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胸腔闭式引流术及其管道护理
胸腔闭式引流术(thoracic closed drainage)的目的是通过持续引流胸腔内积气、积液而恢复胸腔内正常负压,促使肺扩张。胸腔闭式引流还可治疗胸膜腔感染、观察胸腔内出血情况等。
一、适应证
1.外伤性、自发性、张力性气胸或大量胸腔积液引起纵隔移位、呼吸困难。
2.胸腔脓液过稠,经穿刺不能抽尽,需进行胸腔冲洗或注药者。
3.胸科大手术后。
二、操作步骤
(一)物品准备
胸腔闭式引流包、无菌水封瓶(广口玻璃水封瓶或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瓶)、无菌手套、皮肤消毒剂等。
(二)操作方法
1.体位 斜坡卧位或平卧位。
2.引流部位定位 气胸为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血、脓胸为腋中线与腋后线之间6~8肋间。也可根据体征、X线胸片、超声检查定位。
3.常规消毒定位处皮肤,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孔巾,局麻。
4.在引流部位肋骨上缘作1cm的横切口,用血管钳分开肌层直达胸膜,刺破胸膜达胸膜腔,沿血管钳指引之方向将引流管插入胸膜腔内1~3cm,引流管末端与无菌水封瓶相连。另外也可采用套管针穿刺法在预定的部位作皮肤小切口后,套管针直接插入胸膜腔,拔出针芯,将引流管通过套管插入胸膜腔,退出套管针,引流管末端接无菌水封瓶。
5.调整好引流管位置后用缝线将导管固定于皮肤上,缝合皮肤伤口,覆盖无菌敷料。
三、护理要点
1.患儿取斜坡卧位或坐位,使胸腔容积增大,有利于呼吸与引流。患儿肢体需适当约束,以免将引流管拔出。必要时遵医嘱镇静。
2.水封瓶放置位置应低于引流部位60cm以上,以免瓶内液体倒流。水封瓶长管插入水面下的深度要适宜,一般在液面下2cm。插入过深,不利于胸腔内气液的排出。如果使用的是广口玻璃水封瓶,水封瓶每天更换一次;使用一次性胸腔闭式引流瓶一周更换一次,引流液过多时达瓶身最高刻度及时更换。更换水封瓶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继发感染,注意必须夹紧引流管,以免空气进入及液体逆流入胸腔。
3.保持引流管通畅 ①经常检查引流管有无扭曲、受压或打折。②观察水封瓶长管水柱的波动,吸气时应上升,呼气时水柱下降。上下波动约为4cm。如波动停止,提示引流管堵塞,或肺已完全复张。常见堵塞原因如引流管内血块、纤维素块或脓块堵塞;引流管侧孔紧贴胸腔壁;引流管安装的位置过低,膈肌上升后堵塞引流管;胸壁切口包扎不当而使引流管受压;引流管扭曲、打折;引流管插入过深或过浅等,应立即查找原因,予以排除。③经常用手离心方向挤压引流管。也可在水封瓶处接低压吸引器持续负压吸引。④鼓励大患儿咳嗽、深呼吸或吹气球,以助肺复张,排除胸腔内积液与积气。
4.密切观察引流情况 胸腔闭式引流是以重力引流为原理,胸膜腔内的积液或积气由于压力超过大气压,经引流管进入水封瓶内。水封瓶瓶身上有液面高度标志,每班接班时应做上标记,以准确记录本班引流液量、性质。引流液量多时每小时记录一次。血胸患儿引流时,更应注意引流量及生命体征变化。每小时超过5ml/kg,应考虑有活动性出血,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5.冲洗 脓性胸腔积液过度黏稠,难以排除时,可注入0.9%氯化钠溶液冲洗数次。注意冲洗时两人配合,确认血管钳夹闭引流管才能移开冲洗的注射器,防止空气进入胸膜腔。
6.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伤口有无感染,及时更换敷料。
7.意外情况处理 ①如果出现引流管连接处松脱、水封瓶长管未插入液面下、水封瓶倒翻或打破等情况,致使空气进入胸膜腔时,应尽快调整好水封瓶装置或夹紧引流管,重新更换水封瓶后再开放引流管;②如果引流管脱出致大量空气进入胸膜腔,应立即用无菌凡士林纱布压住伤口处,使其密闭,并通知医师重新置管。
8.拔管 患侧呼吸音恢复、呼吸困难改善;引流管内无液体、脓液流出,无气泡溢出;胸透积液、积气消失或已不多时,夹管观察24~36小时,无异常即可拔出引流管,立即用凡士林纱布和无菌纱布覆盖于伤口上,加压包扎至伤口愈合。
(刘瑞冰 王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