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小儿腹股沟斜疝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因胚胎期睾丸下降过程中腹膜鞘状突未能闭塞所致,男性多见,右侧较左侧多2~3倍,可双侧发病。
【临床症状】
1.一般症状和体征 主要表现是腹股沟区可还纳性包块,当哭闹或其他原因致使腹内压增高时,包块可明显增大,安静、平卧、睡眠后包块可缩小或完全消失。一般不妨碍活动,不影响小儿正常发育。除非发生疝内容物嵌顿,很少有痛苦不适。年长儿可自述有坠胀感。
2.肠管嵌顿和绞窄是其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肠管嵌顿,全身症状重笃,可有胆汁性呕吐、明显腹胀等表现,疝入脏器缺血甚至坏死。病情进展迅速,严重者可有全身中毒症状。
3.腹股沟局部检查可见较小的腹股沟疝位于外环及阴囊起始部,较大的可降至阴囊内,挤压时可还纳入腹腔,嘱患儿咳嗽,局部可有冲击感。女孩腹股沟斜疝发病率较低,症状体征易被忽视,但仔细对照两侧腹股沟部,可发现病变侧局限性半球型隆起。
【诊断】
腹股沟或阴囊部反复出现可复性包块,就诊时扪及典型的肿物,挤压肿物可消失进入腹腔,即可诊断为腹股沟斜疝。B超是最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手段。小儿腹股沟斜疝应与以下疾病鉴别。
阴囊内或腹股沟区囊性包块,一般为椭圆形或条柱状,边界清楚,透光试验阳性。晨起或平卧休息后均可缩小或消失,活动和玩耍后增大,无疼痛不适,B超可鉴别确诊。
睾丸位于腹股沟管内或阴囊上部,为实质性肿块,但较小,挤压胀痛。患侧阴囊发育较小,空虚、瘪缩,阴囊内触不到睾丸。轻挤时有下腹部胀痛。因常合并有鞘状突闭锁不全,故兼有隐睾、斜疝或鞘膜积液体征。
局部发红压痛,有时须与嵌顿疝或绞窄疝应与之鉴别,查体肿物硬,无囊性感,B超检查有助于诊断。
表现为阴囊内实质性无痛性肿物,不能被还纳,触摸有沉重感,B超和CT检查有确诊意义。
【治疗】
小儿腹股沟斜疝少有自愈可能,因此一经诊断,都应进行手术治疗,以免发生嵌顿。手术治疗腹股沟斜疝已经相当安全,可不受年龄限制。小儿腹股沟斜疝一般只要求高位结扎疝囊颈即可,学龄儿童和少数巨型疝可作修补术。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对于双侧疝、怀疑对侧疝存在及美容要求高的患儿有一定意义。
小儿钳闭性腹股沟斜疝应紧急处理。
钳闭性疝疝囊周围组织水肿,结构不清,增加了急诊手术的难度和风险,疝复发率也较高,故对于病程在12小时内的小儿钳闭疝可试行手法复位。复位成功者,待24~48小时水肿后再行手术。手法复位的方法是:先给予适量的镇静剂,轻柔挤压疝囊,术者若能感到肿物逐渐变小并突然滑入腹腔而消失则复位成功,切忌暴力复位,警惕肠破裂等严重并发症。
下列情况为手法复位的禁忌证:①钳闭时间超过12小时;②已试行手法复位失败;③女孩钳闭疝内容物常为卵巢或输卵管,大多不易复位;④新生儿无法准确估计钳闭时间;⑤全身情况差,或已有血便等肠绞窄征象者。
凡手法复位失败或不宜手法复位者,均应急诊手术。手术采用腹股沟区斜切口,松解内环口,检查钳闭肠管血运,确认血运恢复,无肠坏死时方可还纳入腹腔,对肠坏死肠管或经热敷观察肠管血运仍无明显好转或肠管活力仍有疑问者,应行肠切除吻合术。
(周小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