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其他健康素养常识
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病、没伤、没残,健康是一个多维概念,要身体、心理都健康,并且能与社会和谐相处才算真的健康;不仅要关注和维护自己的健康,同时要注意不损害其他人的健康,如在他人面前抽烟就损害了别人的健康,吸烟者从心理上就不算健康;健康不仅是公民个人的事,政府、各部门都要从政策角度支持和维护公民健康,要把健康融入到所有政府决策中去,至少不损害公民健康;健康不能靠药物,也不能靠医生,健康靠自己的健康素养提升,靠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
慢性病,不是一个独立的病名,也不特指某种疾病,它是一大类以心脑血管疾病、各种肿瘤、糖尿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代表的疾病总称,因这类疾病均病程长、病情迁延不愈、病因复杂,最主要是这类疾病都与个人生活方式和个体不健康行为有关,故也叫生活方式病。据统计,2005年,因慢性病死亡占中国总死亡率79%,2011年已达85%,提示中国公民死亡主要原因与个人饮食不当、缺乏运动、抽烟酗酒、压力巨大、环境污染等因素相关。因此,要远离慢性病,必须提升健康素养,切实改变行为,加强运动,合理饮食,远离烟酒,舒缓压力。
【知识拓展】
慢性病是指起病隐匿、潜伏期长、病因复杂、常难以治愈、预后较差、经济负担较大的一组(而非一种)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及各类恶性肿瘤等都属于慢性病。因国民对这类病的预防知识、危害和后果知之甚少,从生活上并不重视也不大知道如何进行预防,因而此类疾病发病率高,而且常常未经有效治疗和控制,等到病情严重或出现并发症,再要控制已相当困难。慢性病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并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主要原因。
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有不可改变因素如遗传、年龄、性别及种族等,也有可以改变的因素,这些可以改变的因素是健康教育的重点,也是国家和政府应加大投入、高度重视、广泛宣传、充分动员、全民参与共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的重点。群众路线就要了解群众疾苦,慢性病严重祸害国民健康,应成为我党群众路线的重要工作之一。这些可以改变的因素包括:一是吸烟,危害巨大且广泛,不再赘述,政府应加快产业调整、加大税收烟价调控力度、加快烟草警示上烟盒、加快控烟立法、加大违规吸烟处罚力度,切实保护国民健康;二是过量饮酒,因会致机体诸多器官和系统发生损害;三是不合理膳食,主要是摄盐过多及摄入脂肪过多,摄入蔬菜水果过少;四是超重肥胖;五是体力活动过少,久坐不动,危害巨大。六是心理压力巨大,心理问题极易导致躯体疾病发生。
超重和肥胖与很多慢性病有关,危害巨大,必须下决心把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男性腰围超过85厘米,女性腰围超过80厘米,高血压患病率是腰围正常者的2.3倍,糖尿病的患病率是2~2.5倍;腰围超标者其高甘油三酯血症检出率是腰围正常者的2.5倍;超重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冠心病危险因素聚集,大大加快冠状动脉硬化形成速度和严重程度;超重和肥胖是缺血型脑卒中危险增高原因之一,控制体重是预防冠心病和缺血型脑卒中的重要措施;超重和肥胖同时还是一些肿瘤的危险因素,控制体重有助于降低肿瘤发生率。因此,少吃多动,快乐减重,长期坚持,形成习惯。
高血压危害巨大,血压越高,发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肾病的危险性越大,控制血压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但由于我国高血压病人的知识知晓率、治疗率和血压控制率均很低,导致高血压发生致死致残的概率大增,对此,高血压病人及家属必须提高认识,重视高血压的控制,学习高血压自我管理技能。高血压自我管理的任务包括:定期测量血压、戒烟、减肥、规律运动、合理膳食、紧张调节及按医嘱服药。一般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基本达标值是130/90毫米汞柱,但如果能耐受,可以把血压降到更低的水平,理想血压水平保持在120/70毫米汞柱。血压达标的同时,血脂、血糖和体重也应达标。
血脂异常是冠心病及其他大血管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能增加冠心病及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必须通过饮食控制和加强运动纠正血脂异常。首先要戒烟限酒,无心血管及肝肾疾病者可适当饮红酒;其次是控制总热量摄入以保持理想体重;三是要减少或不食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肝、肾、皮、大肠、蛋黄等,并少吃烧烤和油炸食品;必须坚持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时间每次在45分钟以上,具体运动时间及强度按个人体质灵活掌握。
儿童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损伤和破坏,最终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必须用胰岛素治疗。这类患儿的饮食在保证儿童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基础上,要计划饮食,控制总热量;膳食要均衡,营养要足够,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多食高纤维素食物,饮食清淡;定时定量,少量多餐,最好一日三餐加三次点心。1型糖尿病患儿病情稳定都可参加学校的各种体育活动,这有利于糖尿病病情控制,其原理是运动时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从而增强了胰岛素的利用。患儿每天均可参加一小时以上的适当运动,但运动时必须做好胰岛素用量和饮食控制,运动前减少胰岛素用量或加餐,固定每天的运动时间,避免发生运动后低血糖。
传染病,顾名思义,是有传染性,会把病传染给他人的疾病。传染病有四个特征,一是有病原体,可以是微生物或寄生虫,最多见的是细菌和病毒;二是有传染性,这是和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例如耳源性脑膜炎和流脑,前者没有传染性,不需隔离,而后者则有传染性必须隔离;三是符合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即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四是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经显性或隐性感染某种病原体后,都能产生针对该病原体及其产物如毒素的特异性免疫,其效果与接种疫苗相同。但不同传染病感染后免疫力的持续时间有很大差异,如麻疹和脊髓灰质炎感染后可终生免疫,但流感的免疫持续时间则较短。
传染病的流行是指某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近年来的一般水平。如果传染病流行范围甚广,超出国界或洲界称为大流行。传染病流行有三个基本条件,即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动物。传播途径因不同传染病有所不同,主要有如下几种途径: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及血液及体液传播。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也叫易感者。当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达到一定水平,如果又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则很容易发生传染病流行。因此,管理好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三板斧。改善营养,加强日常锻炼能提高机体抵抗力,疫苗接种能提供特异性免疫力,这些有助于对易感者提供保护。
婚前检查是对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可能患有影响结婚或影响生育的疾病的医学检查。婚前检查至关重要,不仅是对自己和伴侣负责,更是对下一代负责的必须之举,如果未进行婚检,而不幸生出残障儿,对家庭将是毁灭性打击。婚前医学检查主要是筛查有无严重遗传性疾病、指定传染病、有关精神病及其他与婚育有关的疾病等。如双方为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或有医学认为不宜结婚疾病的将建议不宜结婚;如发现有医学认为不宜生育的严重遗传疾病或其他脏器疾病,将建议不宜生育;如发现有尚在传染期内的指定传染病、在发作期内的精神病或其他医学上认为应暂缓结婚的疾病时,将建议暂缓结婚。
从妊娠开始到妊娠13周末为孕早期。此期一要预防先天性畸形发生,应尽量避免一切不利于胎儿生长发育因素的影响,尽量避免生活在有污染的环境中,孕早期不可做放射线照射,不可居住于刚装修好的房子内,避免抽烟、吸二手烟及饮酒,不染发、少化妆。二是做好早期妊娠检查,建立保健手册,进行必要的体检。三是做好心理保健,家人多关心理解孕妇的心理波动以助其尽早适应。四是注意劳逸结合,适当休息,不宜过性生活,不参加长途旅游,避免过劳。
妊娠第14~27周末为孕中期。此期孕妇营养应个体化,食物多样,能量充足,适当补铁,吃充足的鱼、禽、蛋、瘦肉和奶类。此期适当运动有益母子健康,可舒缓紧张,改善睡眠,减轻下肢水肿,保持心情舒畅,也有利于胎儿发育,运动形式可采用自己习惯的舒缓运动如散步、轻松体操等,避免剧烈运动。孕妇有如下异常,应送医院检查:短时间内体重增加过多,出现头痛、视物不清、恶心、呕吐等症状,突然腹痛阴道出血,心慌、憋气、呛咳,胎动减弱或消失等。
妊娠28周以后为孕晚期。此期要加强自我监护,孕30周开始自数胎动,如胎动次数<3次/小时,或≤20次/12小时,或比平时减少一半或胎动突然频繁即属异常;正常胎心在120~160次/分;体重增重最好控制在0.5千克/周以内。妊娠晚期出现以下异常应送医院检查:胎动频繁、减少或消失;不规则下腹胀痛;阴道出血;阴道流水;下肢明显水肿且休息后不消退。
良好的进食行为要从出生后即开始培养。一是培养进食能力,提倡母乳喂养,早吸吮,按需哺乳。及时添加辅食,培养咀嚼能力;二是指导进食行为,进食时避免分心,规定进食时间,逐步引入新食物,要鼓励一岁以上小儿自行进食,让儿童体验饥饿感,获得饱感,限制两餐之间的零食,不可对儿童的进食多少反应过度;三是尽早矫治不良饮食行为如厌食症、偏食挑食、不良进食习惯、进食害怕等。父母过度关心、过度宠爱常易致小儿出现过度依赖、退缩行为等心理行为问题。
幼童安全意识差,自我保护能力弱,如家长或看护人员健康素养及意外伤害防范能力较差,则幼童极易出现意外。
预防溺水:家中有刚会走的小儿,洗手间门要关闭,马桶盖盖上;洗浴后及时清空浴盆水;要在水位低于头部的泳池游泳,家长要高度关注,不可过于依赖救生员;年长儿不可到水库、河边玩水;遇他人溺水,幼童要用扔出或抛出救生物品等方式施救,同时呼叫大人。
【知识拓展】
儿童正处于身心快速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由于其认识水平低,缺乏生活经验和安全常识,自我保护能力差,而生活中又存在着太多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儿童各种意外发生频繁,令人扼腕。提高家长、学校老师、保育人员及全社会关心幼童、防范意外的意识和健康素养,尽可能防患于未然,是保护幼童免受伤害的重要手段。
儿童意外伤害发生原因:一是儿童自身原因如好奇心大、好动、易冲动,缺乏生活经验和常识,对外界事物理解和判断能力差,面对危险时常常不知所措,因而极易出现意外;二是儿童生活环境不安全因素太多,数不胜数,如交通工具、楼梯、台阶、家电、细小物件等,如幼儿处于集体生活,人多拥挤,老师难以面面俱到地照顾,因而容易出现意外受伤事故;三是家长和学校老师健康素养差,对危险和后果判断也常失误,有些家长对孩子叮嘱不足,当惨剧发生后再懊悔已回天无力。四是学校和其他场所对儿童游乐设施管理不力、维护不当,从而发生意外事故。
儿童意外伤害急救原则:第一抢救生命,必须现场急救,并将患儿移至安全场所;第二是防止残疾,避免因抢救不当或延误抢救而造成终身残疾;第三要减少痛苦,动作要轻柔,语言要温和,注意疏导和缓解患儿的紧张情绪和恐惧感。
家中窗户要安装安全高度护栏;保持地面干爽,浴室内装扶手,铺防滑垫;屋内有台阶的,要装扶手;年长儿不可在社区或学校爬高上低;使用商场扶梯要站稳扶好,不得打闹,家长要拉好幼儿。
家中尽量不用桌布;给孩子洗澡应先放冷水;热的食物不要放在桌子边缘;不可让孩子玩火;教年长儿使用炉灶要反复演练确保无误。家长要加强健康素养及儿童意外伤害知识学习。
成人不要在孩子面前吃药;家中保持通风以防煤气外泄;药品和清洁剂要保管好;拿走儿童床上的松软玩具;常检查衣服扣子是否牢固;不给3岁以下小儿吃小颗粒食物;周边也没有可入口小件物品;不可在口内玩嚼香口胶;不可玩塑料袋套头;不可玩绳索绕颈。
13岁以下儿童应坐汽车后座;不可将头手伸出窗外;不可与大人共用安全带;车内应有合适的儿童坐椅;不要将孩子单独留在车内;过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绿灯时也要确认无车闯灯再走斑马线快速通过;幼儿过马路,家长要拉好。
病人到医院看病,面对医生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叙述自己的病情和发病经过。清晰、明了、全面且富有层次的病情陈述对医生做出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极有帮助,也有助于后续的治疗和病情恢复。医生不是神仙,正确的诊断和有效的处理依赖病人的配合和理解。叙述病情一般有如下要点:一是主诉,就是你到医院就医的最主要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是什么,多长时间;二是现病史,就是患病后的全过程,包括怎么起病的、什么时间开始的,有哪些特点、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有无诱发因素、有无伴发症状、病后到哪里看过、做过哪些检查及有无治疗等。以前有过什么病及其他与疾病有关的个人情况也应配合医生回答(个人隐私可酌情不答,但不可延误病情)。
患者在拥有基本医疗权、疾病认知权、知情同意权、保护隐私权、监督医疗权、免除一定社会责任权及要求赔偿权等患者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患者义务,以保障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如保持和恢复健康的义务、积极配合诊疗的义务、承担医疗费用的义务、支持医学科研的义务等。患者积极履行义务,不仅有利于自己疾病得到及时诊治,维护自己的健康利益,而且有利于医生行使权利,提高医疗质量。
医学是高科技、高风险的技术,医疗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复杂性和多变性,医学科技虽迅猛发展,但仍有太多的疑难没有解决,即使在医学高度发达的国家,也仍有相当一部分疾病诊断困难,治愈无望,且存在较高的误诊率;即使是常见病、多发病,也会由于人的个体差异性而有不同表现并可能有治疗效果的差异,因此,任何一家医院任何医生都不能包治百病。在就医过程中,患者及家属要对这些有所了解,要相信,医生都希望你的疾病药到病除,尽快康复,不可仅凭对医学的一知半解或道听途说,就主观臆断医务人员诊治有过错;更不可隐瞒病史,不信任医生,不遵从医嘱,如此,只会对病情康复不利。
【知识拓展】
医生是医疗工作的主体,医疗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医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医德水平和技术能力。好的医生要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并能认识到自己知识的局限性,终身学习。了解医生的权利和义务,有利于维护医生正常的行医行为,并提高医生的服务意识。
医生的权利包括:诊治患者疾病权、宣告患者死亡权、隔离患者权、干涉权等。干涉权是医生在特定情况下,为对患者生命和健康负责,不得已而行使的限制患者权利的行为。
医生的义务包括:诊治义务、解除痛苦义务、解释说明义务、保密义务,医生尚需承担对社会公众的健康维护义务如健康教育义务、现场救灾义务、发展医学科学技术义务、提高人类生命质量义务等。
患者是医疗服务的对象,其权利实现受医务人员的道德水平、医疗卫生体制、医学科技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限制和制约,但提高患者权利意识,提高患者健康素养水平,尊重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决定权正日益受到人们关注。
患者的权利包括:基本医疗权、疾病认知权、知情同意权、保护隐私权、监督医疗权、免除社会责任权及要求赔偿权等。要求赔偿权的实现,必须是经过医疗事故鉴定确定为医疗事故,方可经法定途径寻求法律支持。任何违反社会公德,扰乱医疗正常工作秩序,用暴力手段发泄不满或寻求赔偿甚至伤医害医者,均是对人类文明和高尚医疗事业的粗暴蹂躏和践踏,应该受到法律严惩。
患者的义务包括:提高健康素养保持健康的义务、恢复健康的义务、配合诊疗的义务、承担医药费用的义务、支持医学生培养和医学科研的义务等。
正常人体温一般为36~37℃。但正常体温在不同个体会略有差异,同一个体的体温在不同时段不同时期也会有波动。24小时内下午体温会稍高,剧烈运动、劳动、进餐后体温也会略有升高,但一般波动范围不超过1℃。妇女月经前及妊娠期体温也会略高于正常。高温环境、精神紧张也常致体温略为升高。老年人体温多低于青壮年。这些都属生理性体温变化,不必紧张。但如无上述情况,且发热程度较高,有其他伴随症状者,则有可能为病理性发热,需到医院诊治。
腹痛是临床上极其常见的症状,原因很多。多数是腹部疾病所引起,但也可由肺部、心脏及其他全身疾病引起。腹痛伴发热、寒战者,可见于胆道感染、肝脓肿、腹腔脓肿或腹腔外感染;腹痛伴黄疸者可能与肝胆疾病有关或溶血性贫血;腹痛伴休克者可见于腹腔脏器破裂、胃肠穿孔、坏死性胰腺炎,也可能是心肌梗死或肺炎;腹痛伴呕吐、反酸、腹泻者可能是食管或胃肠病变;腹痛伴血尿者可能是泌尿结石所致。腹痛患者在原因不明前忌服止痛药,以免掩盖及贻误病情。
腹泻可能是感染引起,也可能不是感染引起。前者如痢疾、霍乱、伤寒、细菌性食物中毒、病毒性肠炎等,后者如胃源性腹泻、肠源性腹泻、内分泌失调性腹泻、功能性腹泻等,因此,不是感染引起的腹泻没有必要用抗生素。腹泻病人应吃易消化吸收的流质半流质食物,少油、少渣、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少吃多餐,急性腹泻期有脱水者应补充水分,如无呕吐可口服补液盐溶液。腹泻不止,伴剧烈腹痛、腹胀、发热、休克者,应送医院就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原因不明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其特征是突发性、病情严重且传播速度快、影响相当人数群体、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损害或威胁、影响社会各个方面而且可能有远期效应。健康教育是防范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策略和手段,市民如能对相关信息、防范知识及技能有所了解,并能预做演练,对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能力,减少伤亡极有帮助。
人兽共患病是人和脊椎动物都可患病,并可在人与兽间交互传染的疾病,如流感、疟疾、埃博拉热、口蹄疫等。预防此病要讲究饮食卫生,提倡食用熟食,加强水源保护,居民饮用水要消毒,与动物接触密切者要做好防护,尽量减少人和家畜、宠物的直接接触,避免在可能受污染的水域游泳,有疫苗要及时接种等。
呼吸道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经呼吸道侵入和传播而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如麻疹、流感、水痘、风疹等。这类病既可经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被污染的物品或通过患者口鼻眼的分泌物传播。预防此病要加强平素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经常开窗通风,勤晒被褥,洗手,不揉眼睛多喝水,不与他人共用毛巾等个人用品。此病患者要讲究公德,注意不将病菌传给他人,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
肠道传染病是各种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而引发的疾病,如霍乱、痢疾、伤寒、轮状病毒感染等。预防此病要讲究饮用水和饮食卫生,不喝生水;生拌菜和瓜果要洗净,饭前便后要洗手,食物要烧熟煮透,不在不清洁的餐馆就餐,餐具要用开水烫洗,家中菜板菜刀生熟要分开。已患肠道传染病的病人要讲究公德,注意不将病菌传给他人,不随意倾倒病人的排泄物,不在河边井边洗病人衣物,生病要及时就医并做好病人用品消毒。
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部分传染病、保障公民尤其是儿童健康的重要有效手段。但部分人群会有轻重不一的接种反应,提前了解,尽早防范,适当处理,有助于提高疫苗接种服务质量。疫苗接种反应分一般反应和异常接种反应两种,前者是由疫苗本身引起,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主要是发热、局部红肿,也可同时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佳、乏力等症状,发热一般多在38.5℃,局部红肿一般3天内消退;异常接种反应是指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包括不良反应、疫苗质量事故、接种事故、偶合症、心因性反应等。这种反应国家会重点监测,按规定上报,以保证接种安全。
中医养生是中华民族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为中华民族之繁衍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医养生强调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体自身的整体观,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地区及不同时令的辨证施养观,情志活动、饮食五味、体力房事等适度和谐观,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愈防复发的首要预防观及形神共养、协调阴阳、谨慎起居、和调脏腑、动静适宜、养气保精、通调气血、养正祛邪、三因摄生等综合调摄养生原则,无不对国人的生命健康之维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将中医养生知识和技能尽快推广普及,对国人健康意义重大深远。
精神调养可以舒缓压力,减少不良的情志刺激,保障心身健康。精神调养的基本原则是独立守神,即不依赖外力,能动地对自己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调养精神的基本原则,一是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保持心态安闲清静,少私寡欲,心安不惧;二是静中寓动,神用有节,动静结合,神用专一,工作学习专心致志,心无旁骛,不计名利得失;三是动形怡神,形与神俱,运动能舒展气机,调畅血行,缓解紧张;四是顺应自然,四气调神,顺应四季变化,调节精神活动;五是修身养德,陶冶性情,近善远恶,改善气质;六是调节情志,合理疏导,适度宣泄,言语开导,排忧解烦等。
起居是指生活作息,起居养生是对生活进行合理安排,使之有序有度,符合生命规律的养生方法。其主要内容,一是安于居处,外环境要优美宁静安全,室内通风、采光、朝向、温度、湿度及室内美化均应有利于身心健康;二是劳逸结合,劳逸适度,既不可劳作太过,也不可安逸过度;三是衣着服饰要顺时顺地顺人,按不同季节、不同地域、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及职业着衣;四是通畅二便,排泄有时。要调节饮食,以五谷为主,蔬菜水果为辅,肉蛋类为补充;五是安卧睡眠,解除疲乏,还精养脑,扶助正气,滋润美容。
食药养生是利用食物或药物来调整机体状态,以促进健康、延缓衰老的养生方法。食药养生一是能强壮身体,使机体营养充足,脏腑功能协调,气血运行通畅,阴阳趋于平衡;二是能预防疾病,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三是能延年益寿,延缓衰老。但食药养生也应掌握好原则,要五味调和,合理搭配,因人施食,顾护脾胃,并把握好养生禁忌。
运动养生是以自我调节为主的一种主动锻炼方法,基本要点是养精、练气和调神。其原则是动静结合、练养相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运动养生能壮体强身、安神益智、养容养颜、预防衰老、延年益寿、通络止痛。传统运动养生有六大流派,分别是医家养生法、儒家养生法、道家养生法、佛家养生法、武术养生法及民间养生法等。
按摩养生是通过运用手和肢体的技巧,按摩人体一定的部位或穴位来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培育元气、防病延年的目的。性是人类的天性,是人类的自然活动,正常的房事生活是人类天性和生理之需,也是人类繁衍的必然需要。适度和谐的房事有益健康,有利于疾病预防;但房事不节却于健康无益,甚至有害。欲不可禁,长期压抑人的生理需求与欲望可引起疾病。房事保健的原则是:晚婚少育、行房卫生、行房有度、行房技巧、适龄独宿。房事禁忌是欲不可纵、欲不可勉强、欲应有所忌、欲有所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