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六章 药物滥用与艾滋病及其他性传播疾病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烈性传染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艾滋病预防规划署(UNAIDS)公布的数据,自1981年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CDC)首次报道第一例艾滋病病例以来,截至2009年底,全球已有69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近3000万人死亡。全球尚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3940万人;现今,全球平均每天超过6800人感染HIV,5700人死于AIDS。截至2013年底,全球共有7800万人感染了HIV。2014年7月在墨尔本举行的第20届国际艾滋病大会报告,HIV感染率已达到了20年来的最高点。现今,艾滋病尚在世界范围内肆虐蔓延,持续传播;仍是被公认的全球性首位公共卫生问题和挑战。
艾滋病是20世纪80年代初发现的新型传染病,医学名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198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纽约市医院,收治了5例男性同性恋肺孢子菌肺炎(PCP孢子)患者,患者均表现为免疫功能极度低下,用多种药和方法治疗均无效而亡。1982 年6月5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将此病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1983年,首次以“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正式进行了病例报告。1983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分离出一种能够致使人体免疫功能明显受损的病毒,命名为“淋巴结病相关病毒”(lymphadenopathy associated virus,LAV)。1984年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也分离出命名为嗜人T淋巴细胞Ⅲ型病毒(human T-cell lymphotropic virus typeⅢ,HTLV-Ⅲ)的相关病毒。同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分离出艾滋病相关病毒(AIDS related virus,ARV)。鉴于世界三大实验室(美、英、法)先后从AIDS患者身上分离到引起该病的病毒,1986年5月,国际微生物学会及病毒分类学会统一将上述三个病毒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世界卫生组织(WHO)第39届会议上宣布,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免疫缺陷综合征被正式命名为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并于1988年1月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会议上,将每年的12月1日正式定为“世界艾滋病日”。每年的世界艾滋病日主题都不同,例如,2013年12月1日艾滋病日的主题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
艾滋病病毒(HIV)属RNA反转录病毒,HIV通过其表面的gP'20和gP41与 T细胞表面的 T受体结合,HIV的核心部分进入宿主细胞—— T淋巴细胞内,单股RNA在反转录酶作用下转为DNA,再由整合酶的作用,将该DNA整合到人体 T淋巴细胞的胞核中长期潜伏;以后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重新组成新的HIV。一般情况下由10%的HIV在细胞内复制,另90%呈潜伏状态。感染HIV后80%~90%不表现临床症状,但体内携带的HIV具有感染性,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10%~20%的患者经过2~10年(平均5年)的潜伏期后出现临床症状并引起严重后果。
HIV除感染 阳性辅助T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外,还可感染包括能在表面表达 分子的巨噬细胞等其他细胞。其感染途径和机制与感染 T淋巴细胞一样,HIV侵入机体后,通过与细胞表面的CD 4受体结合,在辅助受体(fusin,CCR5)的参与并相互作用下,主要感染 T淋巴细胞,并在其细胞内增殖复制,使 T淋巴细胞大量损耗,病毒释出后进入血液形成HIV血症,致使感染向全身扩散;更多的 T淋巴细胞被感染和破坏,由于体内大量 T淋巴细胞被摧毁性破坏,使其免疫学功能全面障碍甚至崩溃,最终导致机体整体免疫功能破坏而发生严重缺陷。在HIV感染初期,B淋巴细胞可能由于HIV或其蛋白直接刺激而被激活,使周围血中B淋巴细胞数量增加,并自发分泌免疫球蛋白,导致血中IgG和IgA水平升高。而后B细胞功能异常,表现为对新抗原刺激反应性下降,抗体生成降低,机体对细菌等病原的易感性增加。又由于HIV直接和间接作用,使机体的 T淋巴细胞和NK细胞失去抗病毒活性,最终导致整体免疫功能的全线缺陷直至崩溃,从而诱发一系列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发生。 T淋巴细胞是HIV攻击的主要靶细胞,HIV进入人体后,首先遭到巨噬细胞的吞噬,HIV迅速改变了巨噬细胞内酸性环境,创造了适合其生存的条件,这可能是HIV得以长期潜伏的重要环境机制;HIV通过与 T淋巴细胞表面CD 4分子的VE区高亲和力点结合,进入 T淋巴细胞内大量繁殖进而最终导致免疫细胞毁灭性破坏。 T淋巴细胞是机体最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其数量和功能的任何改变都将明显影响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状态和生存走向;例如, T淋巴细胞数量的减少,使 T淋巴细胞与 T淋巴细胞( / )比值倒置,造成以 T淋巴细胞为中心的免疫功能紊乱和障碍,机体抗病防线“失守”,最终导致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发生而引起死亡。
艾滋病是目前已知致死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近年大数据化统计显示,艾滋病一旦发病,1年以内病死率为50%,3年内死亡率可高达80%;病程5年以上死亡率超过99%。因此,艾滋病的流行严重影响流行国的人口发展(人均预期寿命、人口数量、人口生活质量)和国家发展。2003年联合国人口组织报告,7个非洲国家,由于成人艾滋病病毒感染率超过20%,其人均期望寿命下降了13岁。在无抗病毒治疗的斯威士兰、赞比亚、津巴布韦等国,人均期望寿命已下降到35岁以下。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如果艾滋病仍以目前的态势流行,到2025年非洲38个国家的人口总数将减少14%,而7个成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超过20%的非洲国家人口总数将减少35%以上。正因如此,艾滋病作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元凶,被称为跨世纪“超级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