项目,供医生诊断糖尿病、判断病情及评估患者的胰岛功能用。

10.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有哪些注意事项

(1)试验中禁用食物和乙醇,不能激烈活动。

(2)使用对糖代谢有影响的药物包括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断剂、口服避孕药、甲状腺激素、烟酸、利福平和水杨酸、糖皮质激素者不适于做糖耐量试验。

(3)无急性疾病和影响试验的慢性疾病者,试验前3天每天至少摄入碳水化合物150g。

(4)如血糖很高,足已诊断糖尿病,仍有需要做此项检查者,可改为2两馒头餐试验。

(5)采血后应尽早检测血糖,抽血后放置不要超过3小时,否则血糖测定值会降低。

11.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红细胞的主要成分血红蛋白与血液中的葡萄糖发生不可逆反应的产物。糖化血红蛋白持续存在于每个红细胞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血液中平均葡萄糖浓度的高低与此反应产物与总血红蛋白的百分比呈正比例关系。因红细胞的生命周期是3~4个月,所以糖化血红蛋白的浓度代表了这3~4个月以来受检者的平均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病情和疗效监测的重要指标。糖化血红蛋白取血和测量都比较简便,结果也比较稳定可靠,所以,一般情况下,糖化血红蛋白可以作为诊断糖尿病的参考指标,也有部分国家或地区用于糖尿病的诊断,而糖化血红蛋白更大的临床意义是用于糖尿病的疗效监测指标,除患者年龄较大或身体状况较差等情况外,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应控制在7%以下。

12.能用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值诊断糖尿病吗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4年8月颁布的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建议明确提出:我国糖尿病诊断仍采用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不推荐依靠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糖尿病。认为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诊断切点的中国资料相对不足,在我国检测的标准化程度不够,暂不推荐我国将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诊断切点。但对于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并有严格质量控制,正常值在4.0%~6.0%的医院,糖化血红蛋白≥6.5%可作为诊断糖尿病的参考指标。

13.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关系

血糖反映的是取血检测时的瞬时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既往大约2~3个月的平均血糖情况。通俗地讲:血糖代表 “点”的血糖情况,糖化血红蛋白代表 “面”的血糖情况,控制好各点的血糖值,“面”的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也就会好一些,控制不好 “点”的血糖值, “面”的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也不会好。病人到医院检查,医生想了解病人的血糖情况,既要查 “点”的血糖情况——瞬时血糖,又要查 “面”的血糖情况——糖化血红蛋白。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二者是点和面的关系、是优势互补和相互印证的关系,各有优劣,不可相互替代。

14.什么是糖化白蛋白

血液中的葡萄糖除了与血红蛋白发生非酶促反应生成糖化血红蛋白外,葡萄糖也可与血液中的白蛋白发生非酶促反应生成糖化白蛋白。所以,糖化白蛋白的含量也代表了白蛋白生命期内葡萄糖平均水平的高低。糖化白蛋白不受当时血糖浓度的影响,代表了大约2周左右患者的平均血糖浓度情况,是医生了解病人病情和疗效的又一参考指标。

15.糖尿病患者哪些监测项目可以在家里做

一些简便易行的监测项目患者可以在自己家里做。如:指尖血糖监测,尿糖、尿酮体、血压、体重、腰围、臀围等,其中尿糖和尿酮体需要专门的试纸检测。坚持自我监测,做好监测记录,可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增强疾病自我管理意识,并且在就医时为提供给医生,帮助医生制订和调整治疗方案。

16.糖尿病患者应怎样自测血糖

患者自测血糖应采用市售常用品牌的血糖仪,并定期效准,试纸保证干燥无污染,不使用过期试纸。监测血糖的时间应该选择有代表意义的时间点,比较有意义和重要的时间点如:三餐前及三餐后2小时、睡前及任何感觉身体不适时。患者血糖情况不稳定时可多监测一些时点,患者血糖相对稳定时可少监测一些时点。

17.自我血糖监测的优点是什么

人体不能自我感知高血糖状态,有些糖尿病患者一天内或某一时期内血糖波动很大,到医院就诊时医生只能检测当时的血糖情况,并依此结果制订治疗方案可能会有一些偏颇。糖尿病患者通过自我血糖监测可以更好地了解血糖状况,及时发现高血糖和低血糖情况,提供给医生参考并据此制定出合理安全的治疗方案,自身受益。

18.糖尿病患者为什么要经常进行尿常规检测

糖尿病患者要经常进行尿常规检测,除一般了解患者上述尿常规相关指标的情况外,特别重点的是要经常了解患者尿糖,尿蛋白和尿酮体的情况。及时发现酮症(急性并发症)和尿蛋白(糖尿病肾病)的变化,是否有泌尿系感染等,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19.尿中有糖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吗

在多数情况下,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之一,但不能作为诊断依据。尿糖阴性也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性。正常人的肾脏对葡萄糖的排泄有一定阈值,这个阈值就是肾糖阈(超过这个界值尿中就会出现葡萄糖)。正常人的肾糖阈为160~180mg/dl(8.96~10.08mmol/L)。患糖尿病和某些肾脏疾病时,肾糖阈大多升高,此时,血糖虽已超过正常值,但尿糖仍可为正常阴性。若仅以此尿糖结果判断受检者是否有糖尿病,不去查血糖,很有可能漏诊糖尿病。尿糖阳性结果只提示血糖值超过肾糖阈,此时受检者很有可能是糖尿病。妊娠期肾糖阈降低时,虽然血糖正常,尿糖也有可能是阳性,不能依此诊断糖尿病。

20.什么是尿微量白蛋白

正常人的尿液中可以偶尔有少量蛋白,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及肾小管分泌的一些其他小分子蛋白,但24小时尿中蛋白总量小于150mg,其中白蛋白不应超过30mg。尿微量白蛋白是较尿常规筛查糖尿病早期肾病更敏感的指标,微量蛋白尿的患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可以延缓糖尿病严重肾病的发生。因每个人饮水量差异,尿量不同,尿浓度差别不能直接反映排泄量,故此项检查结合一定时间的尿量计算排泄率更科学合理,故一般用24小时或8小时排泄率表示。正常人尿蛋白排泄率小于20μg/min,微量蛋白尿排泄率20~200μg/min,大量蛋白尿大于200μg/min。此指标也可以用尿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ACR)表示,正常人ACR小于30mg/g,微量蛋白尿30~300mg/g,大量蛋白尿大于300mg/g。

21.什么是 “血生化检查”,有什么意义

血生化检查是指对血液中的无形成分(血清)中所含的生物化学物质的检查,简称血生化检查。我们人体中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可以测定的生物化学物质有几十项。血生化检查可以反映人体的基本体征状况,如:肝、肾功能,糖、脂代谢状况及电解质和主要活性酶的状况等。血生化检查取血和操作都比较简便,是目前常用的检查方法。血生化检查结果对医生了解病人的基本状况、疾病类型和病情程度判断、选择用药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22.血生化中主要肝功能检查有哪些

血生化中主要肝功能项目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正常参考值:ALT 2~40U/L, AST 2~40U/L, ALT/AST比值≤1。ALT主要分布在肝脏,其次骨骼肌、肾脏、心肌等组织中;AST主要分布在心肌,其次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等组织中。在肝细胞中,ALT主要存在于胞浆中,而AST主要存在于线粒体内。当肝细胞受损时,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细胞浆内的ALT释放入血,血清中ALT增高。因此它是最敏感的肝功能检测指标之一。但在严重肝细胞损伤时,线粒体膜亦损伤,此时线粒体内的AST亦释放入血,血清中AST增加。因此AST增加可判断肝细胞受损的严重程度。

23.糖尿病患者为什么要检查肝功能

肝脏是调节人体糖代谢的重要器官,糖尿病患者的肝功能异常可导致人体糖原储备不足。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多余的葡萄糖可以在肝脏转变为糖原储存起来,当人体久未进食,血糖偏低时,糖原转变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肝脏功能异常时,上述糖原储备功能也减低,使血糖波动变大,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高血糖或低血糖情况。另外,肝功能降低,可以造成人体内升血糖激素的灭活能力减低,如:血皮质醇、生长激素等由于肝灭活能力减低,血浓度相对增加,可造成空腹血糖升高。许多药物也有肝损伤和有可能造成肝功能异常的不良反应,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测可以及时调整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24.血生化中主要肾功能检查有哪些

血生化中主要肾功能相关项目是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和血清尿酸(UA)。血肌酐主要由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基本不重吸收且排泌量也较少,在外源性肌酐摄入量稳定的情况下,血中的浓度取决于肾小球滤过能力。当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至正常人的1/3时,血中肌酐浓度就会急剧上升,故测定血中肌酐浓度可作为GFR受损的指标。血尿素氮主要是经肾小球滤过随尿排出,肾小管也有排泌。当肾实质受损害时,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大约下降到初始能力的50%时),血尿素氮浓度增加。短期大量进食蛋白造成血尿素氮一过性增加等情况不在此列。此指标可粗略观察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血清尿酸(UA)为体内嘌呤代谢的终产物,血清UA小部分由肝分解破坏,大部分经肾小球滤过,在近端小管中98%~100%被重吸收,故正常情况下UA的清除率较低(11~15m l/min)。血生化中的肾功能检查是判断肾脏疾病严重程度和预测预后、确定疗效、调整某些药物剂量的重要依据,无早期诊断价值。

25.血清肌酐(Scr)增高在判断慢性肾衰竭病程中的意义

一般情况下,慢性肾衰竭时血清肌酐升高程度与病变严重程度相一致。肾衰代偿期,Scr<178μmol/L,肾衰失代偿期,Scr>178μmol/L;肾衰竭期,Scr>445μmol/L。经常进行血肌酐检查可以及时了解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衰竭进展情况,及时进行相应的药物和透析治疗。

26.为什么糖尿病患者要定期检查血脂

糖尿病患者除糖代谢紊乱,血糖升高外,常伴有血脂异常,血脂也常升高。糖尿病患者伴发高血脂,会大大增加糖尿病性心、脑疾病的风险。血脂升高也常影响血糖的控制。故糖尿病人经常检查血脂,了解血脂情况,控制治疗高血脂状态对糖尿病人来说非常重要。

27.检测胰岛素的意义

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所分泌的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它受内源性或外源性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外源性胰岛素主要用作糖尿病治疗。胰岛素由A、B两个肽链组成。人胰岛素A链由21个氨基酸,B链有30个氨基酸,共51个氨基酸组成。胰岛β细胞中储备胰岛素约200U,每天分泌约40U。空腹时,胰岛素浓度是2~26μU/ml,进餐后血浆胰岛素水平可增加5~10倍。胰岛素的生物合成速度受血浆葡萄糖浓度的影响。当血糖浓度升高时,β细胞中胰岛素原含量增加,胰岛素合成加速。内源性胰岛素检测可以帮助判断胰岛β细胞功能和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28.什么是C肽

正常情况下,人胰岛β细胞主要分泌产生并释放胰岛素进入血液中。在产生胰岛素的一系列的过程中,胰岛细胞首先合成胰岛素前体——胰岛素原。胰岛素原是一条长的肽链,胰岛素原在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三段,前后两段又重新连接,成为有A链和B链组成的胰岛素,中间一段独立出来,称为C肽。C肽不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但测定C肽对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很大的意义。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和C肽呈等分子关系(分泌时以1∶1进入血液),血C肽浓度可间接反映胰岛素浓度。而且C肽不受肝脏酶灭活,半衰期比胰岛素长,经肾脏直接从尿中排泄,故血中C肽的浓度可更好地反映胰岛的功能。对于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用测定血中胰岛素水平不能评价自身胰岛功能时,可以测定C肽水平来评价自身胰岛β细胞功能。

29.什么是胰岛功能检查

胰岛功能检查是用来检测自身胰岛分泌胰岛素的功能是否受损及受损程度的检测方法。胰岛功能检查应该是在早晨空腹的情况下,进食75g葡萄糖或100g面粉的馒头前后分别于空腹、餐后半小时、1小时、2小时及3小时抽静脉血,分别测定五个时间点血糖、胰岛素浓度或C肽值等,同时也可测定胰高血糖素水平。其目的是了解胰岛素含量是绝对不足还是相对不足、胰岛β细胞和α细胞功能状态,帮助医生对患者糖尿病进行分型,确定胰岛分泌胰岛素的情况,选择适当的降糖药物。但是胃切除术后或严重的肝病等,肠道迅速吸收葡萄糖,而肝脏不能相应快速摄取葡萄糖。以上两类患者不宜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需采用静脉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

30.如何判断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

判断胰岛素功能是否正常重点是看胰岛素分泌是否及时(出峰时间)和足量(注意不是最大,达到正常中间值就可以,不是越多越好)的释放胰岛素。这其中,只测空腹不能很好地反映胰岛功能。空腹+餐后2小时可部分反映胰岛功能状态,空腹+0.5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可较全面反映胰岛功能状态。应与血糖同时检测,比照评价。馒头餐要足够100g干面粉的量。血糖接近或>300mg/dL(16.7mmol/L)注意糖毒性问题,需要等血糖降至接近正常再做胰岛功能检测。

31.胰岛功能试验有哪些注意事项

①如已确诊为糖尿病,为了解胰岛功能可考虑用馒头餐试验。②对糖耐量试验有影响的药物和疾病同样会影响胰岛素释放试验。③试验当天使用降糖药物和胰岛素对测定结果会有影响。正在使用胰岛素的病人,特别是中长效胰岛素,会影响测定结果(测定值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胰岛素),应测定C肽水平。④有些药盒不能区分胰岛素原和胰岛素原裂解产物,注射外源性胰岛素产生的胰岛素抗体可干扰胰岛素测定。⑤溶血、肝素(套管针)对测定结果有影响。⑥糖尿病人的胰岛β细胞功能受糖尿病类型、体重、病程和血糖高低等因素的影响。⑦全球范围内的结果统一,结果互认的问题有待解决。

32.怎样根据胰岛功能曲线形态判断胰岛素分泌类型

与糖负荷后的糖代谢曲线一样,每个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释放试验曲线也不尽相同,但大致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①胰岛素分泌不足型:为试验曲线呈低水平状态,表示胰岛功能衰竭或遭到严重破坏,说明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常见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这类患者需要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②胰岛素分泌增多型: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正常或高于正常,刺激后曲线上升迟缓,高峰在2小时或3小时,多数在2小时达到高峰,其峰值明显高于正常值,提示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多见于非胰岛素依赖型肥胖者。该型患者经严格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减轻体重及使用口服降血糖药物,常可获得良好的血糖控制。③胰岛素释放障碍型:空腹胰岛素水平略低于正常或稍高,刺激后相对血糖的高峰呈迟缓反应,峰值多低于正常。多见于成年起病,体型消瘦或正常的糖尿病患者。该型患者需根据患者具体的血糖及其他指标状况,选择相对适宜的治疗方案。如若患者血糖情况不佳也可以选择过渡治疗方案,即先用一段时间胰岛素,待血糖控制相对平稳及胰岛功能有所恢复后,再换成口服降糖药。

33.什么是胰岛素抗体及意义

胰岛素抗体是指能与胰岛素结合,导致体内游离胰岛素浓度减低,作用减弱,抵抗胰岛素作用的蛋白质类物质。胰岛素抗体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在从未使用过外源胰岛素患者体内出现的胰岛素抗体,这种抗体叫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素自身抗体阳性是判断胰岛β细胞损伤,胰岛素分泌异常的重要指标。另一个原因是在使用外源胰岛素后产生的胰岛素抗体。这种抗体为非自身免疫性抗体,是因外源性胰岛素具有一定的抗原性,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能与胰岛素结合的抗体,这种胰岛素抗体的产生与个体差异、胰岛素的生产工艺等有关。存在胰岛素抗体的患者增加了糖尿病治疗及用药选择的难度,常导致胰岛素治疗剂量逐步加大才能达到较理想的效果,且这类患者的血糖波动常较大,在控制高血糖的同时需防范低血糖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