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机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疾病是指在致病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精神因素等)作用下,机体内稳态(hemostasis)失衡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致病因素与机体抗病机制相互作用,二者较量的结果决定疾病是否发生及其严重程度。在临床上,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一些辅助检查结果,借助经验诊断疾病并确定治疗方案。然而,医生更需要从深层次分析隐藏在这些表象后面的本质改变,这一过程依赖对疾病发病机制研究的成果。发病机制是发病学的研究范畴,主要包括在致病-抗病过程中机体发生的功能、代谢和结构改变及其调节机制,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可达到透过现象看本质,实现从职业型医师(professional doctors)向学术型医师(academic doctors)的转变,认识疾病的本质、提高疾病的诊治水平和推动医学科学不断进步。
随着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生物学为带头学科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逐渐在医学中占据统治地位,对发病机制的研究成果提高了对疾病的诊治水平。目前在国内外的医学基础和临床教学实践中,尚缺乏一本系统、深入阐述疾病发病机制的参考书。虽然“病理生理学”课程重点讲述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和发病机制,但受到课时数的限制,有关发病机制的内容并不充分,加上医务工作者对疾病机制的了解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因此,我们组织编写了《疾病机制》一书。
本书是在王迪浔和金惠铭教授主编的《人体病理生理学》(第3版,2008年出版)基础上改编而成,在很多章节中引用了《人体病理生理学》的相关内容和图表。在改编过程中,注重以疾病的发病机制为主线,从分子、亚细胞、细胞、器官、系统和整体水平,系统阐述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的代谢和功能改变规律及特征,增加了近年来在疾病机制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并在多个章节介绍了用于疾病机制研究的基本思维方法和最新研究技术。全书由五十七章组成,在简要介绍疾病的基本概念、病因学、发病学、转归及其发展趋势后,第一章至第十九章从分子(基因、蛋白质、糖、脂)、细胞(细胞外基质、细胞膜受体和离子通道、细胞内信号转导等)、亚细胞(线粒体、溶酶体、内质网、高尔基等)层次,介绍疾病的分子和细胞调节机制。第二十章至第三十章从系统和整体角度,介绍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共存的、成套的病理生理改变,解析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和规律。第三十一章至第五十七章以心、肺、肝、肾、脑等器官为例,介绍特定器官和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
本书编者由来自全国30所大学、医院和科研院所的58位教授组成,大部分编委为活跃在病理生理学教学和科研一线的中青年骨干,部分编委是有丰富教学和临床经验的内科、神经科和精神科医生。
了解发病机制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均至关重要。因此,本书适合于从事医学教学和科研的教师、临床各科室医师和护理师、医学和生物学专业的研究生、临床医学规培生、学有余力的在读医学本科生以及其他有兴趣的读者。
在本书付梓之际,衷心感谢王迪浔教授和金惠铭教授对本书编写方案的指导,感谢各版《人体病理生理学》编者的大力支持,感谢本书全体编委和作者、人民卫生出版社编辑、秘书柯丹老师的辛勤劳动。
由于主编水平有限,对于书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王建枝 吴立玲 陈 琪
201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