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人慢性呼吸疾病患者护理管理指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支气管哮喘患者评价

(一)专科指标评价

1.症状控制评价

采用哮喘控制测试(ACT):参照慢性持续期与临床缓解期评估章节中相关内容。

2.肺功能评价

临床上用于哮喘诊断和评估通气功能的指标,主要为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EV1)和呼气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FEV1和PEF能反映气道阻塞的严重程度,是客观判断哮喘病情常用的评估指标。

3.实验室指标

(1)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concentration of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

可作为评估气道炎症和哮喘控制水平的指标,哮喘未控制时一氧化氮升高,糖皮质激素治疗后降低。美国胸科学会推荐FeNO正常参考值为成人4~25ppb。FeNO>50ppb提示激素治疗效果好,<25ppb提示激素治疗反应性差。但是FeNO测定结果其诊断的敏感度和差异度差别较大,需连续测定、动态观察。尽管,目前尚不推荐仅通过FeNO检测结果给予哮喘诊断或ICS治疗方案,但对于过敏性哮喘患者其FeNO升高被认为是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之一。[2]

(2)诱导痰细胞学检查:

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诱导痰进行细胞计数,判断炎症的类型。我国咳嗽指南推荐诱导痰细胞计数中EOS的正常值为<2.5%[13]。当诱导痰细胞计数中EOS高于正常值,可判定为存在EOS性气道炎症[14]

(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价

1.用药依从性评价

哮喘需要长期规范化治疗,坚持长期、规律、正确按照医嘱使用药物,不随意改变治疗计划,定期复诊,停药、换药、增减药等均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者为依从性良好,反之为依从性差。

2.正确使用药物吸入装置评价

通过观察患者吸入过程评价患者是否能够正确使用药物吸入装置。

3.哮喘知识掌握评价

患者应掌握包括所使用药物、缓解药物与控制药物的差别、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前兆症状及急性发作、如何认识哮喘恶化、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何时/如何寻求医疗服务、管理并发症等相关知识。通过问答评价患者对哮喘知识的掌握程度。

4.病情自我监测和管理能力评价

患者的自我病情监测和管理是控制哮喘的关键环节,正确使用简易峰流速仪和准确记录哮喘日记是哮喘患者病情自我监测和管理的重要内容(B,1)。

(三)生活质量评价

采用成人哮喘生活质量评估表(AQLQ)(参见附录九),该量表共计有35个条目,包括活动受限(1~12)、哮喘症状(13~20)、心理状况(22~26)、对刺激原的反应(27~31)、对自身健康的关心(32~35)等5个维度。按5分制评分,1分为最差,5分为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