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病中医学术源流与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瘿病之名称源流及考释

甲状腺病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中的一种,大多类属于中医学的“瘿”病,但瘿病之“瘿”字,其含义是什么?来源及演变怎样?与现代医学甲状腺病关系怎样?现考证分析及含义叙述如下。

一、“瘿”字之源流

“瘿”字最早应当来源于“婴”字。婴之会意,从女,(yīng)。“”,《说文》曰:“,颈饰也”。《篇海》中亦言:“连饰颈曰,女子饰也”。它是女子用的一种饰物,所以加上女字作为婴。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认为婴与为一字是也。《山海经·北山经》:“燕山多婴石”。注:“婴石就是指石头长得像玉,很有光彩”。颈部的装饰品最初用的是贝,后来才使用珠玉美石一类的东西,可做颈饰的美石名为婴石。颈部分有前后,前面名颈,后面名项,古人所称颈饰。既是前面的饰物,亦包括绕至后面的连缀贝玉等的饰物,即现代的项链一类装饰之品。可见,婴者,颈部装饰之物也。从古代医家的典籍中不难发现,“瘿”之一字,所述之意为疾病,故其字外加“疒”部;所见之证候乃“形似樱桃”,故其字内含“婴”形,其字音发“影”声。

1.瘿者,缠绕、围绕之义也。瘿同婴,婴之义为绕也,由于颈饰是绕在颈部,状如缨挤或缨核而得名。古如婴怀(萦怀、牵挂在心)、婴意(挂心、在意)、婴纶(羁缚)、婴物(萦怀世务、纠缠于外界事物)、婴城坚守(绕城固守)、婴守(环城固守)、婴城(环城而守)、婴薄(环绕接近),所以引申婴有绕的含义。古代的思想家荀子所著的《富国》篇中言:“是犹使处女婴宝珠”,注:“婴,系之于颈也”。《后汉书》这本史书传记当中的《卓茂传》有:“婴城者相望”,注:“婴城的意思是以城自婴绕”。《文选》中的陆机《赴洛道中作》诗曰:“借问子何之,世网婴我身”等,皆是绕的意思。《淮南子·要略》:“是与天和相婴薄”;《汉书·贾谊传》:“释斤斧之用,而欲婴以芒刃”;《汉书·蒯通传》“必将婴城固守”;《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刘熙《释名》:“瘿,婴也,谓婴之病状,有如贝壳编成之圈,佩于颈也。”

2.瘿者,指累赘、多余的东西。《汉语大字典》解释“瘿”者:①囊状肿瘤。《辞源·瘿》云:“颈部囊状瘤子”;《庄子·德充符》“瓮大瘿说齐桓公,桓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生于颈部,包括甲状腺肿大等。②虫瘿。树木外部隆起如瘤者。北齐刘画《刘子·因显》:“夫樟木盘根钩枝,瘿节蠹皮,轮菌壅肿,则众眼不顾。”③指累赘、多余的东西。即有“触”、“加”等含义,亦都是自其初义逐步引申出来的。《荀子·强国》:“教诲之,调一之,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荀子·乐论》“民和齐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韩非子·说难》“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又如:婴触(触犯)、婴罪(获罪)。

3.瘿与靥,音同音近通用或谐声通用之义。靥即靨,形声,从面,厌声,本义为面颊上的微涡,酒窝儿,嘴两旁的小圆窝儿,如笑靥、酒靥。旧指女子在面部点搽妆饰,即古代妇女面颊上涂点的饰物,如“宫人正靥黄”。唐代王焘《外台秘要》有关于瘿病治疗的论述,提出了36个内服的处方,以使用海藻、昆布及鹿靥、羊靥的方剂为多。这里所述之“靥”,显然不是面颊上的微涡或嘴两旁的小圆窝儿,也不是古代妇女面颊上涂点的饰物,牛、羊、鹿等动物,亦没有面颊上的微涡,或嘴两旁的小圆窝儿,这里的“靥”是指牛、羊、鹿等动物的甲状腺。

二、瘿病之含义

婴字加病旁而变成“瘿”字,作为一种病名。所以在《释名·释疾病》中言:“瘿,婴也,在颈婴喉也。”瘿,在《说文》一书当中曰:“颈病也”;《吕氏春秋·尽数》:“轻水所,多秃与瘿人”;高诱注:“瘿,咽疾。”

1.狭义之瘿病

是指人体多因郁怒忧思过度,气郁痰凝血瘀,结于颈前下部之肿大或肿块的一类疾病。汪悦主编的《中医内科学》中论述瘿病:“瘿病是由于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以致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所引起的,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周仲瑛主编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对于瘿病是这样记述的:“瘿病是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古籍中有称瘿、瘿气、瘿瘤、瘿囊、影袋等名者。”西医学认为甲状腺是脊椎动物非常重要的腺体,属于内分泌器官。它位于哺乳动物颈部甲状软骨下方,气管两旁。人类的甲状腺形似蝴蝶,犹如盾甲,故名。瘿病主要就是指西医学中的甲状腺疾病。西医学中以甲状腺发生肿大为其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包括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等。

综上所述,狭义中医瘿病含义包括:①多因郁怒忧思过度,气郁痰凝血瘀壅结所致;②主要在颈前下方及两旁;③以肿大或结块为主要临床特征;④包括多种不同的甲状腺一类疾病。

2.广义之瘿病

是指人体不同表层部位异常突起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既包括颈部淋巴肿大、甲状腺肿大、软组织结节等在表皮下形成块状的一类病症,也包括人体其他表层部异常突起的结节肿块的一类疾病。即西医学理论中人体组织部位受病原刺激后,局部细胞增生,形成的各种赘生物。如筋瘿、血瘿不一定仅指甲状腺的颈前瘿块、青筋显露、结如蚯蚓者;或甲状腺的颈部瘿块,皮色呈紫红,其表面有交叉显露之赤脉红丝可见,肿块逐渐长者。还包含颈部结块肿大的淋巴结肿大如淋巴结炎、淋巴结核。颈部又如马刀侠瘿,又作侠瘿,又名疬串。最早见于《灵枢·痈疽》:“其痈坚而不溃者,为马刀侠瘿。”《灵枢·经脉》在论述足少阳胆经循行及其病证,指出:“缺盆中肿痛,腋下肿,马刀侠瘿。”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若肠鸣、马刀侠瘿者,皆为劳得之”。《中国医学大辞典》解释:“侠瘿,腑下或胁下所生之疮也”。后世医家大多认为,马刀侠瘿就是常说的发于颈腋部之淋巴结结核。其部位不一,生于腋下,类似马刀形的称为马刀,生于颈部的称为侠瘿。

3.树木之瘿病

简称瘿木,又称影木,并不单指一种树木。即植物受病菌、昆虫、叶螨、线虫等寄生后,常形成结节凸起的一种特异组织,称之谓“瘿”,它是泛指取自树木的树身、枝叶及树根生病所致的瘤样结节。或称为“瘿结”。虫瘿生在树腰或树根处,是树木病态增生的结果。剖开后木质纹理美观独特,是各种家具饰品及用品中的重要木材。

4.昆虫之瘿病

昆虫之瘿病,简称虫瘿,是植物的组织在遭受到昆虫等一类生物取食或他们产卵时产生的一些分泌物的刺激,导致细胞的加速分裂和异常的分化而长成的一种比较畸形的瘤状物或者是突起,呈囊形、球形或圆筒形。其中由昆虫所引起的瘿称为虫瘿。

5.瘿病之寓言

(1)夷门的瘿人:夷门之瘿人,头没于胛,而瘿代为之元头,口、目、鼻、耳俱矣不能为用。郢封人怜而为之割之,人曰:“瘿不可割也。”弗听,卒割之,信宿而死。国人尤焉,辞曰:“吾知去其害耳。今虽死,瘿亦亡矣!”国人掩口而退。语译:夷门有个脖子上长瘤的人,头淹没在肩胛之中,瘿取代脑袋成为了头,口眼鼻耳都不能起什么作用。郢地的封人怜悯他,为他割除瘤。人们说:“瘿不能割。”封人不听,最后还是割了,那人过了两夜就死了,都城里的人都怪罪他,他推卸责任说:“我只知道去掉他的病害,现在他虽然死了,瘿也没有了啊!”城里人听了,都捂着嘴笑着走开了。

(2)南岐人之瘿:刘元卿(1544—1609),字调甫,号旋宇,一号泸潇,江西萍乡人,明代著名教育家。他从小发奋读书,隆庆四年(1570年)在江西乡试中夺魁,后来在他人的推荐下,带着向朝廷的上书和文卷参加会试,但因“五策伤时,忏张居正”,未获取录,还险遭杀身之祸。隆庆六年(1572年)他创立复礼书院。万历二年(1574年)再次参加考试,又没有被取录,于是绝意功名,回到家乡,研究理学,收徒讲学。著有《南岐人之瘿》:“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大意是南岐这个地方在四川的山谷中,这里的水甘甜却水质不好,凡饮用它的人都会患上颈瘤病,所以这里的居民都没有不得颈瘤病的。当看到有外地人来,就有一群小孩妇女围观取笑他,说:“外地人的脖子好奇怪,(脖子)细小,一点也不像我们。”外地人说:“你们的脖子那肿大是得了病,你不去寻找药来祛除你的病,怎么反而认为我的脖子是细小的呢?”取笑他的人说:“我们乡里的人都是这样的,不用去治的!”最终没有谁知道自己是丑的。

参考文献

1.汉·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2004

2.佚名.山海经.王学典,编译.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7

3.战国·荀况.荀子.安继民,注译.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

4.宋·范晔,晋·司马彪.古典名著普及文库:后汉书(上).长沙:岳麓书社,1994

5.南北朝·梁萧.文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6.汉·刘安.白话淮南子.吴广平,刘文生,译.长沙:岳麓书社,1998

7.汉·班固.古典名著普及文库:汉书.长沙:岳麓书社,1993

8.南北朝·梁·萧统.文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9.余云岫.古代疾病名候疏义.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

10.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86

11.战国·韩非.韩非子.秦惠彬,校点.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12.汉·刘熙.释名.北京:中华书局,1985

13.汉·许慎.中国古代工具书丛编: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注.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

14.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2003

15.汪悦.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6

16.周仲瑛.中医内科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17.黄帝内经灵枢:附黄帝八十一难经. 李生绍,陈心智,点校.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7

18.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于志贤,张智基,点校.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7

19.谢观.中国医学大辞典.赖鸿铭,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0.明·谷泰.博物要览.北京:中华书局,1985

21.明·刘基.《郁离子》寓言故事注译.赵国钧,注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22.杨振中.历代文言小故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