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旋覆代赭汤证
1.临证原理
同太阳病。
2.方剂简介
(1)意义:
本方是《伤寒论》治疗痰饮痞证的名方,后世多有发展应用。
(2)组成:
由旋覆花、代赭石、人参、生姜、大枣、半夏、甘草七味药组成。
(3)功用:
和胃化痰,理气消痞。
(4)主治:
《伤寒论》经文第161条曰:“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为伤寒误治、性症、以方测证。
3.辨证论治
以《伤寒论》经文第161条辨证论治如下:
依据临证原理,确定“心下痞硬”为主症,“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为误治、性症、以方测证。
“心下痞硬”,由于汗吐下后,虽然表证已解,但是胃肠已伤,腐熟无权,运化失常,则痰湿内生,阻于心下,气机痞塞而为之。“伤寒发汗”,其病在表,发汗为正治;“若吐若下”,医者不明病机,但发汗不得法,表邪不祛,故复吐下,更伤胃肠;“噫气不除者”,由于汗吐下后,脾胃受损,腐熟运化失常,则痰湿内生,阻于心下,气机痞塞,胃气上逆而为之;“旋覆代赭汤主之”,以方测证,当知为痰饮痞塞证。
所以综上伤寒误治、性症、以方测证,可以确定主症“心下痞硬”为痰饮痞塞证。
病证已明,治则当然为和胃化痰,理气消痞,方选旋覆代赭汤主之。
4.临证笔录
眩晕
李某,女,32岁。
病史:
眩晕呕吐八年,其中四年犯病,发病急骤,起因不明,天旋地转性眩晕,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不敢睁眼,自感眼球震颤,听力下降。三天两头发作,此次犯病已有五日,一日二发,或三日一发。患者自疑怀孕所致,反复检查,排除怀孕。近来频发,纳谷减少,机体消瘦,神疲力尽,大便量少,质地偏干。医院诊断,内耳性眩晕,中西药物服食很多,从未生效,朋友介绍,来看中医。
中医检查:
舌苔白腻微黄,舌质淡红,切脉小弦而滑。苔脉说明中焦有痰湿,气机受阻,反复呕吐,饮食衰少,体重下降,说明脾胃气已虚,腐熟水谷不力,变生痰饮。发病骤起,又如肝证,综合以上,证乃肝胃不调,痰饮壅阻。治以疏肝和胃,化痰消饮。选方:旋覆代赭汤加味。拟方:旋覆花10g、代赭石30g(先煎)、清半夏9g、党参15g、生姜10g、大枣5枚、甘草6g、泽泻40g。服完三剂,天旋地转性眩晕呕吐未发。再服四剂,胃口已开,纳谷增加,继用前方,七剂,以资巩固。
心语:
泽泻应用大量,40~60g,亦未发现副作用。《金匮要略》泽泻汤,应用泽泻、白术治疗支饮有效,临证可以参考。
妊娠呕恶证
张某,女,36岁。
病史:
早孕50天,恶心呕吐,喜食酸味,前赴医院妇科检查诊断为早期妊娠,服药不效,近来呕吐加重,饮食减少,身体日渐减轻,神疲乏力,不爱动弹,语声低微,大小便皆少。昨天,因为猛起床,头晕摔倒在地,幸好未伤及胎儿。
中医检查:
舌苔薄白腻,舌质淡,切脉沉而滑。证乃脾胃虚弱,腐熟运化失职,痰饮化生,阻碍气机,胃气上逆,故纳少,呕吐,体质日渐虚弱。治以健脾益胃,化痰消饮为宗旨。选方:旋覆代赭汤加减方义。拟方:党参15g、灶心土30g(先煮澄清,煎煮他药)、大枣5枚、生姜10g、甘草6g、姜半夏9g、竹茹6g。三剂服完,果然生效,呕吐减少一半,再进四剂,纳谷增多,续用七剂,诸症得愈。患者提问,服用中药,伤胎儿吗?医生答曰:不敢开伤害胎儿之品,净开有益胎儿生长发育的药品。
心语:
灶心土亦称伏龙肝,性味辛而微温,入脾胃,功效擅长温中止呕,治疗反胃呕吐,妊娠恶阻,疗效甚好,用量要大,30~50g,先煎澄清,后煮余药,或者布包,同其他药品一块儿煎煮。
口泉清水证
邱某,男,42岁。
病史:
口泉清水半年,加重月余,不知何因,口中分泌清水特多,如泉清水。羞于面子,有人则咽下,无人吐出。清水似有咸味。时而恶心,影响饮食。听人说,这是疑难杂症,找中医看好。
中医检查:
舌苔薄白,舌质淡水湿,切脉沉微。寸关尺触指冰凉。证乃脾胃阳虚化生水饮,口泉清水,影响饮食。治以健脾温中,和胃消饮。选方:旋覆代赭汤加减。拟方:党参15g、生姜10g、姜半夏9g、大枣5枚、甘草6g、旋覆花12g、炒白术15g、茯苓15g。服用七剂,口泉清水减少三分之一,再服七剂,口泉清水已愈。为巩固疗效,生姜10个、大枣5枚代茶饮,至今从未犯病。
心语:
病愈以后,如何巩固,十分重要,因为患者担心复发,若有措施,防患于未然,常有良果。上述生姜、大枣温中健脾,代茶频饮,用之有效,尚属良法。
胃痞嗳气证
崔某,男,60岁。
病史:
患者脾气不好,易生闷气,影响进餐,胃中痞闷,嗳气频作,甚则呕吐痰涎,大便时干时溏。医院检查,未发现大病,印象:消化不良,久治无效。
中医检查:
舌苔白厚,舌质淡,切脉弦滑。手扪上腹柔软,无有肿块。辨证,肝气犯胃,痰饮阻气,不得宣通。治以疏肝和胃,理气消痞,选方:旋覆代赭汤加味。拟方:旋覆花10g、代赭石10g、法半夏9g、生姜10g、大枣5枚、甘草6g、党参15g、陈皮10g、茯苓15g、焦三仙各12g。服七剂,上腹痞胀减轻,续用七剂,嗳气减少,再用七剂,呕吐痰涎等诸症皆愈。
心语:
在胃肠方面,消化不良为小病,但不可疏忽,小病可发展为大病,应当要“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