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诊断路径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怀疑纵隔肿块的检查路径

具体的检查路径见图1-3。
一、各种检查模式的作用和优缺点
(一)胸片
吸气相直立后前位和侧位胸部X光片可评估纵隔肿块是否存在和位置。若异常是新出现的,比较旧片对帮助诊断很重要。
(二)CT
可明确肿物位置(前、后、中纵隔);显示肿物组织特征(脂肪、液体、固体);明确病变起源(神经源性、食道、气管、结节等)及明确病变蔓延方式。CT密度提高鉴别纵隔肿物的特异性:可能含有液体密度的病变包括甲状腺肿、胸腺囊肿、胸腺瘤、畸胎瘤、淋巴瘤、炎性坏死结节、心包囊肿、支气管及食管多发囊肿;低密度表现也可能见于含有脂肪的病变,如胸腺脂肪瘤和畸胎瘤;含钙化的病变包括甲状腺肿、胸腺瘤、淋巴瘤(通常治疗)、类癌、炎症肿物(肺结核、组织胞浆菌病、结节病)动脉瘤、神经肿瘤和食管平滑肌瘤。对比增强CT扫描有助于缩小影像学鉴别诊断范围,提供具有临床意义的信息,如纵隔血管受压、包埋或阻塞。病变显著增强的病变包括甲状腺肿、甲状旁腺腺瘤、Castleman病、血管病变、神经节细胞瘤及某些转移瘤。进一步检查/处理取决于上述CT表现。
图1-3 怀疑纵隔肿块的检查路径图
相比MRI的优势:空间分辨率高;检测钙化和骨质破坏;检测肺、肝和肾上腺转移;有效指导针刺活检及应用更广泛。缺点:电离辐射及使用对比剂。
(三)MRI
主要辅助CT扫描评价纵隔异常,可有效确定在CT上表现为纵隔囊性病变的性质,通过显示少量病灶内脂肪可以提示血管瘤畸胎瘤的诊断。神经源性肿瘤占纵隔肿物的75%。优点:多平面成像;高对比度的分辨率;不使用对比剂。缺点:应用有限和费用较高。
(四)PET
一般来说恶性肿瘤代谢率高。在评价纵隔异常上主要辅助CT扫描,提供疾病的代谢信息。恶性淋巴瘤患者,FDG-PET显像可以诊断肝门部是否受侵害,此灵敏度为96%,特异度为94%。缺点:应用有限和相对较高的费用。
(五)DSA
运用增强CT和MRI后变得不必要了。能有效评价血管病变(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并清楚显示肿物对血管的侵袭。可用于术前确定来源不明的较大肿物的血液供应。术前即可对富血管病变进行栓塞处理。
二、怀疑纵隔肿块的影像学检查要点
胸部CT是评估纵隔肿物的成像方式之一,常根据肿物的CT特征做出诊断。对诊断不明确的病例,若高度怀疑恶性病变,需要进一步MRI或PET检查。
参考文献
1.吴元佐,恽虹,杨振燕,等 .纵隔肿瘤的CT诊断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S1):21-24
2.古杰洪,杨蕊梦,丁汉军,等.后纵隔节细胞神经瘤的CT表现.放射学实践,2011,26(11):1170-1172
3.杨蕊梦,江新青,魏新华,等.后纵隔节细胞神经瘤的CT、MR表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1,22(4):246-249
4.贾飞鸽,高德宏,沈比先,等.纵隔生殖细胞肿瘤的MSCT诊断.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2(2):179-181
5.Wang ZJ,Reddy GP,Gotway MB,et al.CT and MR imaging of pericardial disease.Radiographics.2003,23(suppl 1):167-180
6.Demondion X,Herbinet P,Van Sint Jan S,et al.Imaging assessment of thoracic outlet syndrome.Radiographics.2006,26(6):1735-1750
7.Demondion X,Herbinet P,Van Sint Jan S,et al.Imaging of cystic masses of the mediastinum.Radiographics.2002,22(suppl 1):7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