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临床应用入门(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数据采集与K空间

学习目的

 了解K空间内MR信号的分布及特点。

 了解K空间不同区域信号对分辨力的影响。

K空间是一个复杂的数学概念。我们并不想在这里讨论其繁冗的计算公式,而是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与MR成像相关的K空间应用。

上文提到,MR信号是一种感应电流信号。接收线圈采集的每一个MR信号都包含这个信号(在XY平面横向磁化矢量绕Z轴B0方向进动路径上)的方位信息(相位),以及进动频率信息(频率)。这些信号被MRI系统采集后,传送到计算机,转化为数字信号,储存在K空间中。在二维采集的脉冲序列中,一个K空间的数字信号只能重建一层图像。下面我们以二维采集的K空间为例,了解K空间在MR成像中的作用。

可以将K空间理解为一个矩形或正方形平面图,其两侧各有一垂直边。我们定义其左右为频率轴(水平),上下为相位轴(垂直)。K空间的正中心恰位于由这两个轴组成的频率相位坐标的中心点。

MR信号的时间信息(频率)和方位信息(相位)被存储在K空间内(图1-4-0-1)。以SE的脉冲序列为例,发射一次RF激发脉冲后产生的MR信号分布在相位轴向的某一行,第二次RF激发脉冲产生的信号依序排列在另一行,直到填满K空间为止。在频率轴向的信号也如此填充。在相位轴方向填充多少行,以及在频率轴方向采集多少点,由人工设定的参数——扫描矩阵决定。假设扫描矩阵是256(频率)×256(相位),那么要填满一个完整的K空间,总共需要重复256次(相位)RF脉冲激发。相邻RF激发脉冲之间的间隔就是TR时间。所以,完成一个扫描层面内MR信号采集的时间是:TR×相位矩阵数。

图1-4-0-1 K空间组成示意图

K空间的中心点位于中心区。假设一个脉冲序列的相位矩阵是256,那么要开启256个(次)不同斜率的相位编码梯度场。每一行MR信号的相位值都不一样。它们依据高低自上而下排列,最上端的值最大,是+128;最下端的值最小,是-128。如果频率矩阵是256,这意味着打开频率编码梯度场并开始采样后,每一列电信号的频率信息将被数字化,形成256个数据点,自左向右依序填充在K空间内某一行的相位信息中。每一列MR信号的频率值都不一样。结果是,K空间内每一行相位信号的频率值都不一样,每一列频率信号的相位值都不一样。

MRI系统每次采集信号时,氢质子都经历不同振幅梯度场的影响(图1-4-0-2)。无论在相位还是在频率编码方向上,K空间中心区域MR信号所受梯度场切换变化的影响最小。这意味着来源于中心区域MR信号的磁化矢量的相位偏差最小,总的磁化矢量最大,故MR信号较强,更能突出图像对比度。所以,K空间中心区域MR信号决定图像对比度和信号强度。在K空间边缘区域采集信号时,因受较大梯度场切换变化的作用,这些MR信号的磁化矢量的相位偏差较大,总的磁化矢量衰减较快,故MR信号较弱。然而,正是由于经受较大梯度场的作用,使相邻氢质子磁矩的相位差别较大,区分彼此也相对容易。所以,K空间边缘区域MR信号对图像对比度和信号强度贡献很小,但对图像分辨力贡献很大。

图1-4-0-2 K空间分区示意图

K空间的原始信息都是复数,包括实部和虚部。两个实部相等,虚部为相反数的复数,互为共轭复数。当虚部不等于0时,称为共轭虚数。由于K空间的斜对角象限共轭对称(图1-4-0-3),理论上计算,只要采集K空间的一半信息,就可重建另一半信息。注意,勿将K空间左上角的数据信息对应MR图像左上角的信号表现。K空间左上角是相位编码最高、频率编码最大负值的数据点,它实际包含重建一幅MR图像所需的全部信息。当K空间的全部信息被填充后,需要复杂的数学运算,即傅立叶转换,将这些信息转化为可视的MR图像。

图1-4-0-3 K空间的共轭对称性

K空间数据量的多少决定一个脉冲序列的扫描速度。很多科学家在K空间数据的采集数量和采集方式上大做文章,研发各种CNR、SNR、分辨力以及扫描速度的MR脉冲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