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一本通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巧

一、哪些人容易患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研究发现,以下人群容易患糖尿病:
★ 40岁以上者:40岁以上者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年龄越大,患病的风险就越高。
★ 有糖尿病家族史者:糖尿病的遗传因素是导致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一般来讲,2型糖尿病患者的子女更容易得糖尿病,特别是父母都患糖尿病者。
★ 肥胖者:肥胖是2型糖尿病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80%的糖尿病患者在诊断时伴有肥胖。体重每增加1千克,患糖尿病的危险就增加5%。
★ 曾经有过高血糖或尿糖呈阳性者:有这种情况的人要定期查血糖、尿糖,若发现不正常,要及时采取措施。
★ 分娩巨大儿或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妇女:如果分娩的婴儿为巨大儿(出生体重>4千克),母亲患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生过巨大儿的妇女即使现在血糖是正常的,仍需特别小心。在妊娠期间发生过高血糖的妇女今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明显增高。
★ 出生时低体重者(<2千克):研究显示,出生时体重特别小的孩子,长大以后得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的概率较高。
另外,有高血压、血脂紊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尿酸、尿微量白蛋白增高、脂肪肝、高胰岛素血症、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多囊卵巢综合征,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以及有久坐生活方式的人易患糖尿病。
因此,以上人群应该尤其注意预防糖尿病。
二、接受患病的事实
患病之初,患者往往会经历否认责备阶段、愤怒阶段、讨价还价阶段、沮丧抑郁阶段,最后才是接受阶段。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变化,通过有效的心理疏导是可以渡过难关的。
★ 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心理医生可以提供正确的心理疏导。
★ 和病友多交流,学学他们是怎样度过患病最初阶段的。
★ 多和自己的家人沟通,通过家人的鼓励,顺利度过此阶段。
接受糖尿病的诊断可能非常残酷,但是尽早接受现实却是与糖尿病斗争的第一步。接受现实,有利于战胜糖尿病。虽然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目前尚不能治愈,但可以控制!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必须记住:接受患病的现实是每一位糖尿病患者的必经阶段,是治疗糖尿病的前提。正确面对现实可以让患者抛开所有毫无意义的借口、责备和愤怒,不再浪费精力去寻找“医学上的错误”或者“神奇的治法”。
一旦能坦然面对现实,患者就会开始学习如何控制糖尿病。随着血糖的控制,患者将拥有更健康、更充满活力的生活!
三、学会调整坏情绪
心态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很重要。情绪稳定有利于血糖的控制,而焦虑、恐惧、悲伤、抑郁、暴怒等坏情绪会导致心理紧张,引起交感神经高度紧张和兴奋,机体为应付外来的刺激,必须迅速做出反应。一方面,在大脑的调控下,儿茶酚胺释放量增多,肾上腺分泌出比正常情况下更多的肾上腺素。在激素分泌过多时,肝中的糖原即转变成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以提高血中葡萄糖浓度。另一方面,为保证在应急时对能量的需要,机体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这无疑会使血糖进一步升高。
调整情绪的方法有很多,下面介绍几种缓解心理压力的小窍门:
★ 深呼吸:在安静的环境下,采取最舒适的姿势,放松身体,微闭双眼,先深深吸一口气(最好采取腹式呼吸),然后尽量把气体全部吐出,反复做几次。
★ 体育锻炼:可做一些快走、慢跑等体力活动。锻炼不仅有助于稳定情绪,还能降低血糖,对缓解压力也很有好处。
★ 音乐疗法:使内心平静,放松情绪。
★ 转移注意力: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以焕发活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医院组织的科普大课堂、糖尿病社交网站认识一些病友,与他们多交流管理糖尿病的经验和心得,培养良好的兴趣和爱好,让确诊糖尿病成为告别不良生活习惯、走向健康生活的开始!要知道,健康的心理有助于血糖的控制。
附:抑郁症自我诊断表
美国心理治疗专家、宾夕法尼亚大学的David D. Burns博士设计出一套抑郁症的自我诊断表,可以帮助快速诊断是否存在抑郁症。
请在下面符合情绪的项目上打分:没有,0分;轻度,1分;中度,2分;严重,3分。
注:0~4分,没有抑郁症;5~10分,偶尔有抑郁情绪;11~20分,有轻度抑郁;21~30分,有中度抑郁;31~45分,有严重抑郁。若有中度或严重抑郁,要立即到心理专科诊治
四、保持对生活的信心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需要终身治疗,同时需要调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很多患者对患病后的生活失去了信心。来听听一个患者真实的故事:2007年,一位96岁的美国糖尿病老人成功地控制血糖超过70年。他告诉别人:“能活到今天,是因为我算得多,我坚持70年每天、每餐都计算应该摄入的热量,计算我应该走多少步,70年来我攒下的记录超过2吨重,如果每个患者和我做的一样,你们也能活过96岁。”
请相信:患了糖尿病不要怕,只要血糖控制得好,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快乐地生活。
五、了解科学治疗糖尿病的方法
刚刚确诊糖尿病的患者往往存在侥幸心理,常听信街边小广告和不正规医院的错误诱导,认为服用某某祖传偏方就可以根治糖尿病,就可以大吃大喝了。这样的患者没有接受正规的治疗,不仅浪费了金钱,而且耽误了治疗。
限于目前医学水平,糖尿病仍是一种伴随终身的慢性疾病,对糖尿病的治疗管理将伴随患者一生。但是,提高自我管理水平,掌握疾病规律,实施有效的管理,患者才可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享受生命。这就需要患者学习更多的医学知识、了解糖尿病的自然病程,知道自己现在处在什么阶段,有没有并发症及程度如何,清楚目前的血糖、血脂、血压水平,体重和腰围是多少,做到心中有数;还要掌握一些最基础的营养学知识,能自己计算每餐的进食量,不但总量不超过标准,而且食物种类丰富多样,色、香、味俱全;学会依据自己的病情适度运动;知道自己每天吃的是什么药,可能有哪些不良反应;学会应对低血糖的基本方法等。
糖尿病患者治疗和管理的核心目标是通过饮食控制、适量运动、药物治疗、疾病监测和健康教育(也称“五驾马车”)的方法,尽可能使血糖、血脂、血压、体重和腰围接近正常水平,防止出现并发症或因并发症而发生致残、致死性事件。这不但需要糖尿病医生的治疗技术,更需要患者一生的努力。
当然,管理好糖尿病是一门科学,更像一门艺术。特别是血糖控制,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没有一种方法能适应所有的患者,要掌握其中的规律,需要患者日积月累地摸索和总结。
六、有选择地告诉朋友和同事
在被诊断糖尿病的初期,患者可能难以从心理上接受这种新的生活方式,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全接受事实。但是,患者不可能生活在“真空”的环境中,在每天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不可避免地要与人接触。那么,是否需要如实告诉亲朋好友、同事或领导呢?一般而言,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第一种:如实告诉所有人
有人在被确诊糖尿病后,会非常坦率地告诉别人自己的情况。坦诚相待当然有很多好处。例如,与朋友共进晚餐时,在点菜或做菜时就能有所选择了,而且也能很自然地明白患者因为有糖尿病,而不能吃某些食物,而不是不喜欢他们的手艺。
第二种:不愿意告诉别人
如果患者一直是家里的“主心骨”,现在突然患了糖尿病,并告诉家人实情,患者将面临家庭角色的转换,而这对于患者来说也是非常困难的。而且患者可能担心自己将成为家庭的负担,会给全家的生活带来不便,或者害怕婚姻关系受挫。或者患者会内疚、自责,担心自己的糖尿病会遗传给子女,内心十分苦闷。因此,他们常会选择隐瞒病情。
如果患者比较年轻,为了上学、求职,为了不受社会的鄙视,也可能会掩盖自己的病情。
第三种:是否告诉老板,由实际情况决定
是否告诉单位领导患糖尿病的实情,这远远比决定是否告诉家人和朋友还困难。患者可能会顾虑,告诉领导,是否会影响自己的“前途”,失去原来的工作岗位?因此,患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告诉领导。但是,如果患者从事危险器械的操作,而且正接受可能发生低血糖的治疗,那么,患者有必要如实告诉老板,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
决定是否告诉亲友、同事以及领导“自己患了糖尿病”,就如同要患者接受“自己患了糖尿病”这一事实那样困难,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七、学会寻求亲友的帮助
人一旦患病,情感会比较脆弱,内心渴望得到亲人和朋友的关心和体贴。而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这种综合治疗也非常需要亲友的帮助。那么,怎么向亲友寻求帮助呢?
1.让亲友提供心理上的支持
与亲友多沟通和交流令人快乐和开心的事情,可以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将自己的不愉快和亲友讲,多让他们开导,有利于营造温暖的家庭生活氛围。
2.让亲友提供治疗上的帮助
和家人一起学习糖尿病知识,让家人监督;让家人知道如何进行饮食治疗,也会得到家人在饮食方面的支持;让家人督促进行适当的运动,协助完成自我保健计划。
3.让家人协助做病情监测
让家人协助完成血糖、血压的测量和记录;协助提醒定期复诊,发现病情异常及时提醒就医。
要时刻记住,把病情和不愉快的心情告诉亲友,他们会提供最大的帮助。
本章小结
患病之初,患者有怀疑、抵触、沮丧等不良情绪是正常的,但应该积极调整,勇敢地面对事实,了解科学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寻求亲友的帮助,顺利度过患病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