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你是心灵的秩序——护理伦理学概述
问题与思考
小丽是某医院的急诊科护士,某晚搭乘公交车上夜班时,车内人多拥挤,小丽觉得一个小伙子挤了自己一下便匆匆要下车,她发现刚才还在的钱包忽然不见了,肯定是那个小伙子干的!小丽一把抓住他质问自己钱包的下落,没想到小伙子挣脱开跑了。到达医院后小丽整理了一下自己气愤的情绪,开始了自己忙碌的夜班工作。半夜,救护车送来了一位满脸是血已处于失血性昏迷状态的患者,小丽与其他医护人员一起展开了对患者的救治工作。由于挪动患者身体,小丽发现患者的钱包掉了下来,捡起钱包时,她发现这个钱包竟然是她自己几个小时前刚被人偷走的那个!仔细分辨后她发现,该患者正是那个跑掉了的小偷!小丽什么也没说,继续对患者实施救治,当患者醒来认出正在忙碌着照护自己的小丽时,他的脸红了……当患者不好意思地询问小丽为何不报复偷自己东西的人时,小丽自豪地回答:“本着我自己的职业良心!”
思考:你认同护士小丽的处理方式吗?本案例能引起你对护理职业的哪些思考?
作为人类对自身生命自觉省思的结果,伦理学以其特有的对人性的尊重与维护,在护理工作中起着导航作用。护士的行为抉择从来都没有离开过伦理的考量,探讨伦理与道德的问题,对护士执业、护理质量的提高及护理学科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道德与伦理
(一)道德
1.道德的概念
在中国最早的古籍中,“道”的原意为“路”,后引申为事物运动和变化的规则;“德”与“得”相通,指的是人们对“道”的认识、践履而后有所得。“道”与“德'之间存在普遍性和特殊性、一般性和个别性的关系。“道”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在的客观规律,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的特点;“德”则是个体对“道”的学习、实践并内化为品行,具有特殊性和个别性的特点。春秋战国时代开始,人们将“道”“德”两字连用,意指在道德生活中形成的道德品质、道德境界及调整人与人关系的道德原则与规范。
在现代社会,道德(morality)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并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用以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维系,以善恶为评价标准。
2.道德的起源
在中外道德思想史上有着各种道德起源的学术观点,如神启论、天赋道德论、自然本性论等,但这些唯心主义或旧唯物主义者们都没有正确说明道德的来源问题。只有辩证唯物主义者找到了道德产生的主客观条件,从而揭示了道德起源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
由于劳动,人与人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关系形成;由于劳动,使人具有了意识、语言及思维。这些均为道德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同时,劳动产品的分配及人们现实需要满足之间的矛盾推动了道德的发展。没有劳动,就没有道德。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重要前提。
社会关系的发展,为道德起源提供了直接的基础。道德只有在社会中,在发生个人与整体、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的时候,才有可能发生;道德的发生必须以复杂到一定程度的社会关系为依据,道德从萌芽到形成,是同社会关系的日趋复杂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相关链接 道德起源的三个视角
劳动的出现是人类道德起源的重要前提,要真正全面而系统地考察人类道德的起源可从以下三个视角进行探寻:
(1)道德起源的生理前提:人类祖先的合群性本能为由人类劳动所直接产生的社会联系奠定了生理机能方面的基础。人类的社会联系正是从这种合群性本能中升华出来的。劳动的发展不仅需要而且必然使人这种群体的社会联系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密切。正是在社会及其发展进程中才产生了人类道德。
(2)道德起源的心理动因:原始民众在与自然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恐惧感,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社会共同体的归属感和敬畏感乃是人类道德得以产生的心理动因。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萌芽和发展使人成为道德的主体,促成了人的道德需要,创造了道德产生的必要性和动力。
(3)道德起源的社会基础:生产劳动是道德得以起源的社会基础和决定因素。劳动不仅带来了人们之间的交往,带来了利益矛盾和冲突,而且还使人们产生了对自身全面发展的要求。人们通过劳动不仅满足生存需要,而且在劳动中体验到人的本质、人的力量,萌发出对前景的向往和展望,从而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将处理好自己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为全面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手段。于是,道德不仅成了社会和谐、发展的保证,而且也成了社会成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不可或缺的追求。
3.道德的本质
道德的本质是道德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性质。
(1)道德的一般本质: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决定。道德受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2)道德的特殊本质: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第一,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体系,它不像法律、政治等具有一整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及执行机构。道德主要通过社会教育、宣传及个人的自觉努力起作用。第二,道德是一种非强制性的规范体系。它也不像法律、政治具有强制性,而主要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及内心信念等形式对人的行为进行调节与约束。
(3)道德的深层本质:
道德既具有精神性,又具有实践性。道德通过其价值方式,形成人们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具有精神性;同时,道德通过调节人的行为,达到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目的,从而具有实践性。
4.道德的特点
道德的本质决定了道德的特点。
(1)社会性:
一方面,道德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只要人类社会存在,维系社会发展的道德就存在;另一方面,道德贯穿于每一种社会形态的方方面面。每个社会都是由各种人际关系网络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只要有人与人关系的存在,调整他们之间关系的道德就存在。可以说,道德起源并服务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
(2)规范性:
道德对人与人关系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规范人的行为上,它以守则、公约、准则等形式倡导人们践行善、远离恶,并以此评价人们行为的道德与不道德。
(3)稳定性:
道德随着经济基础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有些道德规范渗透到文化传统、风俗习惯而使其世世代代得以保留。虽然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改变,但这些改变有时微乎其微,因而使得道德有相对的稳定性。如医学道德,它在很长的时间保持一贯的稳定性。
(4)层次性:
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道德体系,不仅会建立基本的道德原则,还必须在这些原则的支配和指导下形成不同层次的、众多具体的道德规范,以调节公众在各个领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体现了道德的层次性特点。
5.道德评价的标准及方式
道德评价是客观存在的。人们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自己或他人的道德行为作出善恶的评价。因而善与恶是道德评价的一般标准。所谓善就是在人与人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对社会有价值的行为;所谓恶就是对他人、对社会有害的、产生负面影响的行为。可见,善行是符合社会道德原则的行为,恶行则相反。在评价方式上,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三种形式进行的。
6.道德的结构及功能
道德是由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所构成的系统。道德意识是人在对一定的社会道德关系、道德活动的认识和理解基础上而形成的,并影响道德活动的心理过程和观念。道德关系是指人们基于一定的道德意识,遵循特定的社会道德准则,通过相应的道德活动而形成的社会关系。道德活动是指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而进行的,可以用善恶观念进行评价的群体活动和个体行为。三者相互制约、相互联系,进而使道德具有对个体及社会的认识、调节、导向、激励、辩护及沟通功能。
(二)伦理
1.伦理的概念
在中国古代,伦的原意为“辈”,在现代是指人与人的关系;而理的原意为“治玉”,取其对玉石的整治,要顺其纹路之意,在现代则指条理、道理或规则。在西方文化中,英文ethics,源自希腊语“ethos”,其意为习俗或品性。伦理(ethics)是指人与人相处的道理或调整人与人关系的规则。实质上,伦理是指一系列指导行为的观念,是从概念角度对道德现象的哲学思考,用于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2.伦理与道德的关系
在汉语中,“伦理”和“道德”两者在一定的词源意义上是相通的,而且与英语中的ethics和morality的词源含义相似,都是指调整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因而许多情况下可以互换使用。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两者又存在着差异:第一,伦理是伦理学中的一级概念,而道德则是伦理学中的二级概念,是伦理学研究的对象;第二,伦理侧重于理论,道德侧重于实践。伦理是系统化、形式化的道德规范与准则,道德则是具体的规范与准则;第三,伦理侧重在社会层面上使用,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维持人际关系所必须遵循的规则,涉及家庭、社会、国家等社会结构,具有社会性和客观性。道德则侧重在个体层面上使用,体现于良心、人品、修养等形式中;第四,伦理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应然”关系,道德强调的是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物之间的“实然”关系。伦理学探究人与人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这一“应该”带有了理想的色彩;而评价某人是有道德的或某行为是合乎道德的,是要对某人的具体行为作出道德评价。如一个人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可以认为他没有公德,但并不能说他没有伦理;再比如尊重患者的隐私权,是护理伦理原则在护理工作中的体现。
(三)伦理学
1.伦理学的概念
伦理学(ethics)是一门研究道德的学问,它以道德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作为哲学的分支学科,伦理学又称道德哲学。
在人类历史上,伦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具有时代气息的学科。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对古雅典城邦社会的道德生活进行了系统的思考和研究,后由其弟子将其言论整理而成的《尼科马克伦理学》是西方最早的伦理学专著。在中国古代没有使用伦理学一词,但却有着大量记载伦理思想的文献,代表作主要有《尚书》《周礼》《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19世纪末,随着社会发展,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复杂化,使得伦理学进入大众视野,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在现代社会,伦理学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人生哲学。
2.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经济利益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即是经济关系决定道德,还是道德决定经济关系,以及道德对经济关系有无反作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唯物主义伦理学与其他伦理学流派的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道德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利益决定道德,道德反作用于利益;第二,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问题,即是个人利益服从社会整体利益,还是社会整体利益从属于个人利益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价值取向和伦理原则。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个人利益应该服从于社会整体利益,而社会整体利益应是无数个人利益的集合体,应代表绝大多数的个人利益。
3.伦理学的分支学科
伦理学作为一门较成熟的科学,有自己的分支学科。主要有:
(1)理论伦理学(theoretical ethics):
是指研究伦理学基本理论的学科,现代西方理论伦理学的主体是元伦理学。
(2)描述伦理学(descriptive ethics):
是指描述和研究各种社会、民族、阶级或社会集团实际存在的道德状况(道德观念、道德规范等)的学科。它只对道德现象进行经验性描述和再现,又称记述伦理学。
(3)规范伦理学(normative ethics):
是以人的行为准则为研究对象,探究如何规定人们行动的理论学科。
(4)比较伦理学(comparative ethics):
是研究不同地域、时代、民族和各种文化背景下的道德实践,以考察各种道德异同的学科。
(5)实践伦理学(practical ethics):
是研究道德实践领域中的伦理学问题的学科。
(6)应用伦理学(applied ethics):
是以伦理学原则为依据,研究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伦理学问题的学科,也是对社会生活各领域进行道德审视的学科。
二、职业道德与护理职业道德
(一)职业道德
1.职业道德的概念
职业道德(professional morality)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职业道德;而同一种职业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道德要求。但无论何种职业道德,都会受到其所处社会主流道德的影响和制约。
2.职业道德的特点
(1)专属性与局限性:
职业道德是以调整职业活动中的各种关系为目的,对专门从事该职业的人群提出的道德要求。这一特点导致专属于某一职业领域的职业道德只对该领域人群发生作用,即在适用范围上具有局限性。
(2)时代性与继承性:
由于不同时代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不同,各种职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不同,导致职业道德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要求,体现了职业道德的时代性。同时,职业道德是以职业特征为主要标识的行为规范,因为职业内容的相似性与继承性、职业精神的一贯性与相袭性,导致职业道德具有相对稳定性与历史继承性。
在现代社会,职业成为体现人际平等、人格尊严及人生价值的重要舞台。因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成为新时代各行各业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二)护理职业道德
1.护理职业道德的概念
护理职业道德(nursing professional morality)是在一般社会道德基础上,根据护理专业的性质、任务,以及护理岗位对人类健康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对护理工作者提出的护理职业道德标准和护士行为规范。
2.护理职业道德的内容
(1)职业态度(professional attitude):
是指劳动态度。它反映了护士对待服务对象的心理准备状态与表现出来的行为倾向。护士的职业态度将会影响护理执业活动的方式和对职业的认知。
(2)职业理想(professional ideals):
是护士依据社会要求和个人条件,借助想象而确立的职业奋斗目标及渴望在从事护理职业活动的过程中所达到的理想境界与成就。
(3)职业责任(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
是指护士在护理职业活动中所承担的特定职责,包括其应该做的工作和应该承担的义务。
(4)职业技能(professional skills):
是指护士完成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护理技术和能力。
(5)职业纪律(professional discipline):
是指护士在护理执业活动范围内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6)职业良心(professional conscience):
是指护士在从业过程中,对职业责任的自觉意识,是对道德责任的自我感知能力和对道德行为的自我评价能力。职业良心的实质是自律。
(7)职业荣誉(professional honor):
是指护士在完成好自己的职责义务后所获得的社会肯定、赞许与褒奖,及由此而感受到的对护理职业的满足感。
(8)职业作风(professional style):
是指护士在其职业实践和职业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
3.护理职业道德的特点
护理职业道德是社会一般道德在护理实践领域中的特殊体现,是护理领域中各种道德关系的反映,涉及人的生命、疾病和健康问题,是护士在护理领域内处理各种道德关系的职业意识和行为规范,目的是为了促进护士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具备一般职业道德所具备的共性特征外,更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1)广泛性与社会性: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医学目的从恢复人类健康、延长寿命、降低死亡率发展到提高人口的生命质量,使之具有生命价值。这就决定了护理工作的广泛性和社会性,从而也决定了护理职业道德的广泛性和社会性。护士不仅要面向医院的患者,还要面向全社会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不同健康状况的人群;不仅要履行对患者的健康责任,还要承担起对其他人、对社会的健康责任;不仅要考虑患者的局部利益,还要考虑他人、社会和后代利益;不仅要看护理效果给社会带来的效益,还要考虑在护理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可能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2)人类性与人道性:
道德是有阶级性的,但医学、护理本身没有阶级性,疾病对人类的危害是不分阶级的,所以护理职业道德的人类性和人道性较其他道德领域更加丰富。2008年国务院颁布的《护士守则》第二条中明确规定“护士应当对病人一视同仁,尊重病人,维护病人的健康权益。”这就要求以人道主义作为护理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在护理领域中关心病人的健康、重视病人的生命、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维护病人的利益和幸福,平等地给予人道待遇,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3)实践性与协调性:
护理工作特别强调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践性强。护士处于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之中,在护理实践过程中,不仅要协调处理好自己与患者、医生、医技人员之间的责任关系、利益关系,还要以患者权益代言人的身份联系并协调患者与有关医务人员及机构的相互关系,建立维持一个有效的沟通网络,使诊断、治疗、护理等工作得以互相协调、配合,保证护理对象获得最适宜的整体性医护照顾。
(4)规范性与艺术性:
2008年国务院颁布的《护士条例》第十六条指出,护士执业,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技术规范的规定。因此护理工作必须高度敬业、严谨负责、一丝不苟,确保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等至关重要。但护理不是纯粹的科学,南丁格尔认为“护理是一门最精细的艺术”。护理艺术不仅渗透在躯体护理中,更多地体现在心理护理过程中。护士的言行举止会使患者产生心理反应,从而引起情绪变化。因而,护士应注意仪表、风度、气质、神态等外在品格的修养,更要提高自身内在的人文素养,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还要掌握沟通的技巧,善于了解患者的心理,通过自己的语言美和行为美作用于患者。
相关链接 新时期的护理职业道德建设
护理职业道德在护理服务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卫生部(原)自2010年起倡导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为护士提供了展现自身价值的平台,也使护士的职业道德经受严峻的考验,如何加强护士职业道德建设值得探讨。
引导护士正确认识护理职业价值:正确理解护理职业本身的服务价值、知识价值、技术价值和艺术价值,真正把自身的价值同患者的需要、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体现职业的自豪感。
护士要重视自身素质修养的提高:新时期的护士要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的要求,爱岗敬业,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加强人文学科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学习,增强护士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预见性问题的处理预测能力等。
注重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努力营造一个团结、互助、和谐、进取、富有凝聚力的集体,增强护士的道德责任感,从而促进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
加强监督与管理:逐步探索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护理职业道德内涵和水准。将护理职业道德纳入护士绩效评价内容及体系中,建立持续改进的长效监督考核机制,不断提高护理职业道德水平。
探寻更加合理的道德评价方法:建立科学、统一的护士职业道德标准,为客观评价护理职业道德水准提供依据。
三、护理伦理学
(一)护理伦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1.护理伦理学的概念
护理伦理学(nursing ethics)是研究护理道德的学问,它是应用一般伦理学的原理来解决和调整护理实践中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护理伦理学属于应用伦理学的范畴,其学科性质为护理学与伦理学的交叉学科。
2.护理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护理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护理道德现象、护理道德关系及护理道德规律。
(1)护理道德现象:
包括:①护理道德意识现象,即护理道德的观念、思想和理论;②护理道德规范现象,即评判护士行为的道德标准;③护理道德活动现象,即护理道德行为、护理道德评价、教育和修养。
(2)护理道德关系:
包括护士和患者的关系、护士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关系、护士和社会的关系及护士和护理科学之间的关系。
(3)护理道德规律:
是指隐藏在护理道德现象背后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3.护理伦理学的研究内容
(1)护理伦理学基本理论:
主要研究护理道德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阐明护理道德的本质与社会作用。
(2)护理伦理学原则、规范和范畴:
主要研究护士对患者、社会及同事应该承担的道德责任,指出护士在护理活动中应遵循的护理伦理规范体系。
(3)护理伦理修养、教育和评价:
主要研究护理道德修养的目标,提出护理道德教育与评价在护士修养过程中的意义、标准及方法。
(二)护理伦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护理伦理学与护理心理学
作为护理学的分支学科,两者在研究内容上有一定的相关性,并相互影响、互为基础。但其侧重点不同:护理心理学主要是从心理学的视角探讨心理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护患的心理特点及针对这些特点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方法,预防或减轻不良心理对患者的不利影响。而护理伦理学则主要围绕护患关系,探讨护士在护理实践中如何选择合乎伦理的护理行为,以建立和谐的护理人际关系。
2.护理伦理学与卫生法学
护理伦理学与卫生法学都是以调整护士护理活动行为规范为对象的学科。两者研究目标的方向一致,但所起作用的方式、范围及采取的途径与手段不同:护理伦理学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及传统习俗等非强制性方式在较广泛的范围内约束护患双方的行为;而卫生法学则主要是通过法律途径,以强制方式在小范围内起作用,主要以震慑为目标。
3.护理伦理学与医学伦理学
作为调整医护人员医疗护理活动的道德规范,医学伦理学与护理伦理学有着共同的目标与方向,导致两者的基本原则及基本规范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由于医疗与护理工作侧重点不同,使得两者在具体的伦理要求方面存在一些差别:护理伦理学以调整护士的行为为目的,以护理活动为着眼点;医学伦理学则更强调从医生的角度去考虑和处理医疗活动中的伦理问题,以医疗活动为切入点。
(三)学习护理伦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1.学习护理伦理学的意义
学习护理伦理学就是学习历代医护道德的优良传统及近现代中外护理先驱者的宝贵经验,进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树立热爱护理事业、忠于护理事业、献身护理科学事业的信念,更好地为护理事业作贡献。
(1)有助于护士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学习护理伦理学有助于护士从学科的角度对护理伦理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帮助护士对伦理问题做决策,并学习如何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目前,大多数护士对护理伦理学的知识没有系统化,有些停留在直觉层面,有些停留在个人喜好层面,有些还没有上升到对护理专业的认识高度。通过系统学习护理伦理学,有助于提高护士自身的道德修养,熟悉本专业的道德规范、掌握有关的伦理理论及原则,更好地面对和处理护理职业生涯中的多样化问题。
(2)有助于护士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随着医学和护理科学的飞速发展,护理模式的转变以及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安乐死、器官移植、辅助生殖技术等众多的医学伦理问题摆在了医护人员的面前。同时,护理服务对象的法律意识也在提高,健康需求进一步提升。面对复杂的伦理问题及冲突,护士不可能单凭直觉或经验来解决这些问题。通过系统学习护理伦理学,有助于护士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帮助护士经过深思熟虑的伦理思考,做出较理性、公正的伦理决策,并能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兼顾服务对象的最大权益。
(3)有助于护士自觉履行职业道德:
伦理学不是附加在护理工作之外,而是每一个护士在他们与患者和其他人每日的接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通过系统学习护理伦理学,有助于护士意识到护理工作中的伦理学因素,并愿意将伦理行为有意识地整合到护理实践中,自觉履行职业道德,这对于树立文明的护德护风,并传递到家庭和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理论与实践 关于护士护理伦理认知的调查研究
护理伦理作为一种专业伦理,在护理工作中,能够起到规范护士的道德行为、协调和密切护患关系、维护职业声誉、保证护理质量的作用。为客观了解临床护士的护理伦理学知识水平及接受护理伦理学教育的情况,近年来,国内诸多学者开展了调查研究。
研究结果发现,护士对护理伦理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不够全面;部分护士缺乏护理伦理知识和伦理意识;但大多数护士能认识到护理伦理对护理实践的指导作用。相关分析表明,教育程度、工作时间及职称级别是临床护士护理伦理认知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护士的教育背景与护士的伦理知识水平呈正相关;低护龄、低职称的护士对护理伦理认知水平相对较低,随着护龄的增加、职称的上升,护士对护理伦理认知得分越来越高。此外,护士所接触的疾病类型不同,患者在住院期间的表现不同,对伦理认知情况也有所不同;管理人员与非管理人员对护理伦理认知得分也存在差异。大部分临床护士在校期间曾接受过护理伦理教育,但在医院内接受专业伦理培训的不多。因而,学者建议医院应充分重视临床护士的护理伦理学教育,促进临床护士伦理素质的提高;成立护理伦理委员会,为临床护士提供伦理方面的帮助。
2.学习护理伦理学的方法
学习护理伦理学的方法包括理论联系实际法、历史分析法、系统方法、逻辑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等。
(1)理论联系实际法:
认真学习护理伦理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知识,同时坚持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护理实践中,才能从中发现和拓宽护理伦理学的内容,更好地促进学科的发展。
(2)历史分析法:
护理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受到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影响和制约,并随着不同的社会经济关系和护理实践的发展而变化。在学习护理伦理学时应注意遵循历史分析的原则,将其放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中进行辩证分析,才能对其作出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3)系统方法:
护理道德是由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三个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子系统构成,而护理道德又是整个社会道德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因此在学习护理伦理学时需要既坚持整体性原则又坚持动态性原则,既对护理道德的各个要素进行单独研究,又要将这几个要素联系起来作为整体进行分析,并将其放在整个社会道德范畴和空间中进行学习和研究。
(4)逻辑分析法:
在护理伦理中,进行护理道德评价需要作出道德判断,此时应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从纵横对比、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比较,对不同时空、不同地域、不同社会环境下的护理道德考察其异同的原因及其影响。
(5)案例分析法:
通过对常见事例的陈述,从中引出伦理学探讨的问题,并运用伦理学知识指导护理实践。进行案例分析时,不一定要设立固定的程序和方法,只要把问题分析透彻、有说服力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