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解读古典名著·侠义公案小说(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引言

包拯—包公—包待制—包龙图—包青天,提起这些称呼,人们眼前会立即浮现出一个威严刚正的清官形象,一股崇敬之情也油然而生。中国的民众实在太熟悉他了!即便在文化最落后、地理位置最偏僻的地方,也可以听见关于他的种种故事和传说。

虽然包拯本是宋代的一个历史人物,但关于他的生平资料却十分有限,尽管《宋史》中有他的传记,却简而又简,野史所载轶事同样很少,因此要为历史上的包公勾勒一个详细的生平传记很难。然而,后世流传的包公的故事却有好多,当然,故事传说与真实事迹是两码事。换句话说,今天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包公,虽有历史人物包拯作依托,却已经不是历史人物,而是故事传说中的人物了。例如,包公的龙、虎、犬三种铡刀,包公断狸猫换太子案,包公打龙袍等故事,不仅没有史实根据,而且在封建社会中也是不可能有的事情,但在故事传说中它们却有声有色地铺演着。

这样的包公故事,起源于民间的传说和说书,又由知名或不知名的文学艺术家以此为素材,撰写成文学作品代代相传下来。开始的故事还比较简单,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发展创造,故事便愈来愈丰满。从现存叙写包公故事的文学作品看,大致有三种形式:一是讲唱,例如现存明代成化年间刊印的说唱词话中就有八种包公故事;二是戏剧,包公戏自元代起就已相当丰富,历代均有搬演,以致形成了一个重要的题材剧类——包公戏;第三是小说,有的小说是直接将讲唱文学和戏剧中的包公故事记录、改编而成的,有的则属创作,所以现存的包公小说实际上囊括了绝大部分包公故事,读了它们,诸种包公故事基本上可以了然于胸。应该说,小说作为语言艺术,比起讲唱和戏剧来,又有着自己特殊的优势。在这里,我们解读现存的包公小说,是一件有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