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行之健康科普知识进农村丛书:老人常见疾病的家庭康复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有哪些并发症

(一)糖尿病坏疽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糖尿病坏疽患者情况:
有一个患者,男,65岁,因“左侧眼球溃烂1个月”入院。发现糖尿病5年,未治疗;3个月前,左眼视物模糊,时好时坏,1个月前,左眼失明伴眼球溃烂,逐渐发展到眼球完全溃烂,脱落。
糖尿病坏疽一般在手足部位多见,因此而截肢者不少见,但眼球坏疽者罕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吃饭是人的生理需求,吃饭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定时补充血液里的糖——血糖,糖在人体产生一系列的反应,提供人体活动时的能量。正如汽车需要燃烧汽油一样,没有汽油汽车就不能动。吃的主食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转化成能量供人体活动时所需,当胰岛素的作用降低时,转化成能量的能力也就降低了,血糖增高,就是糖尿病的发病原理。
血糖增高与眼球溃烂有什么关系呢?
举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就明白了:天气渐热的时候,条件较差的餐馆里是有苍蝇的,怎么样消灭苍蝇呢?最简单的办法:用一张纸放在桌子上,纸上放白糖,再少量加一点水,让白糖溶化,苍蝇是喜欢白糖的,飞去吃糖的时候,再想飞走已经不可能了,就这样一点白糖就可以捕获苍蝇。苍蝇要逃命,展翅飞离的力量是很大的,但糖的黏附力更大,苍蝇飞不开了。血糖是在血管内运送的,当血糖浓度很高的时候,流经血管的剪切应力就很大,血管壁就容易损伤,病理解剖也证实了,糖尿病最容易受损伤的是中等大小的血管,最大的血管因为血流量大,受伤害的机会少一些,最小的血管也因为中等量的血管阻挡了部分力量,流到最末端的时候,受损伤的机会也要较中等量血管少一些,但更容易堵塞,这就是糖尿病人容易损伤血管的原理。
血糖浓度越高,在血管里流动的时候产生的阻力越大,损伤了血管壁,血管就会启动机制去修复,管壁越修复变得越厚,管腔越来越狭窄,甚至堵塞;远端的血管本来就很细小,医学术语叫微细血管,最小的叫毛细血管,意思是比头发还细,这样下去,远端的血液就流不进去了;血液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把氧气和养料带进去,也带不进去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没有生机的“潲水凼”,自然眼球就坏死了。
糖尿病肢端坏疽也是这个原理,理论上说,人体任何部位都有可能发生这样的病变,在身体的表面,医生叫“坏疽”,在身体的里面发生的,叫“病”,如糖尿病心脏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脑病等。
为什么叫“坏疽”呢?当组织器官血液供应很差、循环不好的时候,组织器官就容易坏死,细菌、病毒也容易感染,且这种感染很难控制,感染后坏死的组织不但发出一些恶劣的气味,也容易招来苍蝇、蚊子等,在上面产卵,生蛆虫,是不是这个意思,不可考,但对人体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糖尿病坏疽最容易损伤的是下肢,尤其是脚趾,人们常说:十指(趾)连心,为什么就不痛呢?“痛”就可以早点预防、早点治疗呀?这里有一个“温水煮青蛙”效应:血糖慢慢增高的过程中,远端血液循环差了,相应的神经组织营养不足,逐渐地敏感性降低了,最后甚至就不痛了,一点感觉都没有。
需要提醒的是,有时候皮肤瘙痒就是因为糖尿病引起的,要提高警惕,这就是在向您报警。糖尿病坏疽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外伤及外伤后感染。因为糖尿病患者感觉减退了,该有的预警机制减弱或消失了,有时候划伤、擦伤、烫伤都不知道,尤其是在洗脚调水温的时候,一定先盛凉水后盛热水,不然烫伤了还不知道;修脚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要划伤,擦拭脚的时候,也要用棉质的毛巾。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句话用在此处虽不妥,无恶意,一旦受伤,就容易感染,血液循环不好,就是细菌病毒最好的“培养基”(最适合细菌病毒繁衍),也是苍蝇蚊子最好的食物;也是因为血液循环不好,各种用药途径都不能有效地把药物运送到“病灶”,加上抵抗力降低,感染就很不好控制,部分患者就是因为这些“小事”没有做好,开始是一些小伤、小创口,引发的结果却是需要截肢,或失去生命。
(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这里,笔者先介绍曾经接诊过的一例糖尿病患者:
始终不能忘怀这一幕:那是在二十年前,接诊家人送来的一位60多岁的老奶奶,声嘶力竭地叫着:医生,救救我,我眼睛看不见了,我不活了。很快,老人家大小便失禁,进入深昏迷状态。这引出一个重要的话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追问病史:老人为一家人准备好了晚饭,等待上班的儿女及读书的孙子回家吃饭。在等待的过程中,老人一边看电视,一边吃蛋糕,电视越来越模糊,直到看不见了。老人一个人在家,突然遇到这样的事,只有急,孙子回家后,看到奶奶声音已经嘶哑了,倒在沙发上叫:“看不见了,活不了了”,儿子也下班回家,看到此情此景,背着老人就到了医院。
这是一例典型的糖尿病突发应急事件,在原有的疾病基础之上,最后一块蛋糕、面包或一点米饭就是疾病加重的触发点,亦称“扳机点”。老人家平素没有注意控制血糖,心脏、大脑、肾脏、视网膜血管逐渐被侵蚀,处在一种高度紧张状态,当血糖浓度再高一点的时候,就触动扳机,引发一系列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直至不可逆转。
重视糖尿病,预防并发症,了解原理是必要的。
当我们进食后,身体就从食物中获得糖并将其转化为“燃料”,这种“糖燃料”就是葡萄糖。葡萄糖通过特定的方式燃烧就会产生能量,供我们从呼吸到工作等做任何事情。但葡萄糖不能直接被身体利用,它需要通过胰岛素来将其运送到身体的细胞中,并进行复杂的生化反应才能释放能量供我们使用。
人体在需要时从胰腺中获得胰岛素,葡萄糖是原料,要“燃烧”为机体提供能量必须要胰岛素的参与。胰岛素依赖型患者的胰腺不能生成胰岛素,即使他大量进食并获取全部葡萄糖,没有胰岛素,身体也无法利用这些葡萄糖获取能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1型糖尿病,诊断为1型糖尿病时意味着将终生补充外源性胰岛素。
2型糖尿病常常是中老年易得,胰岛素相对分泌不足。目前大有愈来愈多之势,有人说,糖尿病是富贵病,也有一定的道理。生活水平高了,吃得好了,胰腺不断地受到刺激,不停地分泌胰岛素,总有“疲倦”的时候,老是刺激,细胞总有“衰老”的时候,还有人均寿命的延长,胰腺细胞也会衰老,这些原因综合在一起,糖尿病发病率就会增加。当然还会有其他的原因。
糖尿病的侵袭是隐匿的,进食的过程常常伴随色、香、味等感官刺激去享受这个过程,逢年过节走亲访友也会带去一些美味的食物或水果,对拜访者而言,也是一种尊重。进食度的把握,是需要一些专业知识的。不去触发“扳机点”,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给“扳机点”创造机会,预防及识别预警机制是必要的。
如何识别预警系统?就糖尿病视网膜病而言,也是有一些规律可循的:当看东西模糊不清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尤其是有时清晰有时模糊的时候,不能被“过一会儿就好了”的假象蒙蔽,这可能就是随着血糖浓度高低在报警与调节;有时看东西变红,有时看东西变绿,也是糖尿病眼病的预警信号,视觉中枢的视杆、视锥细胞缺血的报警,需要到医院去查查原因了。
认识到糖尿病的危害性之后,如何预防呢?
关于糖尿病的预防,平时在生活习惯方面是很重要的。适量运动,对绝大多数老人而言,是做得到的,帮儿女做做饭,洗洗碗,接送孙儿孙女上学放学等;心态调整,多数人不认为心态有问题;适当饮食,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最重要,也是最难做到的。
预防的核心是意识到饮食及习惯问题是重要的,变我要治病为我要防病,是问题的关键。意识到了,就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譬如有一位患者,我们是通过算经济账让他明白一个道理,怕浪费而“节约”到医院住院的费用是“节约”费用的20余倍,从而逐渐养成“合理膳食”的习惯。
(三)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脊髓损害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本文重点讨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还得从一则病案说起。那是一个冬天,患者很早就来排队就诊,为方便患者,笔者有提前半小时打开诊室为一些诊断明确的患者开处方及检查单的习惯。一位70余岁的老年男性患者,糖尿病诊断明确,一直在随访开药,给他开好处方后又继续诊治其他患者。约1小时后笔者上洗手间,突然发现该患者出现大便失禁,内裤脏了,在清洗内裤。这就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惹的祸。
周围神经,分内脏神经与躯体神经,糖尿病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也是源于血糖高、血黏度高对血管影响及代谢影响的关系。糖尿病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是隐匿性的,皮肤瘙痒常常是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的一个不典型且容易忽视的症状,患者因为皮肤瘙痒就诊皮肤科,有经验的医生一查血糖高,诊断糖尿病,降糖治疗就会好转。
内脏神经也称植物神经,主管内脏神经功能与调节,内脏运行有较高的自主性,也称自主神经,内脏神经、植物神经、自主神经都是说的一回事。内脏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按照一定的节律运行,譬如肠道,每分钟3~5次在腹腔蠕动,消化运行食物,促进肠道对所需营养成分的吸收。当血糖浓度长期增高的时候,血管受到损伤,营养神经的血液供应不足,代谢的产物也不能及时运走,调控肠道的能力就减弱,蠕动次数要么增加,食物在肠道不能充分消化吸收,临床表现为腹泻,医学上叫做非感染性腹泻。这容易造成误会,一些人因为不懂得这些道理,认为只要腹泻就是老年人不注意饮食,疾病过程的不可控与饮食习惯的可控是两种不同的道德评判标准,老人不是因为自己不注意饮食而带给儿女护理的不便,儿女也能理解老人因为疾病的变化、进展而带给老人更多的慰藉。蠕动过慢,食物残渣不能及时推送到直肠肛门排泄出去,就是便秘。
糖尿病植物神经病胃肠道最常见的表现是腹泻便秘交替,即一段时间便秘,一段时间腹泻,表面上看都是那么没有道理,既没有吃不洁饮食,也没有吃可能引起便秘的食物与药物,腹泻但脱水不重,体重也没有明显的减轻。
糖尿病植物神经病还有一个常见的疾病,就是糖尿病胃轻瘫,进食饮料和食物之后,老是有一种堵塞的感觉,腹胀,感觉到食物堵在胸部下段,消化不了,这就是胃“瘫痪”了,只不过程度较轻,就称“糖尿病胃轻瘫”了。
糖尿病躯体神经病变最常见的是皮肤痒、麻木、刺痛。麻木与刺痛手足部位较多见,对称性的手套-袜子样感觉障碍,有时候特别痛、麻木,有时又没有感觉,刺伤、烫伤后还没有感觉到,容易与格吉兰-巴雷综合征、风湿、颈椎病、腰椎病等疾病混淆。
糖尿病中枢神经病变最常见的是脑梗死与脑出血,一旦发生,瘫痪的可能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