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全面性发作
癫痫全面性发作包括全面强直阵挛发作、阵挛发作、失神发作、强直发作、痉挛发作、肌阵挛发作、眼睑肌阵挛(不伴失神/伴有失神)、肌阵挛失张力发作、负性肌阵挛、失张力发作10种类型。患儿表现及居家安全护理提示具体表述如下。
1. 全面强直-阵挛发作
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分三个阶段:强直期、阵挛期、发作后抑制期。
(1)强直期
患儿发作表现
患儿倒地,头后仰,双眼上翻,牙关紧闭,四肢强直性伸展,或上肢屈曲而下肢伸直。先有喊声,继而呼吸停止,逐渐出现发绀。
由于呼吸肌的突然收缩,压迫胸腔,使肺里的气体急速向喉头挤出,会发出一声难听的吼叫声。随之呼吸暂停,面部青紫,眼睁大,斜视,表情令人恐惧,全身后仰,大约持续10秒钟后,四肢肌肉张力逐渐减低进入阵挛期。
居家护理安全提示
家长或身边的人发现患儿突然倒地后,立即移开其周围的危险物品,不要搬动或按压患儿的肢体。如果脖子上系着红领巾或围巾、戴着饰品,或者衣领的扣子比较紧,要立即把脖子上的物品取下,解开衣领,使患儿的口、脖子、气管在一条直线上,使患儿的呼吸通畅。保护患儿防止受伤,尤其是头部。头下、身下可垫些柔软的衣物,防止摩擦受伤。如果发作频繁,患儿在地上活动时,建议家长给患儿戴好头盔,防止突然倒地而引起患儿头部的外伤。
居家护理安全提示要点
● 使患儿的口、脖子、气管在一条直线上。
● 保护患儿防止受伤,尤其是头部。
● 头下、身下可垫些柔软的衣物,防止摩擦受伤。
(2)阵挛期
患儿发作表现
强直期持续数秒至数十秒后换为频率较快的震颤,逐渐演变为阵挛期。
患儿表现为全身肌肉有节律地收缩和放松。此时呼吸动作也开始恢复,呼吸的频率和四肢抽动的节律一致,基础气流反复通过口腔。这时口腔中存在的大量唾液通过气流吸进呼出的作用,形成泡沫,因不能下咽而流出口外表现为口吐白沫。阵挛的频率逐渐变慢,肌肉放松期逐渐延长,直至结束。
居家护理安全提示
这个时期,家长或身边的人要陪伴在孩子身边,观察孩子发作的表现及持续时间,呼叫孩子姓名以判断意识。
如果有口吐白沫现象,要将孩子的头、身体轻轻偏向一侧,使口处于低位,让分泌物自行流出,防止误吸。
身边有可随意拿起的物品如牙刷、勺子、笔等从孩子的嘴角放入上下牙之间,防止孩子牙关紧闭而引起舌咬伤。如果身边没有合适的物品,可以将衣角、围巾等物品放入,千万不要将手指放入孩子的上下牙之间。如果您带着孩子外出,可以随身携带牙刷等物品,以防孩子突然发作。
如果孩子牙咬得很紧,不能将牙刷等物放进上下牙之间,就不用硬塞,以免引起牙齿脱落。
切勿试图扶孩子起身或站立,不要用力摇晃孩子的身体,不要按压肢体。
在孩子清醒前不要给孩子进食或喂药。
不要按压人中穴来阻止癫痫发作。此方法目前尚缺乏科学依据,反而会引起口唇部皮肤的损伤。
居家护理安全提示要点
● 切勿试图扶孩子起身或站立。
● 不要用力摇晃孩子的身体。
● 不要按压肢体。
● 在孩子清醒前不要进食或喂药。
● 不要按压人中穴来阻止癫痫发作。
(3)发作后抑制期
患儿发作表现
强直期及阵挛期结束后,患儿会再次出现短暂全身肌张力增高。部分患儿也会出现短暂发作后意识混乱,伴有某些自动症。也有部分患儿会出现尿失禁的现象,这是由于括约肌松弛导致的。
部分患儿在抑制期会进入深睡眠,醒后头痛,肌肉酸痛,对发作不能回忆。
怎么判断肌张力增高了?
家长触摸孩子,可以感觉到肌肉坚实感。屈伸孩子肢体时,可感受到明显阻力。
居家护理安全提示
发作结束后,家长呼唤孩子,确定意识恢复情况,让孩子回到床上休息。如果在户外,可以原地休息。
发作结束后,有时会有自动症,所以在患儿意识未恢复前,要守在其身边,防止意外发生。
有的患儿会有自伤或无目的行走行为,家长应检查孩子因为突然倒地而有无意外损失,如磕伤、流血、瘀伤等。如果出血皮下血肿,应及时用冰块冷敷。如果家里没有冰块,可以到附近的超市或小卖部买一些冰棍或冷饮冷敷血肿处即可。
如果孩子是第一次发作,或发作时间过长,或一次又一次地连续发作,或发作后无法自主呼吸,或是在水中发作,或孩子因摔倒而出现嗜睡、受伤等情况,应立即拨打999或120,将孩子送往医院。
居家护理安全提示要点
如果患儿属于以下情况之一,应立即拨打999或120,将孩子送往医院:
● 第一次发作。
● 发作时间过长。
● 一次又一次地连续发作。
● 发作后无法自主呼吸。
● 在水中发作。
● 孩子因摔倒而出现嗜睡、受伤等情况。
2. 阵挛性发作
患儿发作表现
患儿肢体或躯干有节律地、连续地抽动,肢体屈和伸的速度不一定相等,常常是“屈”的动作快,“伸”的动作慢。发作时患儿意识丧失,抽动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抽动频率逐渐减慢,最后停止。
患儿居家护理安全提示
这个时期,家长或身边的人要陪伴在孩子的身边,移开孩子周围的危险物品。头下、身下可垫些柔软的衣物,防止摩擦受伤。观察孩子发作的表现及持续时间,呼叫孩子姓名以判断意识。
3. 失神发作
失神发作,一般在孩子3-4岁后才发病,学龄儿童发病最多,15岁以后才发病的很少见到。失神发作均出现在清醒状态。过度换气可诱发。这种发作持续时间短,家长有时候不容易观察。频发,一天可达数次,数十次甚至上百次。
患儿发作表现
突然的意识障碍,正在进行的自主性活动及语言停止,双眼茫然凝视,表情呆滞,对外界刺激无反应,为患儿失神发作时的常见表现。一般不跌倒或掉物。
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十秒后突然恢复,继续发作前正在进行的动作。
无发作后意识障碍,不能回忆或感到脑子曾一阵空白。
有的患儿会在发作时合并身体微微震颤或眼皮快速的抖动。
若在站立时发作,有时还会往后退一步,但不会摔倒。
患儿居家护理安全提示
孩子在静态时,家长多很难判断孩子是在思考问题或处于失神发作状态。如果发现孩子有不可区分的现象时,可以通过呼叫孩子,观察眼神、表情、动作、反应来判断孩子是在思考问题或失神发作。
在思考问题时,呼叫孩子,一般孩子会有反应。失神发作时,孩子对呼叫是没有反应的。
居家时勿让孩子大笑、哭泣或长跑,以免引起孩子过度换气而导致失神发作。
失神发作一般不影响智力发育,但若发作太频繁而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在课堂上不能完整听到老师讲授的内容,无法理解而影响学习。
居家护理安全提示要点
● 孩子静态时,区分是否处于失神发作状态:呼叫孩子。
● 居家时勿让孩子大笑、哭泣或长跑。
4. 强直性发作
强直性发作为一种突然发生的、僵硬的、强烈的肌肉收缩。发作时意识丧失、肢体固定在某种状态下持续数秒钟,或更长时间。
患儿发作表现
患儿具体表现为躯干前屈、伸颈,头前倾或转向一侧,眼睁开或紧闭,两肩上抬,两臂展开,肘部半屈曲。此种姿势可维持片刻,有时会摔倒。
面色由苍白到潮红再到青紫。
小婴儿发作时往往表现为头、颈后仰,躯干极度伸直。发作持续时间长的孩子,会有疲倦感。
患儿居家护理安全提示
孩子频繁发作阶段,外出需有人跟随。外出时家长应拉着孩子,以防孩子突然发作。如果发作,顺势将孩子放倒在地,移开危险物品。
不要搬动或按压孩子的肢体。如果脖子上系着红领巾或围巾,戴着饰品,或衣领的扣子比较紧,要立即把脖子上的物品取下,解开衣领,使孩子的口、脖子、气管在一条直线上,使孩子的呼吸通畅。
保护孩子防止受伤,尤其是头部。头下、身下可垫些柔软的衣物,防止摩擦受伤。如果孩子发作频繁,建议家长给孩子戴好头盔,防止突然倒地而引起孩子头部外伤。
发作后让孩子在原地或扶孩子到床上或其他安全的地方休息一会。
记录抽搐时间和发作的表现。
居家护理安全提示要点
● 移开危险物品。
● 使孩子的口、脖子、气管在一条直线上。
● 保护孩子防止受伤,尤其是头部。头下、身下可垫些柔软的衣物,防止摩擦受伤。
● 记录抽搐时间和发作表现。
5. 痉挛发作
患儿发作表现
患儿痉挛发作时有两个特征,家长可以注意观察。
特征一
重复而刻板的痉挛性收缩。表现为短暂地点头伴四肢屈曲样收缩(屈曲型),有些为四肢伸展和头后仰(伸展型),或上肢屈曲而下肢伸展或相反(混合型)。每次痉挛后可有短暂凝视。少数表现不对称。
特征二
痉挛发作成串出现。每串痉挛的强度逐渐增加,达高峰后又逐渐减弱。每串发作次数不等,数次至数百次。每天发作数串至数十串,常在入睡前和醒后发作。可伴有自主神经症状,如面色苍白、出汗、潮红、瞳孔散大、流泪,及呼吸和心率的改变。
患儿居家护理安全提示
居家环境安静,房间宽敞、无障碍物。危险物品远离孩子,孩子活动的周围不能放置暖水瓶、热水杯等物品。
孩子身边必须时刻有人陪伴。当孩子出现异样或突然意识丧失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因孩子抽搐发作时大部分是全身屈曲呈抱球状,父母最好将孩子抱起,双手随孩子抽搐时轻轻握住孩子的身体,切忌紧握孩子肢体及按压胸部,防止造成人为外伤或骨折。
成串发作时间长,不能自行缓解的,请立即将孩子送到最近的医院,给予镇静剂终止惊厥。
记录抽搐时间和发作的表现。
居家护理安全提示要点
● 危险物品远离孩子。
● 孩子身边必须时刻有人陪伴。
● 成串发作时间长不能自行缓解的,请立即将孩子送到最近的医院。
● 记录抽搐时间和发作的表现。
6. 肌阵挛性发作
患儿发作表现
肌阵挛性发作有两点特性,请家长注意观察。
一是轴性
患儿表现为点头,头后仰或双侧肩部及手臂抽动。该表现会引起患儿动作不稳定或掉物。如下肢抽动,可出现站立不稳或不太稳,猝倒甚至跌伤。无法确定有无瞬间的意识丧失。多在刚睡醒或思睡时发作。有些患儿闭目时也会引起发作。睡眠中减少或消失。
二是游走性
患儿可表现为姿势性震颤或运动性肌阵挛,即在试图做精细运动时出现刻板的节律性动作或肌阵挛性抖动,四肢远端明显。例如,吃饭时双上肢肌阵挛发作表现为手不停地震颤,不能将食物准确地送入嘴里。主要累及四肢远端,常不对称或不同步。很轻微,不易察觉。需触及病人肢体才能感觉到。
患儿居家护理安全提示
孩子外出需有人跟随。外出时家长应拉着孩子,让孩子在家长一臂范围内活动,以防孩子突然发作时能给予必要的搀扶。
孩子在家自己不能去端热水、热的饭菜等以免突然发作而引起烫伤。笔者就见过一位12岁女孩在端着热粥由厨房到餐桌,突然发作,不慎将粥打翻在自己的腿上,从而引起大面积烫伤。
孩子在家不能拿着玻璃杯和水。若突然发作,孩子会将杯子甩出,摔裂,从而引起外伤。笔者也见过一位14岁女孩,在家拿着遥控器看电视,突然上肢肌阵挛发作,将遥控器甩出砸到母亲的眼角,引起外伤。
患有肌阵挛的孩子,在家使用餐具、水杯最好为塑料型。喝水的温度不宜过热,手中尽量不要持有物品,以免发作而引起自伤或他伤。
居家注意患儿活动中的安全,居家环境无危险品。
居家护理安全提示要点
● 患儿外出需有人跟随,尽量在家长一臂范围内活动。
● 患儿在家切勿自己端持热度高的物品。
● 患儿使用餐具,请避免使用瓷、玻璃等易碎材质,塑料型为好。
● 患儿日常饮食以常温为宜。
7. 眼睑肌阵挛
患儿发作表现
眼睑肌阵挛为双侧眼睑局部的节律性肌阵挛抽搐。
发作时患儿表现为眼睑和眼球每秒4~6次的抽动,常伴有眼球上视,以及头部后仰。伴有症状表明有轻微的强直状态。
一般发作时间短暂(3~6秒),多在闭目时出现。强光下闭眼容易诱发。
患儿居家护理安全提示
避免强光刺激。
避免孩子玩快速的游戏。
避免长时间看电视。
8. 肌阵挛-失张力发作
肌阵挛-失张力发作特点为失张力跌倒之前有短暂的肌阵挛抽动,为躯干和颈部的轴性肌阵挛,屈肌更加明显,随即出现肌张力丧失而致跌倒。
患儿发作表现
患儿表现为点头或身体前驱(肌阵挛)而后快速跌倒(失张力),常跌伤面部。
患儿居家护理安全提示
孩子身边需有人陪伴,尽量在家长一臂范围内活动,以防孩子突然发作,在跌倒时能给予及时搀扶,将意外伤害降到最低。
如果孩子发作频繁,建议家长给孩子戴好头盔,防止突然倒地而引起头部外伤。
居家护理安全提示要点
● 孩子身边需有人陪伴,尽量在家长一臂范围内活动。
● 如发作频繁,必要时可给孩子戴好头盔。
9. 负性肌阵挛
负性肌阵挛是一种时间非常短暂的失张力发作,是指发作瞬间的肌张力丧失,与肌阵挛-失张力发作不同,前面没有正性肌阵挛成分。
患儿发作表现
上肢在平举时突然下垂,但又很快恢复原状。
发生在下肢可表现为突然向下一蹲,很快又站立起来了。
负性肌阵挛可以为双侧,也可以为单侧或局部性,患儿常表现为动作不稳,手中拿的东西常不自主的掉落。严重时可有点头或跌倒。
患儿居家护理安全提示
孩子在家的餐具、水杯最好用塑料的防摔型。
喝水的水温不宜过热。
手中尽量不要持有物品,以免因突然发作而引起自伤或他伤。
10. 失张力发作
患儿发作表现
短暂失张力也称为跌倒发作。患儿表现为全身肌张力的突然减低或丧失,导致头突然下垂或突然跌倒。跌倒的姿势为低头,弯腰,屈膝,臀部着地而瘫倒在地,就像断线的提线木偶一样,而后迅速起来。持续不足1秒钟,意识丧失不明显。
长时间失张力发作又称为运动不能发作。患儿意识丧失,全身松软,凝视或闭目,无发声也无运动性症状。多见于小儿发热合并非惊厥性癫痫发作。
患儿居家护理安全提示
孩子身边需有人陪伴,让孩子在家长一臂范围内活动,以防孩子突然发作、跌倒时能给予及时搀扶,将意外伤害降到最低。
笔者就遇到过一位5岁孩子,家长带着孩子坐滚梯,孩子在即将下电梯要迈腿时,突然失张力发作,孩子瘫倒在滚梯上,还好身后有人将孩子扶起来,不然孩子会滚下来,后果不堪设想。
居家护理安全提示要点
● 孩子身边需有人陪伴,让孩子在家长一臂范围内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