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家庭教育的观念更新
28. 平衡
平,是疏导而不是压抑
《说文》:“平,语平舒也。”从于,从八。“于”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八”是分的意思,气越过而能分散,语气自然平和舒顺。本义:语气平和舒顺。引申为:均平,齐平,均等。《康熙字典》:“《广韵》平,正也。”
从本意的角度看,一个人的平和被提及,一定是遇到了什么阻碍和阻挡。正常状态下,没有遇到任何事情,就说不上平和与平顺,也说不上平衡,一定是当我们遇到某件让我们气不过的事,让我们有种冲动必须要去做什么的时候,我们才会认识到平衡、平和的重要性与做到平衡、平和的难度。如,辅导孩子做功课,此时,要做到平和、平衡不容易,因此,我们有足够的理由不这么做。
要做到平和、平顺与平衡,就需要我们有恰当的疏导通道,让气能够被疏导出来,当我们的观念被新的认知所调整,我们才能够去做正确的事情,做出正确的选择,才会不偏颇、不偏激地去处理问题。
所以在家庭关系中,夫妻也好,亲子也罢,都需要有恰当的疏散通道,而不是一直堵着,堵而不疏永远不会平和,不会平顺。家里要形成一些制度,让每个人的想法都能得到恰当的表达,以使每个人的观点和观念得到平衡。
另外,作为父母,我们还要加强学习,只有通过学习与儿童发展相关的知识、人与人交往的基本原则,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才能够做到不钻牛角尖、不偏激地处理问题。
所以平衡、平顺不是压抑某一方,而是在懂得的基础上有智慧地取舍和解决问题。
如孩子的大部分问题,与爱人在育儿理念上的大部分分歧,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只有客观认识对方的真实动机双方才能和解,并达到平衡。
衡,避免理想化的实践智慧
《说文》:“衡,牛触,横大木其角。”形声字。本义:绑在牛角上的横木。一说穿于牛鼻的横木。《说文》:“徐锴曰谓牛好抵触,以木阑制。”引申为:称重;衡量;评定。
衡的目的是为了不偏斜,因为牛好斗,它总是会往一个方向偏斜,为了让牛能够更好地平稳行进,所以横木其上,使其不至于偏斜、偏离目标。
人们为了方便思考问题,常常会用偏激的语言标签区分自己的流派,这在各种理论的发展中是很常见的。
有的人在讨论一个话题时,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常常语不惊人死不休,好似不这样做就不会得到重视。其实,这样的表达冲动与动机对实践是有害的,很容易偏离就事论事的框架。这样做更多是为了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与众不同,这就会有失偏颇。
平衡的目的是为了辩证地思考与解决问题,为了独树一帜的理论可以选择偏激,而实践一定是平衡和平和的,理论是不能直接套用在生活实践中的,它只是启发我们思考。解决问题要警惕精致的、让人狂热的理论,要全面地、平衡地讨论问题,不能简单地把某一种理论用到我们的实践中,否则一定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戒。
大自然最大的原则就是平衡,人类社会也是如此,任何根据某一理想理论构造起来的世界秩序,都会把社会带入偏激的状态,人类历史上的教训比比皆是,所以我们强调平衡就是强调实践性,强调具体问题分析过程中的辩证方法。
教育孩子需要平衡个体与集体、天性与教养、知识与能力、知识与创造、自由与规则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