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艾”之路:亲历者说(一)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995年早春那场大普查永生难忘

刘彩云

刘彩云 1948年5月生,主任技师,1975年开始在河北省固安县卫生防疫站检验科工作,至2003年退休。曾任检验科主任。1985年开始从事丙肝防治工作,1995年开始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曾获廊坊市、河北省科技进步奖。

1995年2月26日,河北省紧急部署应对有偿供血人群艾滋病暴发流行重大事件后,在河北省卫生厅统一组织与指挥下,1995年2月28日至3月12日,在固安县展开了一场针对有偿供血员人群规模空前的大普查,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说服动员其接受HIV(艾滋病病毒)检测。当时我是固安县卫生防疫站检验科主任,在那场重大行动中重任在肩。

2月28日,我们检验室开始进入大普查行动前的全面准备阶段。先进行了1天的人员培训,主要内容有保密原则,采血流程,消毒与预防职业暴露,HIV检测,血清的分装、保存等程序与要求,以及登记表的填写应用。其后,进行了人员详细分工,以及操作方面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诸如准备采血消毒用棉球,就是将1kg的脱脂棉制成一个个小棉球;准备抽血器具、现场采血用试管、化验室分装、保存血清试管,以及配制75%酒精等。

3月5日开始,我们固安县防疫人员连续8天入村入户大普查,至3月12日结束时,共采集了8500余份有偿供血员的血清标本。

在1995年,我县防疫站没有标准的无菌实验室,也没有超净工作台。我们和河北省卫生防疫站、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现场检验人员十几个人挤在一个3间连通45平方米的房间里,在尽可能做好自我保护的前提下,每天要完成1000余份血清HIV抗体检测。同时,我还要做协调其他科室的工作,困难可想而知。

记得在3月10日,大普查工作实验室送检进入高峰。从下午5点30分开始,我们实验室陆续接收到各普查组送来的血液标本,到晚上10点钟,8个普查组共送来1855份血液标本。对于每批血液样本,我们逐一核实姓名、逐人登记,分离血清,进行HIV抗体检测。当时,我们使用的是快速检验法(胶体金法),试剂是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国家艾滋病检测中心专家带来的。我们在检测中发现的所有阳性标本,都要经过省里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现场工作人员一一确认。对于无异议的样本,填报可疑阳性报告单;对于有异议的血标本,第二天上午进行复测。最后分离、分拣,分装血清。在事先准备好的盒子上标明采血时间和血清×××××至×××××号,可疑阳性与阴性血清分冰柜存放。第二天早上,将头天可疑阳性报告单送固安县有偿供血员艾滋病普查现场指挥部,按姓名、性别、住址重新采血复检。

当时,有偿供血员大普查时间紧、任务重,是一项关乎国家安危和百姓身心健康的政治任务。上级领导要求,当天工作必须当天完成。我们实验室全体人员每天都要忙到夜里11点以后。3月10日,我们完成当日检测工作离开实验室时,已是次日凌晨3点钟。几小时后,我们在早晨8点又准时上班,开始了新一天的紧张工作。

在那场刻骨铭心的大行动中,我们每天上午为各普查组准备采血用品,同时准备实验室下午检测HIV抗体所需的物品;下午接收各普查组采回来的血液标本,开始新一轮的实验室检测工作。由于每天晚上都要加班至午夜,晚上我就把正在上初三的女儿反锁在家里。女儿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忙着去上学。见我连日入夜不归很疑惑。女儿问:“你们在做什么?”我说:“这是我们的工作。”

我的工作有时候也不完全在实验室。大普查中,对于可疑的HIV抗体阳性的有偿供血员,重新采血复检工作很艰难。当时,人们都已经知道防疫人员在检测艾滋病,抵触情绪很大。我们防疫站工作人员想了很多办法。A6⁃099号血是宫村镇曹某某的,第一次普查检测为可疑阳性。防疫站领导知道我们是亲戚,让我和流调组一起去做工作。白天、晚上去了两次,工作都没做通,就是不让再采血。第三天,我找到她表弟一起去做工作,才采到第二次血。经过复检,HIV抗体呈阴性。后来,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现场检验人员将她的血带到北京,再度检测仍为阴性。曹某某一家很感激我们。虽然辛苦了一点,排除了一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使我们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