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文化是一种精神价值和集体人格。一种文化的形成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期间不乏有识之士的正确引导,在这个反复对比、修复的动态过程中逐渐沉淀为某个行业的集体共识。核医学专业经过近百年、几代人的艰苦努力,终于形成能够提供解剖、功能和分子信息的医学影像专业的集大成者。确保诊断信息的客观正确,为社会大众提供一道健康保障就是核医学工作者的共识。
一项技术的表现形式可以千变万化,但其主线必定紧系在根基上。本书从核物理起步,逐渐过渡到电子学、计算机技术、仪器设备、成像过程、成像质量保证、示踪剂进展等方面,最终落脚在核医学的强项:定量分析技术以及保证定量分析可靠性的相关方法。此外,人文关怀方面的辐射防护以及保驾核素治疗效果的射线生物学也穿插其中。本书适用于有5年以上核医学工作经历、具有中级职称的核医学技师和医师。
随着SPECT/CT、PET/CT、PET/MR一体机的引进,CT与MR的专业知识已成为核医学工作者的必要储备,本书单列两个章节,对CT和MR的基础与应用作了深入浅出的介绍。
本书重在阐述原理,对内容的要求是经得住时间的检验。所有作者本着大国工匠精神,以自身知识为主,借助于必要的参考资料,认真撰写,杜绝抄袭。每个章节均有本专业三个以上的行家多次修改。在当下社会,科技进展神速,发展是硬道理,更新是硬实力。尽管本书的初衷要求很高,但是鉴于作者的能力所限,本书存在不够详尽、完善之处,甚或错误之处也在所难免,敬请读者谅解。
中国医师协会第二届核医学分会会长田嘉禾教授、第三届会长王铁教授,从核医学系统平衡发展的大局考虑,几经努力把核医学技师队伍纳入医师协会核医学分会,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给予了高屋建瓴式的指点,谨代表核医学技术系列以此书致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吴文凯教授非常关注此书的撰写,并给予了细致的亲授。在图像制作与仪器参数方面,西门子医疗德国培训中心的施逸优先生、中国培训中心的李贵进先生、中国客户服务部的张复生先生,沈阳军区总医院核医学科的左峰先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核医学科的孙亚兵先生,周晖女士,给予了多方位的具体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尹大一
201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