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血崩1例
胡某某,女,42岁,初诊:1983年5月25日。
自去年3~4月份起月经量开始增多,9~10月份逐步经期提前,20余天一潮。今年月经紊乱,4月份停经47天后月经来潮,开始大出血有大血块,当时诊刮,根据病检报告诊断为“子宫内膜增殖症”,诊刮后出血仍未干净,服避孕药及安宫黄体酮,血仍未止,做B超提示“子宫肌瘤待排”。现患者阴道有少许出血,伴烦躁、口干口苦、小便黄、头昏,舌尖红,苔黄,脉细数。
此肾虚火旺,迫血妄行。治宜:滋肾养阴,固肾调经。
地骨皮12g 旱莲草24g 生熟地各30g 阿胶15g 白芍15g 麦冬15g 五味子4.5g 生牡蛎30g 益母草10g 。
二诊:1983年6月5日。
服药后6月1日出血干净,精神好转,但仍头昏,小腹痛,肛门下坠,前几天患泌尿系感染,服西药3天好转,余证均有减轻。舌质红,苔薄,脉细数。
继服上方加甘草6g、黄柏10g。
三诊:1983年7月7日。
末次月经6月29日来潮,头两天量多,用纸1刀+,后两天量减少,7月6日干净,经行7天,用纸近3刀,无腹痛,但仍感头昏。舌质淡红,苔薄,脉细。
上方加太子参15g。
四诊:1983年7月28日。
这次月经7月25日来潮,已用纸一刀半,今天量不多,无明显不适,舌质正常,苔薄,脉细。
继服上方,加贯众炭10g。
观察至11月份,患者月经正常,27~28天一个周期,用纸2刀,精神好转。
按:经所曰“阴虚阳搏谓之崩”,是言阴虚而阳盛始发崩中。阳主气火,阴本涵阳,今阴不足,则阳独盛,迫血妄行而成崩中。《血证论》指出血证“气盛火旺者十居八九”,“血与火原一家”,“血病即火病,泻火即止血”等等,无非是言“人莫不谓,火盛动血也”。患者崩漏兼见月经先期,烦躁、口干苦、舌红、苔黄,脉细数,属热证无疑,然此火非实火乃虚火耳。患者素月经量多,又大出血,气随血耗、阴血大损,阳气亦因之而势微,可见此火非阳之有余,实阴之不足。阴虚何脏,烦者心也,躁者肾也,口苦尿黄肝也,又经本于肾,肾者水脏,主五液,今肾水不足不能镇守胞络相火,故血走而崩。方中重用生熟地大壮肾水,养肾精兼泻肾火,助以阿胶之甘大补精血,补不足之阴以配阳,泻有余之火以护阴,收水升火降之功。麦冬养心阴、清心火,白芍养阴敛肝,地骨皮清至里之热、降浮越之火,旱莲草性凉最善止血。妙在用五味子固肾摄精,助以生牡蛎其质类金石,性善收敛;肾者封藏之本,藏精气而不泻,今肾精亏损,固摄失职,只滋阴养血,势必血难以生,阴难以充,必加固涩之品以收敛耗散之肾气,始为正治。其中生牡蛎又能散结软坚化痰治子宫肌瘤,使血之已离经者尽化其滞,血之未离经者永安其宅。血以和为贵,经以调为顺,故佐益母草调经,祛瘀生新。全方妙在全不去止血而惟补血,又不止补血而更补阴,非惟补阴而更固肾,俟阴复而血复,血复而火灭,火灭而血自止。虽言热迫血行,但不用苦寒折火,而甘寒柔润重养肝肾,以清冲任之热,辅以固肾调经之品,补阴而无浮动之虑,缩血而无寒凉之苦,以清凉之中不离止涩,而止涩之中又须和血调经使其畅流,乃治阴虚火旺迫血妄行之崩中之一般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