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脾胃学说的研究
邓铁涛教授曾任各家学说教研室主任多年,对“脾胃学说”多有心得,1962年曾在《广东中医》著长文阐发。广州中医学院公元1959年高研班在完成三个学期的基础理论学习之后,专门设计了一个学期的临床科研阶段,历时5个月。彼时他任高研班班主任,率领高研班81名学生入住解放军一五七医院,共同研究“脾胃学说”。
在组织上是把同学分成多个小组,分配到相关各科组成一个个科研小组与医院科室骨干医师相结合,共同进行辨证论治的临床与实验观察,并以提高疗效为重要目标;另外设一个机制组,专门研究脾胃学说的机制。科研的重点是“脾旺不易受病”,即认为“脾胃的健运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强健,身体没有弱点给疾病以可乘之机,则不易成病;既成病之后,调理其脾胃则病易愈”。研究方法是选择与脾胃相关的慢性菌痢、慢性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小儿营养不良等,辨证分型论治,注重在人体进行临床实验观察,采用免疫、神经功能以及机体整体状态的指标,且以《内经》“脾主为卫”、脾主运化、脾统血、脾主肌肉等相关的无创性、少创性指标为主。如臂容积试验、疲劳试验、自主神经功能测定、白细胞的细菌吞噬功能等等。机制组还进行了小鼠捏脊等的观察研究。
最后共总结了28篇论文,相继发表在1962年的《广东中医》上。邓铁涛教授又把研究结果综合为《脾旺不易受病》的总论文,用实验观察的数据,从脾胃论的高度,进一步阐述了对相关疾病辨证论治疗效提高的机制。
当时全国各省都举办了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但是都未设计由专职班主任带教进行科研实习。广州中医学院高研班通过师带徒集体研究“脾胃学说”这一中医重大理论课题的举措,为全国各高研班所未有,对学员科研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非常良好的作用。其次是开脾胃学说研究之先河。当时全国中医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如此大规模的,以患者临床观察和采用无创性、少创性实验研究指标为主的,以提高疗效为基础进行的“脾胃学说”研究,起到了导向性作用。其后他在脾胃学说中有所发展,提出:对内伤杂病特别是消耗性疾病要重视补脾、健脾、实脾、调理脾胃;对严重的虚损痿证用大剂黄芪升阳益气;对内伤发热用甘温除大热法;对萎缩性胃炎用濡养胃阴之法。其三是广州中医学院以此为契机,加强了“脾胃学说”的研究,逐步深入,后来成立了“脾胃研究所”,其研究成果在全国这一领域逐步达到领先水平。其四是一五七医院通过这一次协作,大大提高了医护人员的中医学素养,在各科形成了一批科研课题。加上他历时几年定期去医院会诊指导,并为该院举办的学习班讲课,帮助医护人员学习中医,使该院学习中医、开展中西医结合方面逐渐形成特色。公元1970年在全国中西医结合会议上,该院被评为全国学习中医,开展中西医结合22个典型之一,他的学生院长靳士英得到了敬爱的周总理的大会接见和表扬,此后,一五七医院成为全军中医、中西医结合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