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医师口袋书系列:心血管内科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图2-3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
(一)P波
心房肌除极的电位变化,P波的前半部是右心房上部除极产生,后半部则是左心房及右心房下部除极产生。
P波间期:为0.08~0.11秒,当P波>0.11秒时应视为异常。P波在Ⅰ、Ⅱ、aVF、V 4~V 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其余导联呈双向、倒置或低平均可。
P波的振幅:静息状态下,P波振幅在肢体导联一般<0.25mV或小于同导联R波振幅的25%,胸导联一般<0.15mV。
(二)PR间期
从P波的起点到QRS波群的起点,代表自心房的激动通过房室结、希氏束、束支以及浦肯野纤维系统扩布到心室肌并使之开始除极的时间。成人PR间期为0.12~0.20秒。儿童较短。老年人0.12~0.22秒。健康人心率正常时,PR段下移通常不超过0.08mV,抬高不超过0.05mV。P波较高时,常伴有PR段下移。
(三)QRS波群
即心室激动波。正常成年人QRS时间<0.12秒,一般为0.06~0.10秒。QRS波的振幅与心室肌厚薄有关。
1.肢体导联
Q波:至少一个以上的下壁导联可以出现Q波(Ⅱ、Ⅲ、aVF导联),aVR导联的负向波通常是QS波的一部分。一般情况下,除aVR、Ⅲ导联外,正常人的Q波时间<0.04秒,Q波振幅小于同导联中R波的1/4。
R波:Ⅰ导联R波振幅的上限1.5mV,而Ⅱ、Ⅲ、aVF导联则为1.9mV。
S波:aVR导联S波最明显。S波深度不超过0.9mV。
2.胸导联
移行区:胸导联QRS波群的正、负波幅相等即R/S=1的QRS波群所在导联。V 3导联最常见。
Q波:左胸导联可以出现小Q波,V 6最常见。Q波宽度≤0.03秒,振幅一般不超过0.2mV,有时可达0.3mV甚至0.4mV。V 1、V 2导联不应出现Q波。
R波:正常人胸导联的R波自V 1至V 6逐渐增高,S波逐渐变小,V 1的R/S<1,V 5的R/S>1。在V 3或V 4导联,R波和S波振幅大体相等。R峰时间为QRS起点至R波顶端垂直线的间距。正常人R峰时间在V 1、V 2导联不超过0.04秒,在V 5、V 6导联不超过0.05秒。
S波:右胸导联S波较深,常在V 2导联最深,最高可达2.6mV。越靠近左胸导联S波的振幅越低,V 5及V 6导联通常没有S波。
(四)J点
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接点称为J点。
(五)ST段
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正常的ST段下移一般不超过0.05mV;ST段上抬在V 1~V 2导联一般不超过0.3mV,V3不超过0.5mV,在V 4~V 6导联及肢体导联不超过0.1mV。
(六)T波
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变化。正常情况下,T波的方向大多与QRS主波方向一致。所有肢体导联T波的振幅均低于0.6mV。T波方向在Ⅰ、Ⅱ、V 4~V 6导联向上,振幅不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aVR导联向下,其余导联可向上、向下或双向。
(七)QT间期
指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终点的间距,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的时间。正常范围为0.32~0.44秒。
(八)U波
U波是低幅、低频的波。通常出现在心室开始舒张时(即第2心音后)和T波终点之后。在T波之后0.02~0.04秒出现的振幅很低小的波称为u波。u波明显增高常见于低血钾。
注:基线的定义:基线是指两个QRS波群起点的连线(如QQ间期)。无心动过速时,其包括3个部分:① ST段;② TP段(从T波终末到P波起点);③ PQ段(从P波终末到QR波群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