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局部用药原则
一、局部麻醉剂用药原则
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临床工作中,不少检查和治疗需要使用局部黏膜麻醉药,它可在患者意识清醒条件下局部可逆性地阻断神经冲动的发生和传导。但应注意该类药物的毒性作用,防止可能出现的中毒、休克甚至死亡,故应谨慎用药。
1.普鲁卡因(procaine)
早期的酯类局麻药。其皮肤、黏膜穿透力弱,故需注射给药。为降低毒性、延长作用时间,常加入少量肾上腺素混合使用,作用时间可延长1~2小时,常用浓度为1%~2%。
2.丁卡因(dicaine)
又名地卡因、潘妥卡因,是常用的黏膜表面麻醉剂。局部麻醉作用比普鲁卡因强10~15倍,其毒性也相应增强,过量或对其过敏者严重时可致死亡,故用量一次不超过60mg。常用浓度为1%~2%。丁卡因黏膜穿透能力强,作用迅速,鼻部手术时用1%~2%丁卡因棉片或纱条,内加滴1∶1000肾上腺素,稍加挤干后填于鼻腔黏膜表面各处,15分钟后取出即可达到麻醉效果。棉片过湿,则用量大,且易被患者咽下吸收,引起中毒。地卡因毒性大,不可注射给药。
3.利多卡因(lidocaine)
又名赛罗卡因,局麻作用和穿透力比普鲁卡因强,组织弥散较快而广,安全范围大。常用于浸润麻醉和神经传导麻醉阻滞,常用浓度分别为0.5%~1%和1%~2%。成人用量一次不超过0.2g。
4.鼓膜麻醉剂(bonain solution)
苯酚、可卡因、薄荷脑各等量。可卡因借助苯酚破坏鼓膜表皮层的作用,达到鼓膜深层,充分发挥对鼓膜的麻醉作用。用于鼓膜穿刺、切开或贴补前的表面麻醉。用时以细卷棉子蘸取鼓膜麻醉剂少量,只涂于鼓膜穿刺或切开部位,不可扩大范围。
二、耳部用药原则
耳部器官狭小深在、结构精细,鼓膜菲薄,中耳黏膜细嫩,有敏感神经分布,与内耳淋巴液有前庭窗、圆窗薄膜相隔。耳部用药应用前应:①先清洁外耳道,取出耵聍,拭净外耳道分泌物。②选用呈弱酸性的滴耳剂,外耳道正常的分泌物亦为弱酸性,可保护外耳道上皮抵抗细菌侵入,有腐蚀作用的药物不可随意于耳内使用。③滴耳液使用前应用手适当加温,因药液过凉滴入耳内可诱发眩晕。④鼓膜穿孔者应考虑滴耳剂的弥散作用,甘油类溶剂有吸水性并能与分泌物随意混合而渗透到中耳,故临床上多选用,鼓膜穿孔者禁用酚类制剂,因酚、石炭酸可损伤中耳黏膜。⑤一般不宜使用粉剂,因为溶解性差的药粉喷入耳内后与耳内分泌物胶合成团,妨碍脓汁引流和后续治疗,严重者可引起颅内、外并发症。⑥可致内耳损伤的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等配制的滴耳剂不宜使用。⑦滴药时患耳朝上,滴药后保持该头位5~10分钟,并以手指反复轻压耳屏,以产生正负压力变化,促使药液进入鼓室。
1.5%碳酸氢钠甘油滴耳液(耵聍水)(sodium bicarbonate solution)
有软化耵聍、痂皮的作用。碳酸氢钠5g、蒸馏水50ml、甘油加至100m l。用于外耳道耵聍栓塞,每日5~6次,每次数滴,2~3日后待耵聍软化冲洗外耳道。
2.3%过氧化氢洗耳液(hydrogen peroxide solution)
过氧化氢溶液滴入耳内后,其初生态氧与脓液等有机物结成泡沫,具有消毒、清洁、除臭作用,用于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清洁、洗耳。每次数滴,滴后再用耳用棉签将泡沫擦净。2~3次/日。
3.复方红霉素滴耳液
用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其成分含有红霉素及氢化可的松。头偏健侧,滴入3~5滴,耳浴5~10分钟,3次/日。
4.0.3%氧氟沙星滴耳液(ofloxacin、泰利必妥滴耳液)
对铜绿假单胞菌及金葡菌有效,用于鼓膜炎、外耳道炎、化脓性中耳炎,每次3~5滴,每日2~3次。鼓膜穿孔的儿童不宜使用。
5.氯霉素滴耳液(chloromycetin)
抗菌谱广,对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有效。用于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滴耳,每次2~3滴,每日3次。
6.2%酚甘油滴耳液(phenol glycerine)
有消肿、止痛作用,用于外耳道炎、鼓膜炎及鼓膜未穿孔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每日3次,每次3~4滴。
7.硼酸酒精滴耳液
用于急慢性外耳道炎、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有消毒、收敛、止痒及防腐作用,可促使耳道分泌物呈酸性,阻止细菌生长繁殖。用药浓度4%。滴耳或涂擦耳道,每次1~2滴,每日3~4次。滴药后耳道或耳内可有短暂的刺痛感。
8.联苯苄唑溶液(Bifonazole solution)
亦称孚琪溶液。本品为咪唑类抗真菌药,具有广谱抗皮肤癣菌、酵母菌、丝状菌和双相真菌的功效,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糠秕马拉色菌和革兰阳性菌亦有效。用于真菌性外耳道炎,涂于患处,每晚1次,2~4周为1个疗程。少数患者有局部红斑、瘙痒、烧灼或刺痛感。
三、鼻部用药原则
鼻部用药时药液应不严重影响鼻黏膜纤毛功能。鼻黏膜表面黏液酸碱度在5.5~6.5,所用药液应与此相适应且等渗。鼻黏膜表面积大(约150cm 2),黏膜下丰富的血管网对药物吸收能力强,故局部用药应考虑到药物对于全身的副作用。通常情况下,鼻内不宜局部滴用抗生素溶液。因为鼻部化脓性感染病灶主要在鼻窦,鼻窦窦口多引流不畅,而鼻甲黏膜炎性改变主要为反应性炎症。鼻内滴用抗生素作用甚微,如长期使用有发生鼻内真菌感染的可能性。使用鼻部药物应采用正确体位和方法,使用鼻部滴剂前应擤净鼻涕,平卧位肩与床沿平齐,头后仰下垂,使鼻孔垂直朝上。每侧鼻孔滴3~4滴,30秒后头向左、向右偏斜各30秒,然后头恢复原位维持30秒,最后坐起将头前低,这样可使滴入的药液充分分布于整个鼻腔及各鼻道,以利于窦口开放。使用鼻部喷剂时采用坐位,擤净鼻涕后,左手持药瓶,将喷嘴放入右侧鼻孔,喷嘴方向对着右眼外角,使药液喷到鼻腔外侧壁结构,反之亦然,不应将药液喷至鼻中隔,以免引起鼻出血甚至鼻中隔溃疡、穿孔。
1.鼻内抗生素
前已提及鼻内不宜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但对于萎缩性鼻炎、鼻硬结症、不动纤毛综合征、Kartagener三联症(鼻-鼻窦炎、支气管扩张和内脏转位)等疾病,由于鼻黏膜表面黏液纤毛功能障碍,黏膜表面宜形成结痂,细菌得以在痂皮下滋生,此时可考虑局部应用抗生素。
莫匹罗星(mupirocin)用于鼻前庭感染,可有效地清除鼻前庭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以至于可减少由其产生的肠毒素对鼻黏膜的刺激从而减少鼻-鼻窦炎的发生。链霉素、庆大霉素用于治疗萎缩性鼻炎;利福平用于治疗鼻硬结症。
2.抗组胺药
鼻喷剂氮卓斯汀(azelastine)、左旋卡巴斯汀(levocabastine)每次2喷,每日2~3次,用于变应性鼻炎。此类药液喷入鼻腔后15~30分钟见效。
3.糖皮质激素
鼻喷激素现已成为治疗变应性鼻炎、鼻息肉的一线药物,也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主要手段。应用时应严格按照剂量,掌握正确鼻喷剂使用方法。对儿童患者应选择生物利用度低的药物。如用地塞米松滴鼻液极易吸收,用药时间长或剂量过大可产生明显全身副作用,目前已淘汰。常见用药:二丙酸倍氯米松(beclomethasone dipropionate)、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布地奈德(budesonide,雷诺考特)、丙酸氟替卡松(fluticasone propionate、辅舒良)、糠酸莫米松(mometasone furoate,内舒拿)等。二丙酸倍氯米松临床应用最早,但由于其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已逐渐被后面的鼻喷激素所取代。鼻用激素晨起喷用吸收效果佳,一般每次2喷,每日1~2次。
4.减充血剂
减充血剂的临床效用主要是解除鼻塞,改善鼻腔通气引流。需注意该类药物不能长期使用,连续应用一般不超过7天,否则易引起药物性鼻炎。应用时还应注意黏膜对药物的吸收作用,对心血管病、高血压等患者应慎用。儿童应用时浓度较成人减半。
1%麻黄素滴鼻液(ephedrine in N.S)小儿用0.5%浓度,收缩鼻黏膜血管,改善鼻腔通气,促进鼻窦引流。用于严重鼻塞者,每次2~4滴,每日3次,小儿临睡前禁用以防睡眠不佳。
羟甲唑啉滴鼻液(oxymetazoline in N.S.)血管收缩作用强而持久,继发性血管扩张作用较轻。3岁以下儿童不推荐使用,3~6岁儿童应减量使用。
5.肥大细胞稳定剂
色甘酸钠滴鼻剂(cromolyn sodium)、尼多克罗(nedocromile),用于预防过敏症状发作。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可在花粉期前一周开始应用。
6.黏膜刺激药
复方薄荷樟脑滴鼻剂:薄荷、樟脑、桉叶油。润滑鼻黏膜,刺激神经末梢,促进黏膜腺体分泌,除臭。用于治疗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常用药物还有复方鱼肝油滴鼻剂、液状石蜡滴鼻剂。
7.上颌窦冲洗液
成分:甲硝唑2g,氯霉素2.5g,糜蛋白酶5mg,氯化钠9g,蒸馏水加至1000ml。作用:对厌氧菌和需氧菌皆有杀菌作用,并可稀化黏液。用于慢性上颌窦炎上颌窦穿刺冲洗之用。
四、咽喉部用药原则
咽喉部神经敏感,刺激性强的药物易引起咽反射。咽喉处空气流量大,不宜长期用粉末制剂以防加重咽部干燥感,如需应用则每次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呛咳。抗生素类药物不宜长期局部应用,以防出现耐药菌株和真菌感染。
1.含漱剂
用于咽部,为水溶液,每次含漱应尽量维持较长时间,含漱后吐出,不可咽下。含漱剂主要作用有:消毒、杀菌、保持口腔和咽部清洁;湿润咽部,使分泌物易排出;收敛止痛。
(1)复方硼砂溶液(Dobell溶液):
具有消毒、抗菌、防腐作用。用于咽部及口腔溃疡。每日分次含漱。
(2)口泰漱口液:
含有葡萄糖酸洗必泰、甲硝唑。用于溢脓口臭、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牙周肿痛。15ml/次,分次含漱。
(3)呋喃西林溶液(furacillin):
呋喃西林0.2g,蒸馏水加至1000ml。每日含漱。
2.咽部涂剂
涂剂具有润滑、刺激黏膜分泌及收敛作用,涂时用棉签蘸涂剂涂于咽部各壁,每日1~2次。适用于急性咽炎早期,慢性咽炎,干燥性咽炎等。
复方碘甘油(compound iodine glycerine):碘 1.25g,碘化钾 2.5g、蒸馏水 25m l,薄荷油 0.5ml,甘油加至100ml。用于慢性咽炎、萎缩性咽喉炎。涂咽,每日数次。
3.含片
将抑菌、消毒药与挥发性药一起作成含片含在口内,使药物在溶化过程中发挥作用。具有消肿止痛、清咽利喉、抗炎解毒的作用。常用药物有:复方草珊瑚含片、西瓜霜含片、银黄含片,含服,1~2 片/次,每日数次。
4.喷剂
用于急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口腔溃疡等。常见药物有:开喉剑喷雾剂,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功效,儿童用药,喷咽3~4次/日。此外还有金喉健喷雾剂、贝复济喷雾剂等。
5.雾化吸入剂
用于急性咽喉炎症。吸入用布地奈德溶液可促使炎性肿胀消退,应用时将2mg药液放入雾化吸入器,吸入,每日1~2次,一次雾化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连续应用不应超过10天。雾化吸入结束后勿忘漱口,清除口内残存激素以减少继发口腔或呼吸道真菌感染的机会。
(肖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