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2015年版)(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 病史

病史是医生诊断疾病最重要的依据。由于患者本人有认知损害,缺乏自知力,病人常否认患病,虚构自己的 “出色表现”,因此痴呆的病史采集需要有 “知情者”在场,需要知情者确认。“知情者”可以是家人、亲属、朋友、同事、医生或者照料者。仅仅家属有时会不够客观,家人往往放大病人尚保留的认知功能,而忽视认知损害或者将认知损害误解为 “老化”。像所有疾病一样,痴呆病人的病史应包括现病史和既往史、伴随疾病、家族史、个人史。其中职业、受教育水平、利手等对痴呆病人的评价尤为重要。
现病史:病人就诊时,医生并不知道病人是哪种类型的痴呆。所以要避免先入为主的以某种痴呆特征为问诊内容。在现病史中,重点要询问病人认知功能、生活工作能力、脾气性格行为的变化。其中的 “变化”有时比 “损害”对诊断更有价值。现病史应包括以下5个方面:
(1)认知障碍:
包括发病时间、起病形式、具体表现和进展方式。应全面了解各认知域的损害情况。记忆障碍要注意询问其有无近事遗忘、重复提问、虚构、错觉、学习不能等;语言障碍要注意询问其口语表达、口语理解,书面语书写、阅读的问题,其中找词困难和错语是所有类型语言障碍都可以出现的语言问题。复述和抄写家属可能不会注意,需要专门的语言检查后确认。语言习惯变化是重要现象:如平时说普通话,变成了说四川话。过去语言流利变得口吃;定向问题不仅要问及病人时间、地点、人物的识别,时程判定也是重要的内容;概念以及判断力的问诊可以涉及钱币大小的辨识、物品价值的判断,以及简单的逻辑关系的判定;视空间的问题要问及是否有空间辨识问题如迷路,物体识别问题如失认等等。精神运动速度需要问及病人是否有动作慢、反应慢、完成任务时间比过去延长等。疾病变化的过程对于正确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是重要的,突然起病、快速进展、缓慢加重、时重时轻都要注意区分。
(2)日常和社会功能:
简单的说是病人能否负责任地完成自己的生活角色、社会角色,以及职业角色应该完成的事情,尤其要注重这种能力的变化,有些工作能力的变化导致了工作岗位频繁变动、降职,要仔细询问知情者相关的情况。
(3)精神和行为症状:
此类症状重在变化,情绪情感症状、精神病性症状、脱抑制症状、活动过度症状是公认的四个重要方面。具体到生活中可能会有行为礼仪的变化、抑郁、焦虑、易怒、暴躁;淡漠、幻觉、妄想;欣快、暴露、人格变化,易激惹、激越、行为异常、攻击等等。生活细节的变化非常重要。有些家属会因为病人精神行为变化羞于启齿,有些被误认为犯罪。问诊中要避免遗漏。
(4)可能的诱因及伴随情况:
可能的诱发因素或事件,伴随的肢体功能异常或其他症状体征,以及伴随的疾病;睡眠行为异常,不明原因的跌倒,意识丧失,震颤等等。
(5)诊治经过:
包括历次就诊的时间、所做的检查及结果、应用的治疗和效果以及认知障碍的转归。认知功能进展形式:逐渐加重、隐袭或快速进展,波动、好转。
痴呆病程是病史询问中经常出现偏差的地方。痴呆往往隐袭起病,家属可能仅仅把其出了显著错误的时间定义为发病时间:如一个月前忘了关火造成家里险些失火,而叙述病人发病一个月;三天前走失一次而定义病人发病三天。医生要注意询问家属经常忽视的早期的蛛丝马迹的症状来评估发病时间。
病人家属不懂认知功能的不同方面可能把所有问题都说成 “记忆障碍”。医生要注意通过知情者举例来分辨其症状本质是语言问题、视空间问题、概念形成问题、理解判断问题,还是幻觉妄想。
既往史:应详细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尤其要注意询问可能导致认知障碍或痴呆的疾病,如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癫痫、其他脑部疾患、精神疾病、外伤、长期腹泻或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甲状腺功能障碍、肝肾功能不全、输血或冶游史、酗酒、CO中毒、其他毒物或药物滥用等。
根据现病史和既往史可初步诊断患者是否有痴呆以及初步判定痴呆的可能原因。
家族史:要注意询问有无痴呆、有无精神行为异常等家族史。如有家族史,应尽可能询问各代中患者的数量、与先证者的关系、发病年龄、病情表现等,最好画家系图。
【推荐】
应详细采集患者的病史,在可能的情况下,除患者本人提供的病史外,必须获得知情者提供的病史信息。(A级推荐)

(高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