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民医保的成就与挑战
新医改实施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国民健康保障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全民基本医保制度框架基本形成,织起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全民基本医疗保障网;建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制度,城乡居民免费获得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等12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显著加强,基本实现村村有卫生室、乡乡有卫生院、每个县有达标县医院的目标,启动了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软硬件”都得到明显改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持续深化,建立了公益性的管理体制、竞争性的用人机制、激励性的分配机制、规范性的药品采购机制和长效性的补偿机制。可以说,通过新医改,国民健康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所缓解,城乡居民“病有所医”的目标已经实现,国民整体健康水平得到改善。2017年《中国健康事业的发展与人权进步》白皮书显示,我国健康事业的发展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健康福祉,我国居民的主要健康指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随着我国全民医保体系的制度全覆盖,基本医保体系实现应保尽保,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统筹层次不断提高,门诊统筹机制不断完善。在覆盖面上,截止到2016年底,我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达到74392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为29532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为44860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人数在2015年底达到6.7亿人,参合率为98.8%。近年参保(合)人数详见表1-1。在保障水平上,各省市、各统筹区域内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平均报销比例都在不断提高,各省市三项政策内报销比例的平均水平已经分别提高了约80%、70%和60%。在门诊统筹方面,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城镇居民医保门诊统筹范围已覆盖门诊慢性病等重大疾病,并不断扩大到门诊常见病和多发病等;新农合门诊统筹工作在各地进行了逐步试点与展开,并已覆盖越来越多的新农合制度县区。
表1-1 2009—2016年我国城职保、城居保和新农合参保(合)人数统计
数据来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及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备注:2016年新农合数据来源于2017年统计年鉴,由于城乡医保合并原因,统计口径发生变化。
在肯定全民医保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全民医保体系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健康需求日益增长,对健康保障与健康服务的期望也在提高,而现在的医疗保障制度与医疗服务体系难以满足这种预期,并且差距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促使我国国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大增,人类疾病谱的变化迫切要求转变传统就医方式,改变目前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碎片化”及服务功能低下等状态。因此,当前国民医疗保障体系需要做出转变,要以促进整个人群的健康状况和实现健康服务公平可及为目标,摒除全民医保体系的弊端,逐步向健康保障模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