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迭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管鲍之交

公子小白手下最重要的辅政大臣是鲍叔牙,公子纠手下的是管仲和召忽。这几人都是齐国顶尖的贤才。

齐桓公即位以后马上发兵攻打鲁国。两国在乾时这个地方交战,鲁军大败,被齐军包围,撤退的道路都被阻断了。鲁庄公换了一辆车,用原来的车子迷惑齐军,这才勉强逃脱。

齐桓公写信给鲁庄公说:“公子纠是我亲哥哥,我不忍心杀他,请你帮我杀掉他。召忽、管仲是我的仇人,我恨极了他们,特别是那个管仲,请把他们送过来,我要亲自把他们碎尸万段!如果不答应,我们就踏平鲁国!”

鲁庄公只好把公子纠杀了,又准备把召忽、管仲送回齐国去。

但这其实是鲍叔牙的计谋。

鲍叔牙跟管仲年轻的时候就是好友,彼此都很佩服对方的才干。

他们一起做生意,由于鲍叔牙家里比较富,而管仲家比较穷,所以管仲就让鲍叔牙多出一些本金。但是到了分利润的时候,管仲又多分一些给自己。有人就跟鲍叔牙说:“管仲这样占你便宜,不是太过分了吗?”鲍叔牙回答:“我知道他家里困难,要养家,让他多拿一些也是应该的。”

后来两人一起参军,管仲每次打仗都躲在最后面,撤退的时候却跑在最前面。大家都嘲笑他怯懦,只有鲍叔牙说:“我知道他家里有老母亲要养,他是为了尽孝才这样的。”

管仲去做官,当了几次官都被免职了。大家都说他是个无能之辈,只有鲍叔牙说:“我相信管仲的才能,他只是没有遇到合适的主人和时机而已。”

(这些都是管仲的自述,难免有夸张的成分。)

后来两人分别侍奉两个公子,站到了对立面,但他们的情谊并没有丝毫改变。(两人可能有私下约定,各自辅佐一个公子,哪方获胜了,就引荐另一方过去,这样可以避免两人同时站错队,被一网打尽。)

桓公即位以后,问鲍叔牙,什么样的贤才可以辅佐自己。

鲍叔牙说:“如果要振兴齐国,依靠我和高傒就够了;如果要称霸天下,非有管仲不可。”

桓公惊讶地问:“先生您的才能都不及管仲?”

鲍叔牙说:“我远远比不上他。管仲到哪国,哪国就可以称霸天下。”

桓公恨恨地说:“那个匹夫差点杀死我!”

鲍叔牙说:“各为其主而已,管仲并没有错。如果大王能任用他,他一定会尽心竭力地辅佐大王。”

鲍叔牙又向桓公分析当前形势:“鲁国也有人知道管仲的才干,他们一定会逼管仲辅佐鲁国。如果管仲答应了,鲁国以后就会强大起来威胁到齐国;如果管仲不答应,他们肯定马上把管仲杀了,以免他辅佐齐国。根据我对管仲的了解,他一定不会答应,他始终忠于齐国,所以大王您要赶紧去要人,迟了就来不及了。而且为了避免鲁国怀疑,您要装得很生气的样子,说您要亲自杀了管仲以泄心头之恨,否则鲁人必定不会把他交回来。”

于是桓公就给鲁庄公写了那封信。

管仲听说齐国要引渡他们回去,知道是鲍叔牙向桓公引荐了他们,他在监狱里跟召忽商量这件事。召忽却很平静地说:杀了我的主人又任用我,这样的屈辱我不接受。我放弃宰相之位追随公子纠而死,算是公子的“死臣”;你帮助齐国称霸天下,算是公子的“生臣”。“死者成行,生者成名”——我成就气节,你成就功名。公子纠有我们两个大臣,也该瞑目于九泉之下了吧?

槛车装着管仲和召忽回到齐国,鲍叔牙在前方带着人马迎接。召忽一到齐国境内就自刎而死,只剩管仲跟鲍叔牙见面。

齐国的军士立即打开槛车放出管仲。管仲脱去囚服,换上冠带,入阊阖(chāng hé),穿青琐,踏丹墀(chí),拜伏在瑶台之下。

桓公降阶以迎,亲手扶起管仲,君臣一笑泯恩仇。

管仲献上一套详尽的治国方略,从扶植工商,到富国强军,应有尽有,为桓公指出了称霸之路。桓公大喜,当即拜管仲为相,仿照武王对姜太公的礼遇,称管仲为“仲父”。

从此以后,鲍叔牙一直心甘情愿地位居管仲之下,让管仲大力施展才干,而不在乎他的光芒掩盖了自己。他对管仲的爱才之心和知人之明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管仲也感激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管鲍之交”遂成千古佳话,代表了一种互尊、互让、为国家利益舍弃个人私利的伟大友谊。这样的情谊一直让后世文人念念不忘,杜甫就曾经写诗感叹:“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