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风湿病及相关骨科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七节 治疗方法

一、中草药辨证论治
1.肝肾阴虚
燥热内蕴
临床表现:两目干涩,口燥咽干,皮肤干燥,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头晕耳鸣,唇红而干,齿燥脆。舌红,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治法:补益肝肾,滋阴润燥。
方药:知柏地黄丸合沙参麦冬汤。知母15g、熟地黄15g、黄柏10g、山茱萸10g、山药15g、牡丹皮15g、茯苓10g、泽泻10g、玉竹15g、北沙参15g、麦冬15g、天花粉15g、扁豆10g、桑叶6g、甘草3g。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加减:两目干涩明显者,加菊花、枸杞;口燥咽干明显者,加葛根、知母、天花粉;腰膝酸软明显者,加桑寄生、续断;五心烦热者,加生地黄、秦艽。
2.气阴两虚
燥热内蕴
临床表现:两目干涩,口燥咽干,口渴欲饮,饮后反干,声音嘶哑,乏力自汗,少气懒言,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舌红而瘦干,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脉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润燥生津。
方药:生脉饮合沙参麦冬汤。太子参20g、麦冬15g、五味子10g、玉竹15g、北沙参15g、桑叶6g、天花粉15g、扁豆10g、生甘草3g。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加减:乏力明显者,加生黄芪、生白术;自汗明显者,加浮小麦、麻黄根;五心烦热明显者,加生地黄、黄柏;大便秘结明显者,加火麻仁、郁李仁。
3.阴虚血瘀
临床表现:两目干涩,口燥咽干,口渴不欲饮,或有关节疼痛,面色晦暗,皮肤可见紫斑,唇红而紫暗。舌黯淡,少苔或无苔,脉虚而涩。
治法:滋阴润燥,化瘀通络。
方药:六味地黄丸合桃红四物汤。熟地黄15g、山茱萸10g、山药15g、牡丹皮15g、茯苓10g、泽泻10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0g、当归10g、生地15g、赤芍10g。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加减:关节疼痛明显者,加延胡索、苏木;两目干涩明显者,加菊花、枸杞;口燥咽干明显者,加葛根、知母、天花粉。
4.燥毒瘀结
临床表现:两目干涩,口燥咽干,牙齿脱落,仅留残根,面色黧黑,关节肌肉肿胀疼痛,口腔及眼结膜可见溃疡,皮肤紫斑点点,低热,大便干燥,腮腺肿大。舌紫暗,少苔或无苔,脉细涩。
治法:润燥解毒,化瘀通络。
方药:活血解毒方。丹参30g、当归15g、川芎15g、鸡血藤20g、玄参20g、连翘15g、南沙参15g、北沙参15g、麦冬20g、太子参20g、生地黄30g、石斛20g、甘草10g。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加减:关节疼痛明显者,加延胡索、苏木;腮腺肿大明显者,加紫草、连翘、金银花;大便干燥者,加大黄、枳实。
二、中成药辨证治疗
1.肝肾阴虚
燥热内蕴
(1)杞菊地黄丸
药物组成:枸杞子、菊花、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辅料为蜂蜜。
功效:滋肾养肝。
主治: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
用法:口服,大蜜丸每丸6g,一次1丸,一日2次。
(2)麦味地黄丸
药物组成:麦冬、五味子、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辅料为蜂蜜。
功效:滋肾养肺。
主治:用于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眩晕耳鸣,腰膝酸软。
用法:口服,大蜜丸每丸6g,一次1丸,一日2次。
2.气阴两虚,燥热内蕴证
(1)参麦口服液
药物组成:红参、南沙参、麦冬、黄精、山药、枸杞子、辅料为蔗糖、复合氨基酸、山楂。
功效:补血,补气,补肾。
主治:用于面黄肌瘦,津少口渴,腰膝酸软,食欲缺乏,头晕眼花,心悸气短,神经衰弱。
用法:口服,每支10ml,一次1支,一日2次。
(2)抗衰老片
药物组成:红参、生地黄、天冬、麦冬、地骨皮、茯苓。
功效:益气养阴,宁心安神。
主治:用于中老年体弱者因气阴两虚所致的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少气懒言,头晕目眩,潮热盗汗,耳鸣健忘,烦躁失眠。
用法:口服,一次3~5片,一日2次。
(3)生脉饮口服液。
药物组成:人参、麦冬、五味子。
功效:益气复脉,养阴生津。
主治:用于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脉微自汗。
用法:口服,10ml/支,一次1支,一日3次。
3.阴虚血瘀证
(1)龙血竭片
药物组成:龙血竭。
功效:活血散瘀,定痛止血,敛疮生肌。
主治:用于跌打损伤,瘀血作痛,复发性口腔溃疡,慢性咽炎。
用法:口服,一次4~6片,一日3次。
(2)祖师麻片
药物组成:祖师麻浸膏。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主治:用于风湿痹症,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也可用于坐骨神经痛,肩周炎寒湿阻络证,证见:关节痛,遇寒增痛,得热痛减,以及腰腿肩部疼痛重着者等。
用法:口服,每次3片,每日3次。
(3)正清风痛宁片
药物组成:明山海棠。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
主治:用于风寒湿痹证。症见肌肉酸痛,关节、肿胀、疼痛,屈伸不利,麻木僵硬等及风湿与类风湿关节炎具有上述证候者。
用法: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
4.燥毒瘀结证
(1)新癀片
药物组成:肿节风、三七、人工牛黄、猪胆汁膏、肖梵天花、珍珠层粉、水牛角浓缩粉、红曲等。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主治:用于热毒瘀血所致的咽喉肿痛、牙痛、痹痛、胁痛、黄疸、无名肿毒等症。
用法:口服,一次2~4片,一日3次。
(2)八宝丹胶囊
药物组成:牛黄、蛇胆、羚羊角、珍珠、三七、麝香等。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主治:用于湿热蕴结所致发热,黄疸,小便黄赤,恶心呕吐,纳呆,胁痛腹胀,舌苔黄腻或厚腻干白,或湿热下注所致尿道灼热刺痛、小腹胀痛,以及传染性病毒性肝炎、急性胆囊炎、急性泌尿系感染等见有上述证候者。
用法:口服,每片重0.3g,一次0.6g,一日2~3次。
干燥综合征中成药辨证选用见表6-1。
表6-1 干燥综合征中成药辨证选用
三、西医治疗
1.眼部症状的治疗
目前人工泪液点眼仍为缓解SS眼干的主要治疗方法,但由于这些药物添加有防腐剂,对眼睛刺激作用较大,且长期治疗效果不确定,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
2.口部症状的治疗
目前已经研究出了较长期缓解和增加口腔表面湿润和润滑的唾液替代品,特别是以羧乙基纤维素或黏液素在世界上已被广泛应用。鉴于胆碱能受体的激活作用可刺激腺体分泌,目前国外有选用胆碱受体激动剂,如毛果芸香碱、西维美林等。
3.关节肌肉病变的治疗
多采用非甾类抗炎药缓解疼痛,一般不使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用在出现重度关节及肌肉疼痛时,但多为小剂量短时间使用。
4.皮肤干燥的治疗
针对SS导致的皮肤干燥症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多建议患者平素生活注意保持一定的皮肤湿度。
5.呼吸系统病变的治疗
SS肺部病变主要表现为间质性肺病,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在pSS合并间质性肺病的治疗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早期肺纤维化对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较好,能促使炎症吸收,延缓病情进展。
6.消化系统病变的治疗
目前激素对SS并发的肝脏损伤治疗效果确切,对顽固性肝功异常,加用免疫抑制剂有一定的治疗意义。
7.泌尿系统病变的治疗
SS合并肾小管酸中毒及骨骼损害时,除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SS外,同时还需积极纠正由于酸中毒所带来的生化异常,减少肾脏的损害。
8.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治疗
对于SS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治疗很大程度上还是经验性的,虽有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在应用激素的基础上加用免疫抑制剂,大部分患者病情可以得到稳定和缓解,但仍缺乏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加以证实。国外学者建议针对不同的临床特征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当病情活动和进展时,可以予激素治疗,对于激素不敏感者,可加用免疫抑制剂。
9.血液系统并发症的治疗
目前对SS合并血液学异常的临床治疗,主要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对其中严重病例可采用血浆置换的治疗方法。
10.生物制剂疗法
目前已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生物制剂主要包括针对促炎细胞因子生物制剂,如TNF-α抑制剂、IL-1受体拮抗剂;针对抗B细胞的特异性抑制剂,如利妥昔单抗、抗CD40配体的单克隆抗体等。其中用于SS临床研究的生物制剂主要有TNF-α抑制剂、抗CD20和抗CD22抗体等。目前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有三种:英利昔单抗、依那西普和阿达木单抗。它们特异地针对肿瘤坏死因子,降低肿瘤坏死因子的水平和(或)抑制肿瘤坏死因子与滑膜内的靶细胞结合。
11.性激素疗法
目前雌激素和SS发病关联尚不清楚,但有研究表明雌激素对SS具有促进其发病和抑制其发病两种不同作用,考虑可能和雌激素促进B细胞高反应性、影响细胞凋亡、影响自身抗原的形成等因素有关。但雌激素对SS发病的双重作用受何因素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四、外治疗法
1.非药物外治法
(1)针灸:
《灵枢·经脉》云:“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针灸能改善局部气血,刺激腺体分泌,调节机体免疫,恢复腺体分泌功能。治疗SS的常用穴位有睛明、廉泉、曲泽、气海、血海、三阴交、地仓、颊车、廉泉、足三里、金津、玉液、上星、印堂等。
(2)按摩:
《素问·举痛论》云:“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推拿治疗SS可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穴位,激发经络气血运行,促进腺体血液循环,刺激腺体分泌,恢复腺体分泌功能。
2.药物外治法
(1)中药熏治疗法:
此法是通过中药煎煮时所产生的蒸汽直接熏蒸双眼、口鼻、皮肤,通过肌肤、孔窍、经穴等途径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一方面可改善皮肤及黏膜干燥症状,另一方面药物可通过皮肤及黏膜吸收,达到整体治疗作用。
(2)中药雾化吸入:
此法是通过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泵将中药药液转化为气雾形式,被人体口鼻吸入,可通过口鼻、黏膜等部位的经穴等途径使药效深入机体,改善腺体局部气血运行,恢复腺体分泌功能。
(3)艾灸:
此法是通过点燃灸棒,采用悬空灸或隔物灸的方式直接作用于双眼、口鼻、关节肌肉等,使灸棒内药物通过作用于病变部位的穴位,可刺激经络气血运行,促进病变部位血液循环,恢复腺体分泌功能。
3.外治法的序贯及联合
SS病机复杂,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口服药物往往治疗周期较长,起效较慢,而中医外治法是内治法的补充,可缩短治疗周期,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SS病变部位较多,以黏膜、皮肤、关节肌肉等为主,因此外治法治疗本病的优势在于可直接使药物作用于病变部位,起到直接治疗作用,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善症状,同时药物可通过皮肤黏膜吸收而进入人体,增加内服药物的浓度,增强治疗作用。采用外治法治疗本病药遵从序贯、联合的原则,即在治疗过程中根据不同时期的辨证选用不同的外治法进行连续不间断的流程式治疗,同时选用多种不同的外用治疗方式进行治疗,使治疗效果上起到叠加或者协同的作用,可最大限度发挥了中医整体观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