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伤寒论》被后世尊为“方书之祖”,所载诸方迄今仍广泛使用。仲景方之组成、药物的加减化裁等,具有严格的规范性,组方配伍法度严谨,用药精专,疗效卓著,为历代医家所称颂。成无己云:“自古诸方历岁浸远,难可考详,唯仲景之书,最为群方之祖。”李东垣云:“仲景药为万世法,号群方之祖,治杂病若神。后世医者,宗《内经》法,学仲景心,可以为师矣。”仲景方不仅集汉以前方剂之大成,而且承前启后,成为后世创制、衍化新方的母方。仲景方的组方法度及临床疗效均堪称后世方剂典范。
仲景方的药物剂量,长期被奉为圭臬。掌握仲景方的药物用量,特别是药物之间的剂量比例与疗效的好坏有直接关系。也就是说,每味药物的剂量都会关系到全方的配伍比例,进而影响到临床疗效。剂量是方剂的灵魂,谓之“不传之秘”,但仲景方所用药量乃是汉制,与现代度量衡制有很大差异,这就需要了解汉代的度量衡制及其与今制换算的关系。
仲景方使用的剂量单位,长度有“尺”、“寸”,容积有“斗”、“升”、“合”,重量有“斤”、“两”、“铢”、“分”,还有特殊单位“个”、“把”、“茎”、“方寸匕”、“钱匕”、“鸡子大”等。虽然近年来不少学者分别依据古代相关文献记载、现有度量衡实物、近现代相关报道及最新研究成果等对仲景时代药物剂量进行论述,但至今认识不一,而且对于某些具体的用药剂量研究仍存在空白。
本书作者在科技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课题名称:仲景方用药剂量古今折算标准研究,No:2006BAI21B03,课题负责人:李宇航)资助下,发挥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专家优势,依据度量衡制演变史、考古学研究进展,结合最近出土的文物佐证,经仲景分会专家论证,确定汉代度量衡制。并对相关药物的中药基原品种、用药部位、炮制方法以及饮片制备等进行考证,综合采用历史考证、实地考察、实物质量测定等方法,结合专家论证,建立其相应的衡量古今折算标准,进而得出《伤寒论》115方配伍比例。
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原名“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991年,由我国著名中医学家、伤寒大家刘渡舟教授等老一辈学者创建。分会始终以学术研究为核心,深入开展仲景学说的各项学术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世纪80年代,笔者曾与刘渡舟教授一道负责承担卫生部宋本《伤寒论》校注任务,昔日情景历历在目。如今,刘渡舟教授的弟子们建立的“刘渡舟名家工作室”,为弘扬发展仲景学术,不懈耕耘,取得了硕果,《伤寒论方药剂量与配伍比例研究》即其成果之一,倍感欣慰。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甲午年春