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通史第二卷:信仰分裂时代(1500-1648)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宗教改革的兴起

宗教改革可谓德意志近代早期历史的一个最重大事件,不仅规模大,时间长,而且影响深远。

神圣罗马帝国的宗教改革开始于1517年马丁·路德对赎罪券功效的质疑,结束于1648年欧洲列强签订《威斯特法伦和约》,历时131年,除了路德的宗教改革,还包括茨温利的宗教改革、激进派宗教改革、骑士暴动、普通人革命、城市宗教改革、诸侯宗教改革、加尔文宗教改革和天主教的改革等,最终福音教和天主教各派宗教政治势力经过三十年战争,以牺牲神圣罗马帝国为代价,达成相互妥协、各自为政的结局。

而在1517—1526年,路德根据其对上帝恩典的顿悟,对罗马教会赎罪券买卖提出了严厉批评,并由此引发了激烈争论,既受到天主教保守势力的坚决反对,也受到众多具有革新思想的神学家和神职人员、人文主义者、贵族和市民以及城乡普通人(Gemeiner Mann)的大力支持。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宗教改革迅速地从教士间的神学争论发展成为一场轰轰烈烈的“福音运动”(Evangelische Bewegung),并在这一运动当中,形成了一系列思想观点和行为方式完全不同的派别。以马丁·路德和胡尔德莱希·茨温利(Huldreych Zwingli,1484—1531)为代表的主流派宗教改革家,主张在法律准许的范围内,借助于官厅的支持进行改革。以安德烈亚斯·博登施泰因(Andreas Bodenstein,又称卡尔施塔特,Karlstadt,大约1480或1482—1541)、托马斯·闵采尔(Thomas Müntzer,1489或1490—1525)和众多洗礼派思想家为代表的激进派,却不满足于主流派宗教改革家与官方合作的态度及其对某些教会传统的保留,要求更彻底的改革。而在福音运动蓬勃发展期间,部分帝国骑士和广大城乡中下层居民也开始行动起来,为了捍卫自己的利益进行斗争。以弗兰茨·冯·济金根(Franz von Sickingen,1481—1523)为首的普法尔茨帝国骑士结成联盟,向教会诸侯发起了攻击。帝国西南部、中部和东南部的城乡下层居民则发动了史无前例的“普通人革命”,不仅要求改革教会,而且还提出了一系列社会政治主张,堪称德意志民族—民主斗争先驱。

无论激进派的宗教改革还是骑士暴动和普通人革命,它们都不为任何官方所容忍,都受到了严厉迫害和镇压。大批信徒惨遭极刑,成为福音教的殉教者。大批起义农民和平民也惨遭屠杀,以至于农民作为一个政治因素从德意志国家生活中消失了好几个世纪。只有路德和茨温利的宗教改革在官方的保护和支持下,得以继续发展,虽然不复有社会革命的冲动,却也继续坚持反罗马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