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力衰竭防治现状蓝皮书2015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心衰预后

1.死亡率

和区分“心衰导致的死亡”和“心衰患者的死亡”才能对不同地域、不同人群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及其纵向趋势进行比较[22]。我国目前尚缺乏心衰死亡率的相关报告。国外有一些报道,如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3年美国因心衰致死人数为65 120人,心衰患者死亡率为20.6/10万[23]

2.病死率/生存率和死亡原因

在过去几十年中,心衰在诊断和治疗领域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其病死率仍很高。对全国42家医院10 714名住院心衰患者分析发现,心衰患者占心血管病住院总病例数的比例以及心衰死亡占心血管病死亡的比例从1980年到1990年、再到2000年未发生显著改变,心衰住院期间病死率分别为15.4%、12.3%、6.2%,虽呈下降趋势,但明显高于同期心血管病患者总住院病死率(8.2%,5.6%,2.6%)(图2)[6]。内蒙古地区进行的研究对比分析了1980—1983年、1990—1993年、2000—2003年三个时间段,发现心衰住院病死率呈递减趋势,分别为13.5%、10.9%和8.1%,各时间段心衰的病死率也均高于同期住院的总心血管病病死率[12]。北京地区调查7319例次住院心衰患者发现,1993—1997年、1998—2002年、2003—2007年三个时间段心衰30天病死率分别为7.0%、4.5%、5.1%;由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引起的心衰病死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冠心病引起心衰的病死率从9.3%降至3.8%[8]。China-HF研究2012—2014年数据显示住院心衰患者病死率为5.3%[15]。另外,我国心衰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直接原因主要为泵衰竭(59%)、心律失常(13%)和猝死(13%)(图2)[6]。其中,扩张型心肌病可能比其他类型的心衰更容易导致猝死[24]

图2 心衰患者住院和死亡情况

北京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2007—2009年187名心衰患者,发现患者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6%、78%和68%[25];来自上海的一项研究对2009—2010年住院的164例心衰患者中位随访2.4年,发现患者全因病死率为21%[26]。心衰患者的预后不容乐观。

3.预后影响因素

影响心衰患者预后的因素冗多。高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高、血浆B型利钠肽(BNP)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升高、低钠血症、体质指数减低,以及合并房颤、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预后不良[24,27]。北京地区的研究还发现未处方口服β受体阻滞剂和他汀类药物为全因死亡的预测因素[25],而上海地区的研究则发现除上述因素外,血白蛋白水平也能独立预测患者的全因死亡[26]。此外,不同病因和治疗的差异也影响患者预后,如扩张型心肌病比其他病因更容易导致猝死的发生,而未接受心衰标准化治疗的患者预后也更差[24,27]。北京地区还有研究发现心衰患者携带A型MMP-2(rs17859821)基因者预后较好[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