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疾病概要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是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化脓性炎症,重者炎症深达乳突骨质。本病临床上较为常见。以耳内长期间歇性或持续性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为临床特点。
【主诉】
女性,50岁。主因“左耳间断流脓伴听力下降10年,加重3年”就诊。
【印象诊断】
问题:根据主诉,应考虑哪些疾病?最可能诊断是什么?
诊疗思维:首先考虑外、中耳常见感染性疾病,还应考虑中、外耳良恶性肿瘤(继发感染)以及特殊性感染等。
知识点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症状

耳溢液:为间歇性,或持续性,当上呼吸道感染或经外耳道再感染时,流脓发作或脓液增多,分泌物多为脓液或黏液性,或纯脓性。炎症发作期或肉芽、息肉受到外伤时,分泌物中可带血。
听力下降:患耳可有不同程度的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听力下降程度与鼓膜穿孔大小、位置、听骨链是否受损以及迷路正常与否有关;鼓膜紧张部前下方的小穿孔一般不引起明显的听力下降;后上方的小穿孔则导致较重的听力损失。
耳鸣:部分患者可有耳鸣,多与内耳受损有关。鼓膜穿孔引起的耳鸣,在将鼓膜修补后耳鸣可消失。
【问诊】
问题:根据主诉,在问诊中需要注意哪些要点?
临床思维
1.长期反复耳溢液伴听力下降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典型表现,应主要围绕该疾病的临床症状进行问诊。不能除外其他疾病以及中耳炎颅内、外并发症的可能,应针对性询问有意义的阴性症状加以排除。
2.问诊要点
(1)耳道流脓时间和诱因,加重及缓解因素,脓液性状,有无臭味等。
(2)是否听力下降及其发生的时间和程度。
(3)伴发症状或有意义的阴性症状:是否伴有眩晕和面瘫等症状,其与耳流脓侧别及发作时间上是否存在联系。
(4)既往诊疗经过,以及慢性疾病史:如采取过哪些治疗,疗效如何;是否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外伤或手术史、传染病史等,这对诊治方案的制订有意义。
病史问诊:患者于10年前一次“感冒”后出现左耳内疼痛伴发热,自服“抗感冒药”后无明显好转,1周后出现左耳流脓,疼痛减轻,当地诊所诊断为“急性中耳炎”行全身抗生素治疗和局部滴耳治疗后症状缓解。近3年来仍出现反复左耳流脓,每年2~3次,脓液稀薄无臭味,“感冒”后症状明显,偶有耳鸣、似“吱吱”声;无明显左耳听力下降、眩晕,自行使用局部滴耳药物治疗后有好转。近3个月来再次出现左耳流脓,并逐渐加重,自觉左耳听力较右侧明显下降,门诊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左耳)”,予以3%过氧化氢及复方诺氟沙星滴耳剂滴左耳治疗3周后,病情明显缓解。现已干耳2个月,为求彻底治疗及改善听力再次就诊。既往:无其他系统性疾病,无结核病史、耳部手术及外伤史,无耳聋家族史。
【查体】
问题: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查体需要注意哪些要点?
临床思维:首先应重点检查鼓膜像,注意鼓膜是否有穿孔,特别注意穿孔部位和大小(可协助判断中耳炎是否伴有胆脂瘤),注意残余鼓膜(有无钙化)、鼓室内黏膜情况及分泌物性状,是否存在肉芽或息肉,外耳道或上鼓室外侧骨壁是否有塌陷或破坏等。此外,还应注意乳突外侧壁皮肤是否有隆起,充血及压痛。注意检查面肌的静态与动态对称性,排除面神经受损情况。
专科查体:双耳廓无畸形,乳突区未及红肿及压痛;右外耳道及鼓膜未见异常;左外耳道清洁;外耳道后上壁完整;鼓膜紧张部大穿孔;鼓室内黏膜湿润;双侧面神经功能正常。
【辅助检查】
问题1: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此时最需要进行何种检查?
临床思维:结合病史及专科查体,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诊断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此时,颞骨高分辨率CT是最有效的诊断方法。它能够清晰地显示耳部及其邻近组织的精细解剖结构,对耳部先天畸形、外伤、各种中耳炎症及某些耳源性颅内并发症、肿瘤等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对制订手术方案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问题2:以诊治为目的,还需进行哪些辅助检查?
临床思维:音叉试验及纯音测听是一种主观测听,可了解耳聋性质和程度,有助于治疗方案制订及疗效评估。声导抗包括咽鼓管功能试验,后者对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及预后评估有指导意义。
辅助检查结果:韦伯试验偏向左侧;瘘管试验阴性,无自发性眼震;纯音测听(图7-6)提示为左耳听力下降,传导性为主,气骨导差约40dB。左耳咽鼓管功能正常。颞骨高分辨率CT示(图7-7):左侧上鼓室、鼓窦有软组织密度影,听骨链形态基本正常,乳突气化不良。
图7-6 患者纯音测听听力图(左耳)
图7-7 患者颞骨CT(轴位,左耳)
【病情分析】
问题:患者听力损失的性质和程度如何,对诊治方案有何提示?
临床思维:音叉试验及纯音测听均提示为传导性耳聋,听力损失程度为轻中度。通常气骨导差超过30dB即应怀疑听骨链存在问题,提示如果条件允许,有可能通过手术进行听力重建;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先封闭鼓室,考虑二期听力重建手术以提高听力。
【诊断】
问题1:本病例的初步诊断及其诊断依据是什么?
诊疗思维:根据患者病史左耳长期反复流脓伴听力下降,查体发现左耳鼓膜紧张部大穿孔,纯音听阈检查提示传导性听力损失,颞骨高分辨率CT提示左耳上鼓室及鼓窦高密度影,无骨质破坏。同时未发现中耳恶性病变和结核性中耳炎的临床证据,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诊断比较明确。
问题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常见致病菌有哪些?本病的主要病因是什么?
临床思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常见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铜绿假单胞菌次之,其他较常见致病菌变形杆菌、表皮葡萄糖球菌、克雷伯杆菌等。
本病主要病因: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恰当而彻底的治疗,迁延为慢性;②急性坏死性中耳炎病变深达骨膜骨质,组织破坏严重者,可延续为慢性;③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下降;④鼻部和咽部的慢性病变。
【鉴别诊断】
问题:本病例还应与哪些疾病进行鉴别?
临床思维
本病应与以下几种疾病进行鉴别:
(1)伴胆脂瘤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见相关章节。
(2)慢性鼓膜炎:耳内流脓、鼓膜上有颗粒状肉芽,但无穿孔及明显听力下降,颞骨CT显示鼓室及乳突正常。
(3)中耳癌:好发于中年以上患者。大多有患耳长期流脓史,近期有耳内出血,伴耳痛,可有张口困难。检查时可见鼓室内有新生物,有接触性出血。早期即可出现面瘫,晚期可有第Ⅵ、Ⅸ、Ⅹ、Ⅺ和Ⅻ脑神经受损表现。颞骨CT提示骨质破坏,新生物活检可确诊。
(4)结核性中耳炎:起病隐匿,耳内脓液稀薄,听力损害明显,早期发生面瘫。鼓膜大穿孔,有苍白肉芽。颞骨CT提示鼓室及乳突常有骨质破坏区及死骨。肺部或其他部位有结核病灶。肉芽病检可确诊。
知识点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与中耳胆脂瘤的鉴别诊断表

【治疗方案】
问题1:患者下一步应当如何处理?
临床思维:患者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诊断较明确,现已经干耳2个月,鼓膜紧张部大穿孔,患者要求改善听力,应收入病房,进一步行术前检查,制订和实施手术治疗方案。
问题2:该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临床思维:治疗原则:控制感染、通畅引流,清除病灶,恢复听力,消除病因。局部用药:①抗生素溶液或抗生素与糖皮质激素混合液:0.3%氧氟沙星滴耳剂,用于鼓室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较多时。②酒精或甘油制剂:3%~4%硼酸甘油,3%~4%硼酸酒精等,适用于脓液少,鼓室潮湿时。③粉剂:硼酸粉,磺胺噻唑与氯霉素粉等,仅用于穿孔大,分泌物很少,或乳突术后换药。
知识点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局部用药注意事项

1.用药前应彻底清洗外耳道及鼓室内脓液,3%过氧化氢溶液或硼酸水清洗,然后用棉签拭净或以吸引器吸尽脓液,方可滴药。
2.禁用氨基苷类抗生素滴耳剂。
3.水溶液易经小穿孔进入中耳为其优点,但易流出。甘油制剂比较黏稠,接触时间长,却不易通过小穿孔。
4.为通畅引流,当患耳脓液多或穿孔小时,应忌用粉剂。
5.避免用有色药水,以免妨碍对局部的观察。
6.需使用抗生素滴耳液时,应参照中耳脓液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适当的、无耳毒性的药物。
7.忌用腐蚀剂。
问题3:手术治疗原则和手术方式的选择?
临床思维:手术治疗原则:彻底清除病灶(影响传音结构的炎性病灶);注意保护中耳和内耳的结构;完壁式乳突手术要保证咽鼓管和鼓窦通气,开放式乳突手术要解决中耳引流;重建中耳传音功能。
问题4:术前交代的主要内容有什么?
临床思维:①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病情,强调手术的必要性及目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易导致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因此手术有必要性,目的是清除病灶、干耳及提高听力,但强调术后有可能因清除病变而导致听力下降及耳鸣,甚至是严重不可逆的听力下降;②向患者简要介绍术者、手术方案、大致时间;③交代术中及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表现及其处理,包括面瘫、出血(乙状窦、乳突导静脉、颞浅动脉损伤)、化脓性耳廓软骨膜炎、脑脊液漏、严重眩晕、听力下降、移植物坏死、耳鸣、术后复发、术腔反复感染流脓需再次手术、伴发中耳癌的可能;④介绍术后恢复过程,强调术后可能会出现一过性的各种不适,术后换药和康复时间可能比较长,使患者有一定的心理预期;⑤其他需要交代的事项并合理解答患者提问。

住院期间检查及治疗

根据术前颞骨CT判断病变组织累及乳突、鼓窦、上鼓室及前鼓室,耳内径路暴露困难。
入院后完成术前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血生化(肝功、肾功、血糖、电解质等)、凝血功能、输血八项(乙肝、梅毒、艾滋病及丙肝相关抗体等)、血型、胸部X线平片、心电图。各项检查结果未见异常。行耳内镜检查提示:左耳鼓膜紧张部大穿孔,听骨链完整,咽鼓管鼓室口无明显堵塞,鼓室黏膜未见上皮化。临床诊断: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左)。充分准备后于全麻下行左耳联合径路鼓室成形术。
手术情况:本例患者术中行完璧式乳突根治。耳后沟切口,开放鼓窦,见乳突呈板障型,乳突、鼓窦、鼓室引流通道有淡粉色肉芽组织及水肿的黏膜,行乳突轮廓化,清除乳突、鼓窦、鼓室通道病变组织;开放上鼓室,见上鼓室内肉芽组织,清除病变组织,探查面神经水平段骨管完整。于耳道后壁、距鼓环1cm处切开外耳道皮肤,暴露鼓膜,见鼓膜紧张部大穿孔,中耳腔内有少许黏性分泌物,鼓膜残留边缘增厚,于穿孔边缘造植入床,将外耳道后壁皮瓣及残留鼓环翻向前下方,探查听骨链完整,镫骨形态正常,锤砧骨周围纤维组织粘连带,分离粘连带,检查听骨链活动好,圆窗反射存在。自切口取颞肌筋膜封闭鼓室,修补鼓膜。缝合切口,耳道内放置浸有抗生素的明胶海绵及碘仿纱块,耳部敷料加压包扎。将术中取出标本送病理。
【术中要点】
问题1:术中如何判断是否能够需要人工听骨?
临床思维:中耳乳突手术行听力重建的基本条件包括有较好的实用骨导听阈,一定空间的含气中耳腔,咽鼓管功能正常,中耳腔黏膜正常或接近正常,有可用的残余听骨链,如活动正常的残余镫骨或镫骨底板,以及病灶被彻底清除。
问题2:术中最需要注意避免的并发症是什么?发生后如何处理?
临床思维:面神经深在颞骨内走行,易损伤,而一旦损伤将严重影响容貌,对患者心理打击很大,极易引发医疗纠纷,故中耳乳突手术首要注意避免损伤面神经。其关键在于准确辨别鼓室及乳突各种相对固定的标志,如外半规管隆突、砧骨窝、匙突等,根据这些标志与面神经各段的空间位置定位面神经走行,特别注意面神经畸形的可能。术中应常规使用面神经检测仪,可准确判断面神经位置,但不能绝对依赖仪器,对面神经解剖的透彻理解以及扎实的手术技术始终是避免面神经损伤最重要的因素。在使用电钻时应注意沿面神经走行方向分层磨除骨质,并注水降温。如果术中出现面神经损伤,应视情况将面神经骨管及鞘膜打开,充分开放减压,如面神经连续性中断,应行面神经吻合、移植、舌下神经-面神经吻合术,术后静脉给予营养神经、激素等治疗。
术中避免过分触动听骨链而导致的感音神经性耳聋及耳鸣:①如果听骨链有粘连,首先处理砧镫关节,然后处理其余听骨;②在处理卵圆窗周围病变时,选用合适的吸引器管,同调整合适的吸引负压;③清理附着于镫骨上的软组织时,另一只手用45°0.5mm小钩针固定镫骨。

术后情况

患者术后按中耳乳突术后护理常规,普通饮食,给予抗炎对症治疗,恢复顺利。术后无发热,无鼻漏,无明显头晕,无口角歪斜、闭目露白,患耳听力于术后前两天自觉有所改善,第三天自觉听力下降。局部情况:耳部敷料于术后第一天为淡血性液体所浸透,给予更换,术后第三天撤除敷料,并每天多次更换耳道口被渗出物浸透的纱条。术后7天拆除耳后切口缝线,10天左右取出耳道内填塞明胶海绵。
【病情观察】
问题1:术后应注意患者哪些情况?
临床思维:中耳乳突术后,除注意观察患者基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以外,还应注意观察是否有面瘫,眩晕,脑脊液鼻漏、严重耳鸣等症状的发生;局部应注意耳部敷料渗出情况,耳部切口愈合情况,耳道上皮及移植筋膜有无坏死感染。反复行韦伯试验判断术耳是否发生感音神经性耳聋。
问题2:患者术后表现何为正常?何为异常?如何应对?
临床思维:对于听力重建者,术后头两天通常会觉听力有所提高,但随后可能会出现听力下降的情况,多是由于耳道填塞物因被渗出物浸透膨胀,阻碍声音传导所致。此外,中耳乳突术后通常会一过性切口疼痛,耳闷,耳鸣,头晕等不适感,多会在拆除绷带及撤除耳内纱条后明显缓解。如果出现迟发型周围性面瘫,则要考虑面神经受压或受感染,除撤除耳道内填塞物外,给予积极的抗炎、营养神经和激素治疗;如果出现明显的眩晕、恶心、呕吐,则考虑迷路炎的可能,给予抗炎对症处理;如果听力重建者,韦伯试验由偏向患侧变为居中或偏向对侧,则考虑发生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可能,应积极及时治疗。
【出院随访】
问题:中耳乳突术后何时可以出院?出院后应注意些什么?
临床思维:患者于乳突术后2~3天撤除头部绷带,如果病情稳定,没有明显眩晕、面瘫、耳痛等术后并发症表现,此时可以出院。
术后规律的换药对康复非常重要。嘱患者于术后7天后拆线,10天左右复查,撤除耳内碘仿纱条及明胶海绵,予以抗生素滴耳剂滴耳。并每2周复査1~2次,然后于3个月、6个月、1年复查(如果是开放式乳突手术,通常术腔完全上皮化愈合约需1~3个月)。根据需要复查纯音测听,一般为抽出耳道填塞物后、术后1、3、6、12个月。

出院后情况

本例患者出院后定期复查行耳部换药,恢复顺利,未发生面瘫、眩晕、听力下降等,于术后1个半月左右,无脓性分泌物,鼓膜愈合良好,复查听力提示听力为轻度传导性耳聋,语频气骨导差平均10dBHL,较术前明显提高。继续随诊观察。
小结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耳科常见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长期间断性耳流脓,听力下降。耳镜检查可见鼓膜紧张部穿孔,鼓室黏膜可正常或水肿、肉芽增生;听力学检查存在气骨导间距,咽鼓管功能检查可正常或不良;影像学表现为鼓室、乳突密度增高影,可伴有骨质的吸收破坏。本病诊断应根据病史、鼓膜穿孔及鼓室情况,结合颞骨CT图像综合分析诊断病变性质及范围,而不可仅凭鼓膜穿孔的位置、大小以及流脓的情况匆忙作出诊断。治疗原则包括控制感染、通畅引流、清除病灶、消除病因,恢复听力。

(高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