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支架内再狭窄1例
【病史资料】
患者男性,77岁。因“间断胸痛5年,加重5h”于2016年9月至医院就诊。
现病史:
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无气短、大汗及放射痛,服硝酸甘油30min缓解,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行PCI治疗并置入3枚支架,后规律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美托洛尔等治疗。5h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再次出现上述症状,伴出汗,含服硝酸甘油无缓解。
既往史:
既往体健。
个人史:
无吸烟、饮酒史。
体格检查:
体温36.5℃,脉搏75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42/85mmHg。查体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cTnI 0.22ng/ml。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常规、血糖、血脂未见异常。复查心肌酶cTnI 2.25ng/ml,CK 449U/L,CK-MB 56U/L。
(2)心脏超声:
左心房扩大,左室下后壁基底段运动幅度减低。
(3)心电图:
窦性心律,Ⅱ、Ⅲ、aVF导联ST段略抬高,V2~V5导联ST段略压低。复查心电图:心房颤动,室性早搏,Ⅱ、Ⅲ、aVF、V7~V9导联T波倒置。
初步诊断:
冠心病,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PCI术后,阵发性心房颤动。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病史、症状、心电图及心肌酶结果,诊断为冠心病、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PCI术后、阵发性心房颤动。
【冠脉造影】
造影前用药: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辛伐他汀、单硝酸异山梨酯、泮托拉唑肠溶片口服,替罗非班静滴。
入院第5天行冠脉造影:
冠状动脉右优势型。左主干未见异常。前降支中段80%局限性狭窄,远端血管约2 mm。回旋支可见斑块。右冠脉中远段可见支架影,中段80%局限性狭窄(图3-1)。
图3-1 入院第5天冠脉造影
应对策略:
右冠脉为“罪犯血管”且为支架内再狭窄,予以药物涂层球囊治疗。
【手术过程】
手术用药:
肝素7000U。
入院第5天行介入治疗:
JL 3.5指引导管至右冠脉开口,BMW导丝通过再狭窄病变到达远端,先后应用2.5mm×15mm Sprinter和3.0mm×15mm NC Sprinter球囊对病变处(10~16)atm×(10~30)s预扩张后,3.5mm×26mm SeQuent药物涂层球囊8atm×60s扩张(图3-2)。
图3-2 手术过程
最终结果:
病变处理部位无残余狭窄,无造影剂渗出和夹层,TIMI 3级。
【PCI术后及随访】
术后用药:
阿司匹林、氯吡咯雷、辛伐他汀、泮托拉唑肠溶片。
2016年12月造影示:
右冠脉药物涂层球囊处理部位轻度内膜增生,余血管与前次造影结果比较无明显变化(图3-3)。
图3-3 2016年12月术后随访造影
病病例总结
支架再狭窄目前仍然是支架治疗的难题,支架内再狭窄的病理基础最多见的是内膜增生,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展,发现支架内也可以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支架内斑块也可以发生破裂,继发血栓形成,引起临床上恶性事件。本例患者发生再狭窄机制考虑是斑块破裂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原则是尽快、及早手术,尽可能短时间完成手术。本例患者年龄较大,处于心肌梗死急性期,原有心肌梗死、支架置入,入院后无胸痛加重、ST段无抬高,未行急诊介入治疗。介入治疗中未行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 ultrasound,IVUS)观察支架情况为本例患者不足。
(刘凡 鲁静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