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部分 重症医学建设与管理
1 重症医学十年大事记
2015年是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成立的第十个年头,十年艰辛,十年奋斗,成就十年腾飞。回首十年,学会的点滴成长,屡屡进步都凝聚着全国同道的努力、拼搏、支持和理解。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各省ICU相继成立并蓬勃发展,在日常的医疗工作中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大降低了脏器移植、高危手术风险、严重复合伤患者的病死率,并促进高新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2003年SARS的救治过程中,在重症患者不断增加,病死率不断上升的关键时刻,原卫生部及时部署,集中ICU的人力、物力,对重症SARS患者集中进行专业化管理,在SARS的救治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此后,ICU在一系列社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彰显出独特的学术地位和优势。同时,也促进了ICU在国内的发展。毋庸置疑,重症医学已成为一门新兴的临床医学学科,精进不休,日渐腾飞……
重症医学大事索引
2005年3月18日成立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2008年7月4日国家标准委员会确立重症医学为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学科代码320.58
2008年开通重症医学网站
2009年1月19日“重症医学科”列入临床一级诊疗科目,代码:“28”
2009年启动重症医学职称晋升序列
2009年开始实施“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5C)”
2010年4月荣获中华医学会“优秀专科分会”
2010年5月首次推出学术年鉴
2010年重症医学列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申报目录
2010年开展全国ICU普查
2010年和2011年评出首批、第二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2011年4月启动专题学术会议《执责生命线》
2011年12月成功申报原卫生部行业专项基金
2012年举办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基层培训项目
2012年设立并颁发首届“终身成就奖”
2012年启动青年医师海外研修计划
2013年重症医学高级卫生技术资格考试指导用书《重症医学高级教程》出版
2013年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与美国重症医学会、欧洲重症医学会、欧洲临床微生物学与感染性疾病学会在全国重症医学大会联合举办学术版块
2014年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与美国重症医学会签署合作备忘录
2014年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5C培训考核证书正式由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人才交流中心进行发放
成立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2005年3月18日,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成立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标志着我国重症医学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重症医学人终于有了自己的学术组织,终于有了展示自己才华的学术舞台。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全国委员名单见附录),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刘大为教授当选主任委员。
举办学术年会
2005年3月中华医学会第一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以重症医学领域前沿学术问题为重点内容,并对ICU规范化建设和重症患者的救治进行集中讨论。
2007年5月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在成都隆重召开。与会代表2000余人,投稿454篇。大会主题为“重症医学在中国”,会议主要介绍了重症医学的最新进展,讨论学科前沿问题。重点对国内近年来重症医学领域中临床和科研方面的工作进行交流。
2009年5月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与会代表3500余人,投稿622篇。大会设有6个分会场,主题为“重症医学的春天”。大会对学科建设进行重点讨论,从临床、科研、教学等方面围绕各个学术领域深入交流经验。会议首次设立了护理专场,并对重症护理质量与安全,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的特点做了探索和交流。
2010年5月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在武汉隆重召开,与会代表4000余人,投稿983篇。大会设有7个分会场,大主题为“规范发展——5周年”。重症医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规范发展,日益前行。同时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成立青年委员会(委员名单见附录)。首届青年委员会的成立,为重症医学的人才培养和人才储备做出了长远规划。
2011年5月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在广州隆重召开。与会代表4800余人,投稿1267篇。大会设有8个分会场,主题为“我的ICU”。出席本届大会的国内外讲者则达到250余人,共进行学术专题讲座317场,涵盖到40个学术版块。丰富翔实的学术内容得到与会代表一致好评和积极参与。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全国委员名单见附录),南京中大医院邱海波教授当选主任委员。会议同时选举产生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第二届青年委员会(委员名单见附录)。
2012年5月中华医学会第六次重症医学大会在泉城济南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本次大会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5500名同仁注册,实际参会人数更是多达六千余人,具体学术版块内容分为36个,设立专题讲座260场,共有来自国内外的200位知名重症医学专家,大会以“ICU让病人更安全”为主题,全面介绍了重症医学的最新进展,讨论了学科的前沿问题,并对学科基本理论和技能进行了培训。通过这次会议,不仅使社会、政府和医疗卫生管理部门更深刻地认识和了解了重症医学的力量和重要性;更重要的是,使我们所有重症医学工作者坚定了信念,明确了目标,我们的使命就是让患者更安全!让我们共同努力,执着向前!
2013年5月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在厦门隆重召开。本次大会注册代表人数达到了6500余人,以“重症医学亚专科”为主题,Workshop及学术会议在10个分会场同时进行,进行学术专题讲座258余场,涵盖到40余个学术版块,出席本次大会的国内外讲者达到了220余人,大会吸引学术论文投稿达1800余篇,将本次大会打造成了一场丰盛的学术饕餮大餐,为ICU各个亚专科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自本次大会开始,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与美国重症医学会、欧洲重症医学会、欧洲临床微生物学与感染性疾病学会联合举办学术版块。通过这次会议,使全国的重症医学医务工作人员更深刻地认识和了解到亚专科建设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为重症医学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4年5月,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在重庆隆重召开。与会代表7300余人,投稿1811篇,均创历史新高。大会设有10个分会场,主题为“重症医学:临床与科学研究”。出席本届大会国内外讲者则达到279人,共进行学术专题讲座318场,涵盖到40多个学术版块。通过本次年会,我们看到了重症医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也看到了在“临床与科学研究”中遇到的挑战。随着重症医学临床的不断规范与深入以及科研的蓬勃发展,我们必须寻找重症医学临床与科研的契合点,探讨新的治疗理论,拓展临床实践的广阔道路。此次大会的召开旨在促进我国重症医学学科繁荣发展,不断推动重症医学进步与创新,是一届具有国际水准和风采的成功大会。会后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与美国重症医学会签署合作备忘录,为促进进一步的学术交流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次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全国委员名单见附录)。
2014年8月12日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换届工作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于凯江教授在7月31日中华医学会新任主任委员就职仪式上正式履新;管向东教授当选候任主任委员。
2014年9月25日在北京举行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第三届青年委员会换届改选(委员名单见附录)。
确立学科代码,列入诊疗科目
2008年7月4日,国家标准委员会正式在学科分类的国家标准中将重症医学确立为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学科代码320.58。
2009年1月19日,原卫生部关于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重症医学科”为一级诊疗科目,代码:“28”。主要业务范围被确定为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延续性生命支持、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和防治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对开展“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诊疗服务的医院、医师等问题,都做出了明文规定。2009年2月23日,为指导重症医学科的设置和管理,推动其发展,原卫生部推出《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要求医疗机构以此为标准逐步建立规范的重症医学科。标志着我国重症医学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规范化、系统化发展的新阶段。学科代码及诊疗科目的确立,对我国重症医学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开通重症医学网站
2008年开始筹建并正式运行重症医学网站,历经两次改版,界面更整洁,导航更清晰,功能更完善。可以实现学会工作及时告知,指南推广,最新文献解读,在线学习,历届年会课件回顾等一系列功能。作为广大重症医学工作者学习和交流的网络平台,网站还会继续完善功能,发挥网络优势,服务大众。
启动重症医学职称晋升序列
2009年度起,《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业目录》中,中级资格考试增加重症医学(专业代码为114)类别。重症医学专业人员第一次开始了本专业的职称晋升统一报名和考试。2010年出版相应的教材。
2010年重症医学纳入全国高级职称晋级统一考试。
开展系列学术研讨会
2006年5月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春季研讨会于南京隆重召开,10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发布了我国重症医学历史上的第一批指南性文件,为国内ICU的规范化、现代化建设与管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2006年10月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秋季研讨会于沈阳隆重召开,8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近40位国内知名专家进行了专题讲座。
2008年7月中华医学会全国重症医学研讨会在杭州隆重召开,大会主题为“抗震救灾中的重症医学”,来自全国各地的3200余名重症医学专家及代表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
发表系列指南及技术规范
为了规范学科建设,提高整体理论水平和共识,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组织权威专家进行指南及技术规范的编写工作,并陆续发表,指导和规范临床工作。
2006年7月发表《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
2006年10月发表《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指导意见(2006)》。
2006年12月发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病人镇痛和镇静治疗指南(2006)》。
2006年12月发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
2007年2月发表《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2006)》。
2007年3月发表《成人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支持指南》。
2007年8月发表《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2007)》。
2007年9月发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机械通气指南(2007)》。
2007年11月发表《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2007)》。
2008年6月发表《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指南(2007)》。
2009年3月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编著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重症医学分册》出版发行。
2009年9月发表《ICU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指南(2009)》。
2010年6月发表《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草案)》。
2010年10月发表《ICU中血液净化的应用指南》。
2013年6月发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诊断及治疗指南》。
在中华医学会所有专科分会中首次推出学术年鉴
2010年5月在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重症医学大会上首次推出学术年鉴。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述重症医学在过去的一年内国内外重要学术进展和发展方向,并且每年于重症医学学术大会上正式出版。重症医学分会在中华医学会85个分会中率先推出学术年鉴,并始终保持高水准和高质量。年鉴得到全国重症医学同道的认可与好评,已经成为案头常备专业书籍,并且在全国年会上多次出现一书难求的现象。
开展专题学术研讨会
2011年4月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办的《执责生命线》正式启动,这是重症医学分会又一重要学术活动,以专题学术研讨会为主要举办形式。旨在持续提高ICU 医师专业技能,以一些临床遇到的棘手问题作为专题,寻找国内外最新资讯,深入探讨并促进临床实践,以达到分专题逐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的目的。
2012年8月30日至9月1日中华医学会第一次重症呼吸学术大会在古都南京成功举行。大会主题为“重症呼吸:肺与多器官衰竭”,彰显了重症医学的学科特色:器官与整体。此次呼吸专题会议突出热点,解决难点,以器官与整体为主旨,为广大医护工作者搭建交流平台。本次大会共有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1000多名代表注册,充分体现了我国重症医学同仁对于重症呼吸的重视和对知识的渴求。参会专家100余人,为大会带来了既丰富又新颖的学术内容。大会分为12个场次,8个专题,78场讲座,主要内容涉及重症呼吸的最新进展、不同疾病机械通气策略、呼吸支持技术、机械通气撤离、ARDS诊治的现在与将来、呼吸系统感染与器官衰竭、呼吸衰竭相关的营养与镇静等专业领域。
2013年1月中华医学会第一次重症肾脏与血液净化学术大会在“冰城”哈尔滨成功举办。此次大会主题为“肾与肾外器官”,共有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近600名代表注册,参会人数达到了800余人,充分体现了全国重症医学同仁对于重症肾脏及血液净化学术交流的强烈愿望。本次大会旨在增加重症医学科及相关科室医护人员对重症肾脏和血液净化理念的认识,提高重症血液净化的操作水平,并掌握该领域国内国际的最新进展。
2013年9月中华医学会第一届重症心脏全国学术大会暨第二届西湖重症医学论坛在杭州成功举办。大会开幕式出席代表1500余人,其中省外参会代表350名。本次会议提供了全国重症医学同仁学术交流和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平台,通过大会使全国的重症医学医务工作者更深刻地认识、理解亚专科建设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深化重症心脏及与其他多器官相互关联的认识,将会让我国的重症医学事业焕发新的光彩。
2014年3月中华医学会第一次重症感染全国学术大会暨辽宁省第五届重症医学大会在沈阳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感染与器官”,强调“局部与整体,感染与器官”的理念和规范的重要性,体现了重症医学对感染病理生理机制的理解以及循证医学与个体化医疗相结合的艺术,构筑了一道重症医学的职责生命线。大会开幕式出席代表1100余人,其中省外参会代表400余名。大会邀请到重症医学相关专业的专家参加本次会议,并作了精彩的学术讲座。本次会议共设立7个主会场报告,85个专题报告,4个分会场。为了深入探讨重症感染与多器官之间的联系,大会还设置了教授查房、病例报告、专家答疑、护理论坛、卫星会等多种形式,会场气氛热烈,参会代表纷纷表示本次会议内容丰富、主题鲜明,为重症医学同仁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
2014年4月中华医学会第二次重症呼吸大会在古城扬州成功举办。大会主题:“肺与肺外器官”,主题明确,旗帜鲜明。来自全国各地的1500余名重症医学同道齐聚扬州瘦西湖畔。会议内容紧凑、丰富,体现国际学术前沿。设置24个专题版块,128场专题讲座,邀请海内外嘉宾187人,其中国外讲者3名,省外讲者67名。本次大会的胜利召开促进了重症医学学科的发展,为重症医学亚专科的建设及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我们不懈努力,共创重症医学的美好明天。
2014年8月中华医学会第一次重症营养与器官学术大会在山西太原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840余名重症医学同道齐聚龙城,围绕“重症营养与器官功能监测与支持”等重症医学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广大重症医学及相关专业的医护同道提供一个学习、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大会主题:“营养与器官”,主题明确,旗帜鲜明。会议进行多场具体病例的实践性讨论,就患者存在的疾病、解决思路和方法有查房专家现场与会场参会代表讲解、分析、讨论、取得良好的效果。另外,举办专科技能培训,旨在加强医护人员的临床技能,受到好评。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自成立以来,大力发展与国外重症医学会的交流合作。自2013年起在中华医学会第8次重症医学大会设立中美联合论坛及中欧联合论坛,2014年中华医学会第9次重症医学大会由美国重症医学会、欧洲重症医学会及欧洲临床微生物学及感染性疾病学会支持协办,极大地促进了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与国外重症医学会在学术及学会管理等多方位的交流合作。
开展继续教育项目工作
基本理论与技能高级培训班 为适应重症医学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规范ICU的建设和管理,保障重症医学可持续发展,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邀请国内重症医学领域的著名专家于2006~2008年分别在广州、银川、贵阳、上海、宜昌、昆明举办重症医学基本理论与技能高级培训班。为学科规范化培训做出有益的探索。
FCCS培训班 2007年12月在上海举办中华医学会第一届FCCS培训班。本次培训班由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和美国重症医学会主办,由通过美国重症医学会考试认证的教师授课,结束后由美国重症医学会颁发证书。为重症医学师资力量做出必要的储备。
5C培训项目 5C培训项目自2007年开始筹备,2008年在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全委会层面达成共识,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组织管理部和继续教育部开始合作,作为主办单位启动了该项目。经过周密策划,精心筹备,结合我国国情,以规范教材、规范教师、规范认证为基础,以建设高素质的重症医学从业人员队伍为目标,2009年开始建立并实施了“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Chinese critical care certified course,5C)”。2009年9月举办了首期5C项目,迄今为止已经举办了56期学员班,4期师资班,1次师资研讨会,培训逾万人,合格持证者8000余人。项目得到了重症医学从业者的广泛认可,得到学员一致好评,规范培养了国内大批重症医学医师。第三方调查数据显示学员满意度超过90%。2014年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5C培训考核证书正式由卫生与计生委人才交流中心进行发放。
列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申报目录
2010年重症医学列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申报目录,从此有了属于自己学科的申报途径。
设立科研基金及重大科研项目
2010年开始,中华医学会开始设立了重症医学的临床医学科研专项资金。
2012年6月成立中国重症医学科研平台(Chinese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exploration,CHIME)其目的是为了规范重症医学科学研究的管理流程,建立客观公正的科研成果考核机制及标准,确保重大研究项目的延续性与整体性。
平台通过专家委员会履行职能;专家委员会由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的专家及科研骨干组成,目前由李建国教授担任平台主任。
平台经过两年多的运行,目前已取得如下成果。
1.建立并规范了科研项目申报、管理、评审的流程。
2.依照流程完成了数个临床科研项目的申报和评审工作,通过平台完成的科研项目见表1-1-1。
表1-1-1 依照流程完成的临床科研项目申报和评审工作
3.目前还有多项课题研究计划在筹备中。
成功申报原卫生部行业专项基金
2011年12月重症医学成功申报原卫生部行业专项基金。此项基金是原卫生部支持开展的公益性行业科研工作,围绕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针对重点支持领域,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手段,解决疾病预防诊治中突出和迫切的问题。原卫生部行业专项基金的成功申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启动青年医师海外研修计划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于2012年启动青年医师海外研修计划。已经从全国范围内通过专业及英语面试选拔出8位优秀青年医师,派往加拿大、美国及新加坡等地著名医学中心进行短期交流,学习探讨先进的重症医学管理理念,为促进我国重症医学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荣获中华医学会“优秀专科分会”
2010年4月,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在中华医学会成立90周年表彰大会上,在85个分会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华医学会“优秀专科分会”。这对于我们这个刚刚成立5年的学会来说是难能可贵的,更代表了中华医学会对重症医学分会工作的肯定和认可。
开展全国ICU普查
2010年11月全国ICU普查工作正式展开。以全国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为普查目标,目的是为全面了解我国ICU发展现状、学科建设、管理模式,准确掌握全国各地医院ICU的数量、分布、结构、医疗资源构成和使用状况,建立我国重症医学组织状况和软实力数据库。通过此次普查可向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准确的学科信息,有利于制订符合现状的学科发展纲要,并为学术交流、继续教育、多中心科研等提供基本信息,为专科会员发展和专科医师注册奠定基础。
获得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原卫生部根据医疗卫生发展需求,为提升我国临床医疗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实现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自2010年开始设立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重症医学更是被列为“重中之重”。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评出首批、第二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加强重症医学质量控制
医疗质量控制是学科规范化建设永恒的主题,重症医学的规范化、专业化建设正在向新的阶段迈进。通过质控大会努力使广大重症医师掌握重症医学各项规范,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规范落实临床诊疗技术,同时了解国际最新的进展。
第一次全国重症医学质控大会 2013年11月14~17日第一次全国重症医学质量控制大会暨第二次江苏省重症医学质量控制大会在南京举行。大会开幕式上,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邱海波教授致欢迎辞。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刘大为教授,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江苏省医院协会会长唐维新教授等亲临大会现场并祝贺致辞。本次大会以“质量控制——重症医学的生命”为主题,邀请了48名国内知名重症医学专家及2名在重症医学领域享有盛誉的国际专家前来讲学,大会设13个分会场、126个专题报告全面介绍了重症医学及重症医学质量控制的最新进展,吸引了来自国内的10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
第二次全国重症医学质控大会 由国家卫计委重症医学质控中心、江苏省卫计委重症医学质控中心主办、江苏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协办、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承办的2014全国重症医学质控大会暨第三届江苏省重症医学质控大会11月14~17日在扬州召开,以“规范、落实”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邀请国内外重症医学专家围绕规范落实为主题,就“如何提高重症患者诊疗质量、提高治疗效果、保证重症患者生命安全”进行了70余场学术讲座。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
汶川地震期间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第一时间选派最优秀的医护人员奔赴一线,在震区进行“生命保卫战”。通过忘我工作,集思广益,精诚合作,在有限的条件下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大大降低了死亡率,从死亡线上挽救回无数生命。原卫生部部长陈竺对重症医学给予高度评价:“在重症医学平台上进行的多学科的深入协作,是降低重症伤员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2009年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是医护工作人员新一轮的挑战。重症医学医护工作者做到早期识别,密切监测,积极救治,夜以继日地奔波在第一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江苏昆山爆炸事件后当地医院迅速派出医护人员赴昆山参与伤员救治,并将重症患者安全转运,为挽救患者生命做出重要贡献。随后,数十位全国著名重症医学专家亲临现场参与救治工作。非洲埃博拉疫情暴发后,中国迅速派出数批援助医疗队,其中也不乏重症同仁的身影,他们不顾个人安危,战斗在直面死神的第一线。在社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重症医学越来越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举办重症医学基层行项目
自2005年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的成立起,中国重症医学的发展逐步向规范化迈进。然而,中西部重症医学的发展仍然存在差异,不同级别医院重症医学水平仍存在很大提高空间,尤其在二级医院及基层偏远地区,重症医学理念普及难以覆盖。为促进基层重症医学的发展,作为学会骨干力量的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青年委员会于2012年起举办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基层培训项目。项目为公益性科学普及活动,传播重症医学规范化管理理念与知识,为基层地区医院ICU提供规范化管理培训及学术交流机会。
项目覆盖西南、西北、华中、华东地区,以三、四线城市为主,共覆盖8个省,12个城市,共开办12期培训班,每期培训班约有250~300名学员参与,共培训学员约3000多名。活动由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及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部共同举办,每次活动依托当地全国委员及青年委员,由1~2名重症医学分会全国主委、副主委或常委带领5~7名重症医学青年委员,组成项目专家团。活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开展形式以临床查房、座谈、专业知识培训为主。
重症医学基层行活动不仅引起当地电视台与纸媒的报道,还吸引了新华社、健康报、北京晚报、新浪网、凤凰网、中国日报网等全国范围媒体的报道,各大网络媒体争相转载。中央新闻台《朝闻天下》栏目也对本活动进行了报道,展示了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良好的社会公益形象。
设立“终身成就奖”
重症医学在我国发展已有30余年历史,无论在医院重症患者的救治中,还是在社会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应急救治中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作用,彰显了无尽的魅力。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国重症医学同道的艰苦努力和无私奉献,“终身成就奖”是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设立的行业内最高奖,表彰长期为我国重症医学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展示重症医学人救死扶伤、爱岗敬业的精神,从而推进我国重症医学事业不断进步和发展。
北京协和医院陈德昌教授、刘大为教授荣获首届“终身成就奖”。
这个十年是我们重症人艰苦奋斗的十年,是我们从无到有的十年,是我们打下基础的十年,是我们高速发展的十年。愿我们的下个十年是继续前行的十年,是步进成熟的十年,是硕果累累的十年!让我们重症人共同携手,为波澜壮阔的下一个十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