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选药速查表典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编写说明

一、本表典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供中医基本证治查阅,下编供常见病症证治查阅。

二、本表典上编按阴阳、气血津液、六经、卫气营血、脏腑辨治次序排列;下编依据普通话语音系统,用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现代常见疾病。

三、本表典左侧的“●”表示该症状在相应竖列某证型中经常存在;右侧“●”表示该药物在相应竖列某证型中建议选用。

四、临床表现栏的排列顺序以各证型皆有症状(含体征)排在前面,独见症状排在后面,介于两者之间的则排在中间。以白带增多(实证)为例:如带下量多、阴部灼痛、带黏臭秽、少腹痛剧、尿黄尿频、舌苔黄腻、脉数等表现,在肝经湿热、湿热下注、湿毒蕴结三证型中均可出现,故排在表格前部;至于阴部肿胀、少腹胀满、头晕目胀、胸胁胀痛、舌质边红、口苦脉弦仅见于肝经湿热证,低热、带下赤色、口腻口臭、大便溏薄仅见于湿热下注证,带下脓血、身热口渴、口干咽燥仅见于湿毒蕴结证,故而排在表格后部。

五、基本处方栏的排列顺序以各证型皆可适用的药物排在前面,适合单一证型的排在最后面,介于两者之间的则排在中间。仍以白带增多(实证)为例:如车前子和栀子在肝经湿热、湿热下注、湿毒蕴结三型中均可选用,故将其编排在前。生地黄、龙胆草、黄芩、当归、柴胡、生甘草等仅适用于肝经湿热型;茵陈、猪苓、牛膝、赤芍、丹皮、黄柏等仅适用于湿热下注型,故排在后面。如适用证型相同的药物,则以剂量大者在前、小者在后,如湿毒蕴结型建议选用生石膏、白术、知母、刘寄奴、黄连等,那么生石膏和白术用量较大,其参考克数均为15g,故编排在前,知母、刘寄奴、黄连等用量较小,其参考克数均为10g,故编排在后。至于具体参考克数,临床应用不可拘泥,可根据患者情况和药后反馈适当调整。

六、本表典的资料来源均采自权威出版机构近年发行的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和学术专家团队集体编撰的学术专著,在确保含义精准一致的前提下,对文字表达方式进行了适当调整。

七、本表典所列药物与剂量均以一日汤剂用量为准,药物剂量单位为“克”。“参考克数”,充分考虑到指导性、安全性、有效性兼顾的原则,查阅者不必拘泥,应在三因制宜原则指导下,于治疗中适当予以调整,建议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

八、本表典对于特殊煎服法(如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炖、吞服、冲服、分服、砸碎、饭前后服等)均未描述,应用时可据临床需要和中药知识具体处理。

九、本表典供具有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专科以上学历,并获得执业中医师资格者查阅参考。在读本科生、研究生仅供辅助学习之用。对于初涉临床者,建议在上级医师指导下用于临床,切勿方证相对、草率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