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脑积水和颅内感染性疾病
一、脑积水
脑积水(hydrocephalus)的发病率约在(4~10)/10万,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畸形疾病之一,在获得性脑积水中,脑室出血后脑积水发病率约为25%~74%。从解剖学上看,脑脊液通路上任何部位发生狭窄或阻塞都可产生脑积水。从生理功能上看,脑积水是由于脑脊液的吸收障碍所致,这种脑脊液的形成与吸收平衡,使脑脊液增多,颅内压增高使脑组织本身的形态结构改变,产生脑室壁压力增高,脑室进行性扩大。
【病因及发病机制】
先天性脑积水几乎都是由于脑脊液通道阻塞所致,尤其是中脑导水管和第四脑室出口部位的阻塞。可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畸形。其病因多样复杂,其中散在发病、宫内感染、出血和血管内疾病占绝大多数,小部分是由遗传所致。获得性脑积水是指出生后有明确病因产生的脑积水,常见于脑室出血、颅内感染、外伤和肿瘤。
脑积水后的顶部脑组织选择性变薄。早期脑室周围水肿、轴突变性,进而周围胶质细胞增生,后期神经细胞脱失,脑皮质萎缩,轴突弥散变性,同时脑室周围的室管膜细胞受到损伤,这些组织学变化可导致儿童的智力低下、肢体的痉挛。
【临床表现】
1.症状
(1)在婴儿期间,主要表现为头围增大,前囟膨隆,骨缝裂开,头皮变薄,头皮静脉怒张,有头颅透光现象。
(2)神经系统发育障碍。
2.体征
(1)头围增大,前囟膨隆。
(2)听诊可有“破罐”音。
(3)眼球呈“落日征”,眼球活动障碍。
(4)视乳头水肿可以不明显,视网膜静脉曲张。
(5)运动异常,包括肢体痉挛性瘫,以下肢为主,可呈剪刀步态,也可出现各种内分泌紊乱。
【辅助检查】
1.CT和MRI
可以明确是否存在脑积水及是否合并其他颅内疾病。
2.腰穿
应于手术前行腰穿检查,行脑脊液常规、生化和细菌培养检查,除外颅内感染。
【治疗】
1.药物治疗
(1)抑制脑脊液分泌药物:
如每日乙酰唑胺10mg/kg。
(2)利尿剂:
每日呋塞米1mg/kg。
(3)渗透利尿剂:
每次甘露醇1g/kg。
2.非分流手术
对于梗阻性脑积水及鞍上池囊肿引起的脑积水,可行脑室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
3.脑室分流术
有脑室-腹腔分流,脑室-心房分流术,脑室-胸腔分流术,脑室-矢状窦分流术等,其中以第一种最常见。
【并发症及处理】
1.感染
是脑积水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若行腹腔分流手术,则可发生于颅内,腹腔和皮下隧道,并可相互扩散,一旦感染难以控制,应拆除分流装置给予抗感染治疗。如不能耐受颅压高可行脑室外引流术,待感染治愈后再放置新分流装置。
2.分流管梗阻
近端多由脉络丛包裹引起,远端多由大网膜或粘连肠管包裹引起。如梗阻严重,应行分流管调整或重新行分流术。
二、脑脓肿
脑脓肿(cerebral abscess)是化脓性细菌侵入脑内所形成的脓腔。
【病因及发病机制】
脑脓肿最常见的致病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杆菌、大肠杆菌等,有时为混合感染。致病菌常因感染源的不同而异。可直接来自邻近的感染病灶,如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等,直接波及邻近的脑组织,多位于原发病灶的邻近部位。由肺部的各种化脓性感染、细菌性心内膜炎等经血行播散,脓肿常位于大脑中动脉分布区且常为多发脑脓肿,婴幼儿青紫型心脏病所致脑脓肿也属血行感染。开放型颅脑损伤,化脓性细菌直接从外界侵入脑部。另外,不明病因者称之为隐源性脑脓肿。
脑脓肿的病理过程包括:
1.急性脑炎阶段
病变部位有炎性细胞浸润,局部脑组织发生软化坏死,周围脑组织有水肿表现;
2.化脓阶段
液化区扩大融合形成脓腔;
3.包膜形成阶段
脓腔外周的肉芽组织同血管周围结缔组织、神经胶质细胞增生逐步形成脓肿包裹。
【临床表现】
1.症状
(1)全身感染症状:
如发热、头痛、呕吐等。
(2)颅内压增高症状:
持续性头痛并逐渐加重,伴呕吐。
(3)局灶性症状:
根据病灶所在部位的不同而出现各种相应脑受压的症状,如感觉运动障碍、失语、癫痫等。另外,脑脓肿在临床上还容易发生两种危象,即脑疝和脓肿破裂,二者均可使病情急剧恶心甚至死亡。
2.体征
(1)颅内压增高症状:
脉缓、血压增高、眼底水肿等。
(2)局灶性症状:
根据病灶所在部位的不同而出现各种相应脑受压的表现,如感觉和运动障碍等。
【辅助检查】
1.腰穿和脑脊液化验
脑脊液压力多数增高,为防止脑疝形成,腰穿时应小心谨慎。脑脊液在早期细胞数增主,脓肿形成时细胞数可逐渐减少,但蛋白质含量多数增高。
2.头X线
可发现脓肿的原发病灶,如颞骨岩部骨质破坏和乳突气房消失。
3.头CT扫描
可以确定脓肿的存在位置、大小、数目和形态,不仅有诊断价值,而且还有助于选择手术时机和确定治疗的方法。在早期CT可显示病灶呈边缘模糊的低密度并有占位效应,后随脓肿形成,增强扫描可清晰显示环状强化。另外,病灶周围会出现明显不规则的脑水肿。
4.MRI扫描
可清晰显示病灶形态、位置、大小和形成程度。
【鉴别诊断】
应与化脓性脑膜炎、硬膜外和硬膜下脓肿、颅内静脉窦栓塞、脑肿瘤鉴别。通过各种造影、CT、MRI,一般可以明确诊断。必要时可行穿刺明确诊断。
【治疗】
脓肿未形成时一般只采用抗生素及降低颅内压的药物,包膜形成后可行手术治疗。
1.穿刺法
适用于各部位单发的脓肿,特别是脓肿部位较深或位于功能区或患儿不能耐受开颅手术的。不适于多发或多房性脓肿或脓肿有异物的。术前可根据CT、MRI等精确定位,穿刺成功后尽量将腔内脓液彻底抽净,并注入抗生素。很多患儿需反复抽脓。
2.引流法
即在穿刺时在脓腔内置引流管引流脓液。
3.脓肿切除术
一般在脓肿包膜完全形成后进行,开颅切除脓肿。
【预后】
一般儿童病例较成人预后差,机体免疫力低者预后不好,多发脓肿,多房脓肿者预后差。位于脑深部或重要功能区者预后差。肠源性心源性脑脓肿或伴有其他并发症者预后较差。
(冀园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