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诊治问与答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 言

到2017年7月《眩晕诊治》这本书就出版整整两年了。在过去两年里,我常常收到与眩晕诊治相关的各种问题。为了回复这些热心的读者,就在田军茹眩晕工作室公众号上,每周定期发布一篇短文,力求通俗地解释或说明大家在读《眩晕诊治》一书中遇到的问题。这中间也结合前庭眩晕领域的发展,介绍一些最新进展和动向,还包括一些病例分析。两年下来居然积累了不少短文。经大家建议,将这些短文进一步修订后,根据内容归入不同类别,分成7类专题集结成册,作为《眩晕诊治问与答》出版,以帮助热心读者的阅读和理解。
在《眩晕诊治》这本书出版两年之际,《眩晕诊治问与答》这本书也问世了。这本书的出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领域的快速发展,为此我感到由衷地高兴。在过去的两年中,我亲眼看到了眩晕会议的热烈场面,亲身体验了大家对眩晕知识的渴求。在过去的两年中,我收到了很多鼓励的短信,大家的学习热情也时时激励着我,给我继续坚持的动力。
在《眩晕诊治问与答》出版之际,我首先感谢所有通过不同方式提出各种问题的同道们和朋友们。正是大家所提出的问题给了我一个机会:一个学习的机会,一个研究的机会,一个解决问题的机会。正是在针对这些具体问题的系统研究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才有了这本书。可以说,没有大家的问题就没有这本书,是大家的问题成就了这本书。
《眩晕诊治问与答》是《眩晕诊治》的补充或辅助阅读材料。这本书有这样几个特点:
1.对于因时间和篇幅关系未能在《眩晕诊治》一书中充分展开的内容,以专题短文的形式做了充分说明。例如,眼震是一个重要的临床体征,有时候可能是唯一的临床体征。在《眩晕诊治》床边查体章节讲解了眼震的检查方法,也提到了一些最主要的眼震类型,但是没有机会包括更多不同类型的眼震及其临床特征。本书以不同短文的形式进一步介绍了更多眼震类型,收录在眼震的专题之下,结合眼震检查方法,有助于系统了解和认识眼震。
2.对于在《眩晕诊治》一书截稿时来不及包括的最新进展内容,在本书以专题短文形式做了与时俱进的介绍和说明。例如,前庭疾病国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Vestibular Disorders,ICVD)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对于 ICVD的后续发展以及新发布的诊断标准都通过短文形式做了介绍和解读。对于国际前庭领域的重大学术会议和最新进展也做了及时介绍。
3.对于《眩晕诊治》一书中不能系统性讲解的基础理论问题,也尝试着针对某一个问题以短文形式加以说明和解释。例如,前庭眼动反射通路的结构和功能,半规管参照系和坐标系的组成和作用,视眼动的传出通路和定位,脑干快速眼动启动中枢及其功能,嵴顶的结构和功能等,以促进基础知识的学习,加深对临床问题的理解。当然,还会继续以专题讲座的形式系统性介绍眩晕所涉及的基础理论知识。
4.本书还收录了较多病例分析。希望通过病例分析使大家了解观察和分析临床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5.对收到的问题一般通过分类,梳理出要讨论的主题,以期更好解答同类问题。由于收到的问题较多,各种各样,可能有些读者提出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在这本书里得到解答,但是我们会努力逐步涵盖还没有来得及说明的问题。
6.为了更好地与同道们交流和讨论眩晕诊治的相关内容,开通了新浪博客和微信公众号。有关上述讲座的信息,可以通过田军茹眩晕工作室了解。也可以通过博客和微信公众号留言。
最后,我也由衷地感谢在写作过程中给予我积极支持和热情鼓励的家人、同道和朋友们。我先生和儿子给予我巨大支持和鼓励。尤其我先生Dewey Norton所给予我的无怨无悔和任劳任怨的帮助,还有很多我在美国、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中国这一领域的同道们,常常在几分钟或几小时内就把我需要的或索取的文献资料通过电子邮件发过来,给予我极大的支持。在这里一并对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田军茹

2017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